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人哈哈笑起来,也是心下了然,博汉生也是手捻胡须,连连点头。
国际通行的鉴定费,是宝物价值的百分之十,大家之所以这么热心,也是希望能吃口免费蛋糕,要是萧强指出他们收藏的古董确是宝物,立马身价百倍。
大家也是图个占便宜的心理。
中年人等众人笑过,从怀里掏出一方锦帕,打开,是一块温润的古玉,上面有些斑驳颜色,递给萧强:“这方古玉,据传是汉景帝时期,我检验了很久,从质地、皮色、沁心、加工上都看不出毛病,表面也温润圆滑,像是经过长年把玩的古玉,麻烦小兄弟帮我看看,不论最后结果,是真是假,我都出一千快鉴定费。”
他话一出,旁的人都静了下来,盛秋砚和博汉生对视一眼,也打消了帮萧强解围的念头。
古玉鉴定是极考功底的,中国人有玩玉的传统,从上古时期就是如此,岁月辗转,造假的手段也层出不穷。
历数中国历史上造假,共有四个高潮期,第一次高潮出现在宋代,以防造商周青铜器为主;第二次高潮是清乾隆时期,以伪造名人字画为主,乾隆性喜收藏名人字画,在有他题跋的大内宫藏中,就有不少是伪品;第三次清末民初,张大千老先生年青时为了糊口,就曾是很著名的赝品大师,伪作了不少的前朝字画。
最近的一次,就是从八十年代中开始的作伪风潮。
鉴定的手段就是到了现代,也主要以鉴定师本人的渊源学识为根底,凭借丰富的经验,作为判断,高科技手段只能作为辅助,并无法帮助人们做出准确的选择。
关键就是作伪的方法太多了,科技的进步,也被大量引用到赝品制作中。
萧强记忆中,他就曾经看过赝品制造者,为他演示的制作过程,一个崭新的青铜仿品,经过特制化学药水浸泡,几分钟内,就变旧了八百年,而且没有丝毫的浸泡痕迹。
古旧青铜器都有铜锈,伪品也有,但收藏界也有“假锈怕烫”之说,意思是说,假造的铜锈怕高温,一碰就掉,但他看过的一件赝品,铜锈仿佛是从仿品中长出来的,扣都扣不掉,据说也是用某种特质化学药品做成的。
其伪造手段,可见一斑。
玉器鉴定,又是古董鉴定中难点中的难点,就像中年人拿出来的那块籽料,本身价值并不很高,还不及他出的一千块钱,可是为什么大家都马上安静了下来。
就是因为难。
他拿出来的籽料,如果是伪品,必然是用特殊手段制造,比如沁心,真假难辨,仪器也只能望而兴叹。
在专门的鉴定机构,对玉器的皮色鉴定都是模棱两可,通常是不做鉴定,为什么,没法鉴定!
沁心,是玉器收藏中的一个专门词汇。
玉石因其质地,疏松密致不定,再从矿藏中挖掘出来之后,其石质间的有机物会渐渐流失,形成肉眼难辨的孔隙。
玉石通常都是殉葬品,随着主人一同下葬。
在和土壤接触以后,土壤中的各种有机物会随着时间流逝,逐渐渗透入玉石内部,因化学反应而形成颜色各异的色斑,不懂行的外人以为有色斑的玉石不如纯净的好看,其实值钱的,恰恰是有沁心的。
千年时光冲刷的,才是最可珍贵的。
沁心,也就成为作伪者专攻的一个方向,手段匪夷所思。
羊玉、狗玉、煨头、梅玉、风玉、叩锈、老提油、新提油、造黄土锈法、造黑斑法,种种闻所未闻的词汇,清晰地说明了造假手段之众多,方法之巧妙。
没有经验的鉴定师,被伪玉所蒙蔽,也是屡见不鲜的事情。
中年人拿出这块籽料,与其说是请萧强鉴定,还不如说是对他的一个考验。
萧强抿了抿嘴唇,接过籽料,静静地对所有人说到:“让我鉴定可以,不过,我有三个条件!”
第四十七章三个条件在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