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书屋 > 玄幻奇幻 > 朕真的不务正业 > 第733章 简而言之,一切都为了自由贸易!

第733章 简而言之,一切都为了自由贸易!(2 / 2)

申时行十分明确的说道:“万历元年以来,每年流入大明的白银,从最开始的490万银到万历六年增加到了650万银,再到去年的1060万银,大明不能因为朝鲜方面的战争,打断这一进程,持续增加的白银流入,才能有力的促进腹地商品经济的发展,改善民生。”

白银从过去的被动流入变成了现在的主动流入,除了白银流入之外,开海带来数不胜数的原材料,大明手工工商业因为开海蓬勃发展,如果因为朝鲜这一仗,阻碍甚至是打断这一进程,这对大明朝而言,打赢了也是输了。

简而言之,一切都为了自由贸易!

“诚如是也。”孙克弘这才放心了下来。

申时行手中的茶杯转了转,问道:“孙商总啊,你看,白银仍然在堰塞,就是中间有道堤坝,银子在这边堵着流不下去,而百姓呢,如饥似渴等着银子,就是没水喝,这个问题,陛下来了,解决了一部分,修了浙东运河,修了南杭、苏杭驰道,但这银子其实还是堵着。”

“孙商总是个生意人,有没有什么好办法呢?”

孙克弘陷入了思索,申时行已经官复原职,现在是户部左侍郎巡抚松江府、浙江,他再过几年入京,肯定是要入阁了,那么这个问题,一旦回答的不谨慎,影响是非常深远的。

孙克弘半侧着身子说道:“这堰塞湖的堵塞物,不能一下子炸掉,没有沟渠,这大水漫灌下去,那不是让百姓喝水,而是洪灾,而且更下游的百姓,还是没水喝;也不能任由堵塞物在侵蚀之下,自己瓦解,那时间太久了,百姓都得渴死了。”

“这究竟该怎么把水灌溉给需要的田,是个需要耐心的活儿。”

“王次辅给的药方是官厂,以内帑国帑的投资为主,营造一个个的官厂,由官厂凝聚出一个个的产业群,让百姓们有活干,劳有所得,这是一个法子。”

“元辅开的药方是清丈还田,万事农为先,民以食为天,就小农经济那个封闭经济下,土地大量抛荒,没有粮食,什么都没有,让百姓有田种,是根本,这是一个法子。”

“陛下给的办法是修路,五龙驰道、京绥、京开、京密驰道,嘉汴驰道,南杭、苏杭,运河,下重注投资开海,营造各种各样的官厂、种植园,也是让百姓有活干,劳有所得,能吃的饭,生得起娃,以工代赈,这也是个法子。”

“三管齐下,三驾马车,我大明再次伟大,指日可待!”

“但让我说,咱大明还缺了一样。”

“哦?”申时行笑着说道:“那缺了哪一样呢?”

孙克弘十分郑重的说道:“以陛下为主导的三驾马车是大明发展的主要力量,这种主要力量足够宏大,但不够精细,确切地说,朝廷也是由一个个人来组成的集体,为了避免臃肿和僵化,朝廷也不能无限制的扩张,朝廷的力量终究是过于宽泛了,这个时候,民营,就有了自己的灵活优势。”

“申巡抚,我就是个商人,怎么开药方,我不知道,也没那个本事,我只是模糊的觉得,这是条路。”

孙克弘陈述了一个事实,大明朝廷不是无所不能的,让大明再次伟大的历程中,主要力量还是朝廷的三驾马车,但更加精细的沟渠,需要万民共同来完成,而在这个过程中,如何发挥好新兴资产阶级的积极作用,抑制其消极作用,就成了极为重要的议题,甚至是申时行入京后的主要矛盾。

“善。”申时行点头,他认可孙克弘的说辞,让大明再次伟大,需要大明所有人一起去做。

“申巡抚以为呢?”孙克弘想要打探一下申时行的想法。

申时行言简意赅的说道:“人。”

在申时行看来,经济不复杂,短期内看政策,中期看土地,长期看人口。

松江府的欣欣向荣,自然是政策,但现在也逐渐来到了看土地的地步,但长期来看,肯定是看人口增长,这对大明也是如此,申时行只说了一个字,可谓是惜字如金,但态度已经非常明确了。

“还是申巡抚高明啊。”孙克弘再次俯首,他问清楚了自己想知道的事儿,选择了离开,孙克弘看到的是表象,而申时行看的是根本。

申时行打开了一本奏疏,这本奏疏他写了很久很久,里面都是他到松江府后的总结,内容也是几经更易,但到了回京那一天,他会完成自己的奏疏。

在万历元年之前,大明已经有了系统性崩溃的征兆,这不是危言耸听,文恬武嬉的背后,是大明税制的彻底崩溃,是实行了近两千年的实物税在崩溃。

实物税的全面崩溃,向货币税转变,是发展的必然历程,这是不可阻挡的历史大势,这是生产力不断发展的结果;

大明缺银少铜,没有完善的铸币,又严重阻碍了大明由小农经济转变为商品经济;

商品供应匮乏,导致白银过度集中堰塞,且无法疏浚。

这三个问题,就是一个无解的三角,而且是彼此加重的恶性循环,万历维新十四年,其实就是在给这个历史转折期一个药方和答案,目前看是行之有效的,一个死循环被大明君臣所破局,这个历史转折是危机,自然也是机遇,大明抓住了这个机遇浴火重生。

不过在申时行看来,万历维新并不完美,是需要修修补补的,而他这本奏疏就是总结,去修补那些他看到的危机,和朝堂明公没有发现的危险。

“这孙克弘是个聪明人啊,陛下投什么,他就跟着投什么。”申时行合上了奏疏,孙克弘总是紧跟朝廷的步伐。

当有人劝孙克弘的时候,孙克弘就会痛骂一声:你们这帮穷鬼,难道比陛下更懂得花钱?!

陛下是大明最富有的人,这一点没人会质疑,但陛下的银子,又是大明这个集体所公有的。

大明皇帝在南衙投资了一千五百万银,这些银子主要是索饷索来的,为了消化这些银子,南衙龙江造船厂附近数十个官厂拔地而起,而这些官厂正在聚拢各种各样的产业,这里面有一项产业,拿走了近一百万银的投资,那就是南京铸钱局。

孙克弘就跟着铸钱局投入了一大笔钱,大约有五十万银,来为铸钱局配套,铸钱局要赤铜,但海外来料大部分都是铜料,把铜料加工成赤铜,卖给铸钱局,这个行当南衙普遍认为不赚钱,但孙克弘就是要投。

南京铸钱局有铜炉一百二十座,招铸币工匠为六千人,一个炉上有工匠五十人,为了防止盲目扩产的种种问题,赤铜加工就只能依赖民间,而南衙商贾们觉得不赚钱的原因,就是铜炉铸钱是要利润的,官厂收赤铜的价格肯定不高。

但孙克弘认为,价格不高利润不厚不是问题,量大就够了,作为整个江左江右最大的铸钱局,其规模肯定还会扩大,只要足够量大,利润就会丰厚无比。

而申时行手中的资料显示,孙克弘又对了,他这次要赚大钱了,因为一百二十座铜炉一年只能消化掉六百万斤的赤铜,而每年海外流入的赤铜铜料就超过了一千一百万斤,而且还在快速增加,而大明对铜钱的需求是无止尽的,来料加工这是长线买卖,人走厂还在。

铸钱局的扩张,为南方经济注入了新的活力。

申时行有点忙,他兼领浙江巡抚,主要是浙江的事儿千头万绪,最近浙东运河又闹出了贪腐案,这河才刚开始,就已经弄出了如此闹剧,这个案子有点复杂,问题不在贪腐上,让申时行都感觉有点棘手。

杭州府工房主事张昂,他贪的倒是不多,满打满算就二百两银子,但问题是,他用的是倭奴。

书役张昂令各作募人,日给工食银二分五厘,另给银五厘置办家伙什,就是说大明本地雇役,一天一个人最少要给三分银,两分半是工食,还有五厘就是用来租赁干活的各种工具。

张昂一合计有点贵,就问了海商这倭奴一天一人给多少?而海商大包大揽,一个倭奴一天只要一分半银就足矣,便宜了足足一半!

张昂觉得很便宜,就雇佣了一千倭奴进了工地,而海商给张昂包了两封一百银的银票,就这样开工了。

多用一千倭奴,就少用一千募役,这杭州本地人指定不肯,就闹到了衙门,这一来二去,闹到了申时行的面前。

真的论贪腐张昂贪的真不多,属于合理的‘工程损耗’的范围,但用倭奴这件事就有点越线了,这往大了说就是通倭。

张昂也是心里苦,他写了数千言的陈冤疏,说明了情况,他承认自己贪了,但问题是,他其实也可以从本地的大把头手里贪!他之所以要用倭奴,是因为本地人,是打不得、骂不得、催不得,恐怕会误了运河开凿大事,所以才用倭奴。

这还真不是张昂狡辩,以前是服劳役,是义务,那打骂都很正常,现在是募役,是雇佣关系,那公家的钱、公家的活儿,墨迹点就墨迹点,墨迹点还能多拿钱,这种风气在一些大把头偷偷联袂之后,就有点蔚然成风了。

张昂引入了倭奴,就是为了效率,更早的挖通。

申时行琢磨了很久,最后还是选择上报了朝廷,如若以前,这点小事,申时行自己就处理了,但现在大明和倭国在朝鲜战场血战,涉及倭国之事,就得谨慎了。

朱翊钧在四月初三的时候,收到了申时行的奏疏,看完立刻对着冯保问道:“这张昂用的倭奴,阉了没?”

最新小说: [综武侠] 越山歌 大师兄他近视八百度 揣崽后和龙谈恋爱 与反派一体双魂的日子 我被污染物狂热崇拜 什么反派,那我老婆 皇修 反养霸总后小猫爆红全网[直播] 细说红尘 天灾:开局一座山,囤货?种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