闻着也有几分诱人。
这就是前些天在二师兄的道观里时,食银鬼吃下去的二十两白银吐出的,因为当时距离上次吃灵元丹还不足一月,林觉就将之攒了起来。
此时自己一粒,狐狸一粒。
“安心吃吧。”
林觉对它说完,仰头便吞服了丹药。
修行还是要有灵元丹才行。
这是个好东西。
自己狐狸之所以这么快就长出第三条尾巴,想必也与此有分不开的关系。
随即盘坐床上,闭目凝神。
专心修行,感悟灵韵。
守夜灯安静的举着一枚豆火,在无风的屋内洒下刚刚好的光芒。
一夜无事。
……
次日清早,一行人已出门了。
罗僧还带了一匹高头大马,恍惚间好像还是原先那一匹,还有一套弓箭与一根过人高的长棍,林觉猜他的行囊中一定放了一枚枪头。
而在罗僧的注视下,两名道人亦是取出纸片,念一声“驴儿显身”,扔出便化成纸驴。
罗僧眼神凝了一下,有些吃惊。
不过他也没有大惊小怪,只是牵着马走在前面,一番打听,又置办好香烛与祭品,三人便出城而去。
清晨起雾,山路湿润。
一匹马两头驴子,一名武人两名道人,驴儿铃声叮当响,穿透浓雾传入山间。
行至山林深处,路边与山上长满栾树,在这季节栾树的果子要么金黄、要么粉红,远看像是开的花,中看像是叶子,待得走近细看,才知乃是一个个扁的菱形灯笼,将这片少有人迹的山林装点得色彩缤纷。
路面上又结了霜。
霜上有脚印,一行人走过之后,脚印又变得更多更杂了一些。
如同客栈伙计所说,走入小路时,路边都系着红色的碎布丝带,仿佛是在指引着路人往前。
不过距离也不近。
慢慢的,四周的雾散了,差不多也到了正午时分。
林觉有种感觉——
快要到了。
与此同时,他们听见了前方的脚步声,还有人叹息失望的议论。
在山林间拐了个弯,前方便出现了一片高大的青绿色岩山,一面陡峭石壁,将近垂直。
石壁下方是乱石堆,中间也长满栾树,结着或黄或红或粉的果实,如花似叶,也在前方碎石堆里落了一层,而在这片斑斓之中有个幽深山洞。
一群人正背对着山洞往他们这里走,看衣着都非富即贵,神情失望。
显然也是去请教“瑶华娘娘”的。
莫说君行早,更有早行人啊。
林觉想询问他们,不过罗僧已经抢先一步,站在了路中间,干脆利落的一个抱拳:“敢问诸公,这里可是瑶华娘娘的洞窟?”
“那碑上不是写着吗?你们也是来向‘瑶华娘娘’求解惑的?”
“正是。”罗僧看了一眼石碑,又问道,“各位可问到了自己想要的?”
“没有啊,今天几位仁兄恳求很久,娘娘都不曾理会,后来我求了很久,她才吹出一阵风,将纸卷了进去,却说今日有贵人要来,须得迎接,今日不再为别人答疑解问。”这人说着,仔细打量了眼罗僧,“也不知这贵人在哪。”
“多谢!”
罗僧神情平静,声音干脆。
说完之后,便走上前。
林觉和小师妹对视一眼,自然也是牵着驴子,跟着走上前去。
身后几人见状,反倒停下了脚步。
虽说这人看着像个江湖武人,身上穿的也只是寻常布衣,不过他牵的高头大马乃是达官贵人也难以买到的好马,又带了枪杆与长刀,行走说话时干脆利落而自有气度,几人也隐隐觉得他有些不凡。
而且正午也就这么一会儿。
估计后面也不容易再有别人来了,他们也想看看,这位能被“娘娘”都称作是贵人的人,究竟是在眼前,还是还在后面,是长什么模样。
这时三人已到洞府前。
只见洞府门口落满栾果,洞府上又长着藤蔓,绿意盎然,很是幽深。放眼望去,只能看见浅浅的一段,而看不见有多深。
洞中不断吹出清风,在这时节却不寒冷,而是如春风一般怡人。
林觉又和小师妹对视一眼。
这地方灵韵十足啊。
同时洞口有块石碑,写着瑶华二字。
林觉瞄向自家狐狸。
狐狸仍然不解,扭头和他对视。
“我们来得正好,正是正午。”罗僧并没有说别的话,只是取下祭品香烛,“来都来了,不管怎样,也要试试。”
“有理。”
林觉便收回了目光,回应着他。
“这里一次只能一个人问,便由我先来吧。”罗僧并不与他们客气,“据说门口一次也只能站一人,还请二位道长暂且退后几步。”
“好。”
林觉和小师妹便都往后退。
狐狸也跟着往后一跳,身姿轻盈,随即睁着一双清澈而好奇的眼睛,往前方洞里看去。
洞中一片漆黑。
也不知道能不能捉到耗子?
这是它心里唯一的想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