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1章广交会上干起来了
宋廖莎翻了个大白眼:“陈哥,你就别死鸭子嘴硬了,全厂的老少爷们儿都知道你满脸贴纸条,输了钻桌子从厂长胯下钻出来的。”
说着说着,宋廖莎还纳闷:
“欸?你这屋当时是怎么个布局啊?咋能钻桌子还钻错方向了呢?”
“滚犊子!”陈露阳听不下去了,一脚踹在了宋廖莎屁股上。
“我就是把扑克牌藏书里被咱厂长发现了,这特么让你们传的!”
“你们一个个不去省报当记者都白瞎了!”
正唠着,就听敲门声传来。
陈露阳以为是车间的工人找他,开口说了句“请进”。
下一刻,三个穿大衣,戴帽子,拎大包的青年破门而入。
最前面的一个人,后背上还冒出了半截枪管。
陈露阳登时吓的一后背的冷汗。
这年头可没有禁枪一说。
……不能是因为抢了橡胶厂的订单,橡胶厂派人来突突自己了吧?!
空气凝固了两秒钟,随后办公室传来了宋廖莎惊喜的声音:
“小赵?小李小王??你们仨啥前回来的!”
以为要被灭口的陈露阳惊愕的看着宋廖莎,问道:“你认识这三位英雄?”
“咋不认识呢!”宋廖莎高兴道:“这不就是咱汽配部的职工家属汽车维修培训社的同志吗!”
见陈露阳眼神还有点迷茫,宋廖莎提醒:“你忘了?还是你主张的,让他们出去自销维修的!”
嚯!
陈露阳这下才想起来。
当时厂里招了50名职工家属专门学习小汽车的维修,连人带车一起奔赴全国各地。
“你们走的这一趟时间挺长啊!”
陈露阳赶紧将三个人请到沙发上,一人倒了一杯热水,
瞧着小赵身后的枪管子,陈露阳忧心忡忡问:“外面不安全?”
“安全啊!挺安全的!”小赵高兴的回答。
虽然名字叫“小赵”,但是青年的脸上不知道多久没打理了,腮边全是胡子,看着比黄平涛都沧桑。
“那咋还带着枪呢?防身啊?”陈露阳惜命的站在柜子后面。
虽然枪管子是冲着天的,但万一特么要是走火了呢?
他还没考大学,没娶媳妇儿呢!
“害!这是玩具枪!”小赵恍然大悟,解开身上的绳子,将枪递给陈露阳。
“你们说巧不巧,我们几个刚到南方就撞上广交会,我们托了买车公司的兄弟帮忙,借着他们的身份进去逛了一天。”
陈露阳:“那你这枪是从广交会上买的?”
小赵笑道:“算是也不是。这是海《东方日报》的周记者买了让我给你带回来的。”
要说这事儿也是巧到家了。
他们几个人土包子似的正在广交会里转悠呢,结果那周记者听见他们的口音主动过来攀谈,几句话就把他们的真实身份给勾出来了。
在听到他们几个没有邀请函,是借了买车公司的身份溜进来瞧热闹的时候,
周记者的脸上竟然还露出了一丝“忆往昔峥嵘岁月”的感慨。
也真是托了周记者的福,
他们在广交会上所有的吃喝用度基本上全都是周记者负责支出的。
至于这把玩具苏式机枪,就是周记者特意在展会上买给陈露阳家小外甥的。
“周记者?周云?”陈露阳惊讶出声。
“对!就是周云同志!”小赵提起周云,声音和表情无比亲切。
“这也是周云同志让我给你带回来的。”
小赵灵巧的拉开背包,从记录本里板板正正的掏出了一沓报纸。
“这是啥?”陈露阳心里“咯噔”一下,闪过一丝不好的预感。
托了陈父陈母和老陈家全家人的福,他现在看见报纸就心突突。
小赵笑道:“是你的报道!”
“这要不是看报纸,我都不知道小陈老师还参加了文化出版和学术交流大会!报纸上特意给你拍了张单独照片,照的老带劲了!”
陈露阳嘴唇一抖,缓缓展开报纸。
果然,在第二版“文化出版和学术交流大会会议报道”上,清清晰晰的印着自己的大脸!
这张照片由于是专门给自己拍的,无论是取景、光线、构图还是人物仪态的捕捉都非常到位!
宋廖莎看的都羡慕了。
“哥,你这张照片都可以拿去相亲了。”
“去!”陈露阳嫌弃的骂了一句,纳闷道:
“这报纸给一张就行了,为啥拿回这么多啊?”
这年头报纸又不是集邮,有一张露露脸就算了,但是他手里的这沓足足有七八份。
刚刚他顺带眼看了看《东方日报》的内容。
上面从时政要闻到理论观察再到风土人情,各个要素应有尽有。
稿件质量写的也很高,按理说不至于卖不出去免费送人吧?
“这是我特意给你要的!”
小赵一脸邀功的看着陈露阳,表情写满了骄傲和机灵。
“小陈老师你不是喜欢把照片贴门上吗?我怕单张贴了不好看,特意管周同志多要了几份。”
陈露阳浑身僵硬,稚嫩的心口仿佛被一块大石头狠狠砸了又砸!
这以前丢人在厂大院里丢丢就算了。
现在可好,直接一竿子丢人丢到南方!
以后要是碰见周云了,他还咋见人啊!
陈露阳快哭了:“谁跟你说我喜欢把照片贴门上的啊?!”
“全厂老少爷们儿都这么说啊!”小赵小心地回答。
别人家大门上不是贴财神,就是贴门神,贴春联。
只有老陈家门上贴照片。
而且每次贴的还都是陈露阳的照片。
小赵这才好心多要了几份报纸……难道,要错了?
“行了,这么滴吧!”
陈露阳心中敲死了主意,死活不能让这批报纸面世!
但是这报纸上面毕竟印有自己的照片,
陈露阳还有点小迷信,感觉扔了带自己照片的报纸好像不太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