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说?想做官的有的是人,这好歹也是一府之尊,那也不是刚科举完?入了官场新科能做的。
毕竟朝廷的官员任免,升迁都是有其规则,即便你考了状元,也没可能直接给你一个五品的知府做的。
而且文官们大多对这地儿,那是谈虎色变、唯恐避之不及?书生秀才当中也没哪个不知道这边的状况。
即便朝廷愿意破格让新科的举子来这西南填坑?那也最多就是放一任的实职县令罢了。
而且多半也是一辈子干到死的那种,升迁倒是有点儿可能,但是绝对不会把你调出西南。
而朝中有资格做一地知府的官员,人家去哪儿都能活的潇潇洒洒、捞个盆满钵满。
完全没有必要,往这时常乱七八糟,还没有什么油水可捞的穷乡僻壤来。
这种情况之下,朝廷又怎么可能轻易处理这张知府?
皇帝英明是不假,但皇帝终究也是人啊,他也分身乏术,治理这诺大的江山,还要依靠庞大的文官群体,总不可能他自己跑到这西南边陲当一地知府吧。
所以这审与不审就让郭威很纠结了,真审出了东西,也多半处理不了那个张老头,这里边儿有太多的空子能钻了。
而且这么一搞很可能还要得罪朝中的一大波文官,毕竟给那帮老爷添了麻烦不是?
这事儿别说郭威了,在不触及大燕皇朝根基的情况下,即便皇帝也没法轻易做决定。
毕竟即便皇帝下旨强令谁到这边儿来做官,人家也可以直接辞官归隐的。
反正皇帝这种职业基本都是短命鬼,等把这一任皇帝熬死了,只要朝中的关系还在,那起复也是分分钟的事儿。
是以只要不是朝中文官集体做出的决定,那没有哪个官员会愿意跑这儿来当官的。
至于文官群体做出的决定,为何比皇帝的意思还要有用?
这不是很简单的吗?
身为文官群体的一员,一旦被倒霉的被选定,那么肯定已经是多方角力、博弈之后得结果了。
要是被选中之人,敢像对皇帝那样一般玩儿辞官归隐,那你就准备归隐一辈子吧。
自绝于整个文官团体,还想在朝廷中混,那是做梦呢。
正常情况下,体制的力量,岂是个人能够抵挡的?
所以,郭威这边儿要真把张知府给告了,张知府最多也就被降职罚俸继续留用,要想让朝廷把这家伙拿下是基本没可能的。
但你给朝中那些个文官老爷,平白增加了工作量,让他们死了不少脑细胞,那些老爷不记恨你,一旦有机会不搞你一波那就奇了怪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