第474章(2 / 2)

“军臣防伊稚斜胜过防乌桓。而乌桓……”

刘瑞声音稍稍一顿,表情也变得扭曲起来:“乌桓……怎么说呢!给朕一种努力了,但没努力到点子上去的无力感。”

东汉以后,乌桓人的幸运在于押对了包,跟着曹魏成功混到国家编制。

不幸的是,曹丕以后的皇帝各个短命,而且还碰到一个凿穿地板的司马家……

那可真是几辈子都彻底白干了。

第294章

郦寄作为大汉的老将与郎中令自然是有参与不少军事会议的资格,所以在对匈奴的战争上,他也算是举足轻重的人物:“如果大汉与匈奴在三月后开战,墨者工坊里的存货是否能尽数运向大汉边境。”

所谓重赏之下必有勇夫。

墨者工坊这个之前被主流社会(此处特指权贵阶级)戏谑为上九流里的“小玩意”在四千名乌桓骑兵折戟辽西,大汉对闽越的战争大获全胜后迎来一波扩招热。那些看不起赤脚墨者的权贵对墨家巨子笑容灿烂,不仅开始大手笔地资助墨家,更是把继承人都送进墨家,只求对方教其一点保命之技或内部给些秘密武器,以此增加武将子弟在边境的存活率。

郦寄作为靠近皇帝的九卿也不例外,甚至是最早意识到墨家价值的武将之一。

按照武将与计然家的算法,程不识在闽越的损失应该在两万上下……这还包括路上的折损与水土不服的折损。而当战报传回关中,让人好奇他们是去闽越旅游还是打仗时,众人被那伤亡报告给搞沉默了。

“确?确定只有两千人伤亡?”内史许昌想从战报的字里行间看出端倪,可写报告不是佞臣,而是以谨慎闻名的程不识和上了年纪的墨者们。

甚至还有乌伤翁主的奏疏作为佐证。

在货真价实的战国下,没人能反对刘瑞继续给墨农医兵以及阴阳家继续砸钱,并且在民间也渐渐传起刘瑞的名言——“我们在军工业上多出一金,就能让少府少出十具棺材钱。”

兵役、兵役。

如果不是生存所迫,谁想去吃当兵的苦。

别看《汉书·艺文志》里把武士列为上九流,可这里的“武士”与“学生”一样,都是些世家子弟与已经出头的中层军官,真正的大头兵们实际就是“下九流”的“衙差”。

当然,那些躲在中原享乐的蝇营狗苟之辈们也不会说得如此难听,而是用万中无一的“封妻荫子”来迷惑那些走投无路的年轻人们,使其在前线为了老爷们的利益拼死拼活,马革裹尸。

这样公平吗?

很不公平。

可是你说这种情况能改变吗?

估计直到公元三千年后都没法改变。

所以刘瑞有且只能发展科技,然后从法律乃至社会舆论的角度逼饕餮让出战争红利的大头。

不然对被迫服役的黔首而言,他们的人生真的毫无指望。

最新小说: 离婚后,热恋中!于他在婚综秘吻 地灵灵 雍正试婚宫女[清穿] 清穿之敦肃皇贵妃 致遥远的你 康熙老认为我是仙女转世(清穿) 他藏匿的时光 团宠锦鲤妻:我带着盲盒系统无敌了 我在诸天修金丹大道 首席舰长[星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