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安,念在你也是一片好心的份上,朕要提醒你一句,想把百姓们迁移到安全的地方,这是好事,不过,这也会造成很大的麻烦,若是你的预测不准确,出了纰漏,到时候,动用了巨大的人力物力,组织了迁移,却没有发生大水的话,你可要承担责任。”李世民面容严肃,沉思了片刻,才郑重说道。
责任?
沈安为什么要承担责任?
李治想不通,他的初衷,并不是为了让沈安倒霉的,而是恰恰相反,他希望沈安能够经由这个预言,立个大功,讨个赏之类的。
以他儿童的价值观来看,这样想无可厚非。他怎么会想到即便是一个相当有意义的提示,也不见得就会收到料想之中的好结果。
说不定,还会弄巧成拙。
“父皇,若是沈郎说的是真的,那他就让成千上万的百姓免于受难,是大功臣,怎能让他负责任?”李治抱怨道。
在这一点上,他并不傻,父皇此言一出,就证明了,相比领赏,李世民更倾向于让沈安承担责任。
李世民板着脸:“朕当然要确定这一点,这样说,也是为了沈安好。”
“他必须能够证明,他做出的判断,所带来的益处要大大多过所带来的麻烦,这样朕才有可能会按照他说的办。”
“雉奴,”他忽然把话题转向了自己的亲儿子:“这也是你需要尽早明白的一个道理。”
“很多事情,一定要想明白利弊得失,才能实行,若不是把所有的细节都想清楚了,就不能轻举妄动。”
“少年,”沈安察觉到,他的眼神正落到自己的身上,连忙站好,等着训示。
他很清楚,这并不是一个容易做出的决定。
这可是中古时代的大唐,让这么多的人短时间内进行大规模的迁移,别的不说,肯定会在百姓之间引起轩然大波。
再者,明明没有任何的灾祸,生活平稳,你却组织他们离开自己的住所,短暂躲避。
在他们贫瘠的认知之中,也绝对不会答应。
这就是李世民所说的,迁移会有很多麻烦。这种麻烦和百姓们当真遭了灾之后,被安置到他处是两个概念。
若是到了那个境地,朝廷还能给他们安排吃,安排住,他们就会把朝廷奉若神明,感激不已。
因为,他们知道,自己已经到了山穷水尽的地步,若是没有朝廷的照拂,他们就没命活着了。
然而,现在摆在沈安面前的,却显然不是这样的情况。你不能指望着蒙昧的乡民会相信他说的话。
相信无限晴好的天气会瞬间变坏,大水几乎是顷刻之间就暴涨上来,淹没他们的家宅。
沈安没有证据,同样的,李世民也没有。只是说服他们听从朝廷的旨意就已经是大难题了,更遑论其他。
面对李世民的提问,沈安没有退缩。
有详尽的历史记录在手,他并没有什么可怕的。就算是李世民的威胁,也并不能让他改变主意。
“陛下,微臣可以保证,只要我们及时转移了百姓,就可以让洛阳城免遭一场劫难。”
“而且,微臣把这件事说出来,并不只是为了洛阳百姓们的安全,同样的,我也是为了陛下着想。”
“按照天象显示,这次洛阳城的大雨来势汹汹,而城中水路众多,一旦涨水,必定会发屋飘树。所以,微臣恳请陛下能够为了自身计,为了大唐的黎民黔首计,在做好了一切安排之后,率先返回长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