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脆!
陈露阳将报纸锁在了柜子里,谁都别想瞧见!
“小陈老师,你这东西我就算带到了。”
小赵站起身:“我这次从南方带回了不少吃的,都封在了另外一个包里,我先把吃的送到融合车间,回头你自己别忘了取。”
汽配部的自销工人离开机械厂的时候,陈露阳还是融合车间的翻译那。
所以小赵就干脆把所有东西给融合车间打了个包,连带着陈露阳那份也一起放在了里面。可是谁能想到回了厂,小陈老师竟然变成小陈主任了!
小赵几人只能先来送枪,然后再去给曹青杭他们送吃的。
“就融合车间那群属狼的,等我回头再去,那些吃的早就被他们吃没了!”
陈露阳站起身:“正好我也要回车间一趟,咱们一起走。”
小赵几个人刚从南方回来,又去参加了广交会,对外面的市场有第一手的了解。
况且他也想听听这次广交会上还有什么热闹。
等到了融合车间,小赵仿佛打开百宝袋一样,将各种各样包装的吃的全都掏了出来。
除了、香肠、饼干、罐头以外,
甚至还拿回来了好几盒壮腰健肾丸和华佗再造丸!
对于华佗再造丸也就算了,倒是壮腰健肾丸被老蒋老薛老路老冯瞄了好几眼。
谁都想拿,但谁又都不好意思伸手。
“这个鱼片特别好吃,我也不知道是哪国的外国人,这次来广交会专程就来买这个鱼片。”
小赵拿起鱼片,熟练的撕开包装。
“我尝尝!”小吴的好奇伸出手,在袋里撕下一块放在嘴里。
随即他皱着眉:“吃不惯,腥嚎的。”
只是小吴虽然吃不惯,江边渡一郎倒是吃的滋滋有味。
如今的江边渡一郎穿着陈母给做的裤,脚上踩着黑色的二鞋,头发在厂理发店剃的职工头,耳朵后面还别了一根舍不得抽的烟。
他要是不开口,真认不出来这还是个国际友人。
陈露阳笑道:“别说,你这鱼片对他路子。对了,这次广交会有没有啥好玩儿的事儿跟我们说说?”
小赵一副按耐不住八卦的模样,兴奋道:“还真的有!”
“这次广交会咱省的香肠厂和果厂也去了,不仅去了还干起来了!”
大家一听有打起来的,瞬间都将注意力放在了小赵身上。
“咱省的兄弟单位不是应该互帮互助吗?咋还干起来了?”
听着疑问,小赵坐在小板凳上道:
“原本前面都好好的,但是最后确认订单的时候出事了。”
“好像香肠厂自己谈下来的单子,但是合同要跟果厂签。这样一来,香肠厂卖出的所有收益就都变成果厂的了,就因为这事儿俩家干起来了。”
陈露阳听的脑袋迷糊:“香肠厂的单子,为啥要算在果厂?”
“因为香肠厂是从果厂分出来的。”曹青杭开口。
“最初香肠厂只是果厂的一个车间,后来才独立分出了香肠厂。”
“但是厂子的生产线虽然分出来了,主控权却没分,最后收益还是得给果厂。”
曹青杭的父母本就是省里的领导,对于这些工厂间的隐秘故事平时总听。
自然也就了解的多。
“这么回事啊!那这香肠厂挺憋屈啊!”
陈露阳总算听明白了两个厂子的纠葛,怪不得这两个厂的厂长不对付呢。
“那广交会上有没有卖玩具的?”陈露阳开始问上了重点。
“有啊,洋娃娃,小手枪……做的可真了!”小赵回答。
“那有没有卖玩具小汽车的?”陈露阳问。
“有啊!”小赵说到这眼睛亮了。
“‘压倒西风’的铁皮小汽车卖的贼好!做的可好看了。”
“除了压倒西风以外,还有好几款发条玩具小汽车,拧几下发条车就自己动。”
说起广交会,小赵的嘴就叭叭个不停。
当初汽配部招工的时候,就是为了自销做准备,招的都是能说会道的。
小赵亲身走了一圈广交会,说的更是声情并茂,听的大家都跟瞧新鲜一样。
大家一直听到晚上下班,才依依不舍的离开。
江边渡一郎无比幸福的拥有了所有的鱼片鱼酱和鱼干,下班就跑去食堂就着馒头库库造。
当天晚上,拥有了最新款海工字牌气枪的军军,吃完了晚饭就跑了出去,嚷嚷着要给小胖墩儿显摆显摆。
这一显摆就显摆到了晚上八点多,
等到孙志刚骑车去接儿子回家的时候,小胖墩儿还舍不得让军军走。
甩着大鼻涕蹭着王轻舟的腿,哭着喊着让姥爷给他买枪。
想到王轻舟哈个老腰,拿手绢给小胖墩儿擦鼻涕的模样,陈露阳就忍不住在被窝里偷摸摸的乐。
起初,陈露阳只当果厂和香肠厂在广交会上干起来是个八卦新闻。
可是让大家谁都没有想到的是,这波战火竟然越燃越烈,
直接从南方燃烧回了省城。
眼看着自己辛辛苦苦生产的香肠,坐着长途跋涉挤着火车,反复吆喝谈下来的订单被果厂收走,香肠厂直接停工了!
反正单子不是你果厂和外商签的吗?
现在生产不出东西,自然也是你果厂想办法!
这么一来香肠厂虽然解气了,但是果厂傻眼了。
香肠车间所有的生产线,早早就已经随着新厂移走了。
且不说他们产不了香肠。
就算能产,他们没有新配方,也生产不出外商订购的香肠。
如此也就算了,更闹心的是香肠厂这么一停工,其他厂、供销社和国营商厦不干了!
眼看年底,像是果厂、肉联厂、香肠厂、奶粉厂、啤酒厂这些地方都承担着福利任务,
大家辛辛苦苦工作一年,就指着年底的时候分点吃喝。
他们单子和票都买回来了,结果人家厂子停工不干了,这不是闹呢吗?!
可是无论谁去香肠厂找,
香肠厂的门卫大爷就一句话:“我们厂就是负责生产的,你们这些事儿得去找果厂说。”
起初大家不知道究竟发生了什么事儿,都觉得香肠厂疯了,不想干了。
但是听到广交会上的事儿之后,基本上都一面倒的转头奔向果厂要说法。
而这群人里,就属宋廖莎去的最勤。
他好不容易从香肠厂带回来了一大批票,回头别不能兑换,全厂老少爷们转头再骂他。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