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是学姐邀请杭思潼先去学校看看这事,杭思潼不太理解。
【杭思潼:为什么要在考试前去学校看看啊?】
【学姐:这个就像高考前动员一样,很多学校会组织高考生去985211大学的,因为很多学生,可能对大学跟高考没有概念,但看过大学之后,就有了冲劲儿,哪怕是为了学校的风景呢?】
这算是一种心理暗示,以及一种对年轻人来说无法抗拒的奖励,大学都很漂亮,充满人文气息,不管学生是向往文学殿堂、在绝美的风景下谈恋爱还是想吃食堂里比其他学校更好的饭菜,都可以激励学生压榨自己的潜力。
杭思潼一直没这个烦恼,毕竟她成绩除了总是很奇怪地在作文比阮梦梦低一两分,其他都是拔尖的,大学目标更是早早定为滨城大学,没有离开的想法,也没有跳出自己生活圈子的精力。
那时候的杭思潼,活着已经很累了,哪里会想去一个陌生的地方苟活,在滨城,她至少还可以扒着楚文矜,哪天真穷到没办法了,总能从他这种富二代的口袋里掏出一点救命钱来。
今时不同往日,杭思潼见学姐提起,就来了兴致,她作为考生,好像是该去看看自己要考上的学校,她连首都大学的宣传册都没看过呢,高考时是怕自己产生不该有念头,现在是觉得她迟早会亲眼去看,干嘛还要看宣传册。
不过学姐说得也有道理,考前去看一眼学校,最后考上的话,感觉是完全不一样的,有种目标终于实现了的快乐。
诚然,杭思潼的成绩不至于有“终于”这种念头,不过去看一眼可以体会一下当年自己作为高考生所缺失
的经历倒也是好的。
杭思潼当即答应下来,问学姐什么时候有空,她们可以逛一逛。
学姐却说,有人带着的话,感想就不一样了,同时发给杭思潼一份很详细的手绘地图跟攻略,有些路,只有自己走过,才能感受到那种特殊的气息。
【学姐:不是学姐不陪你,是很多地方,都应该自己去看,我也说不好,毕竟学姐不是文科生,形容不来,大概就那么个意思,你去了就懂了。】
杭思潼大概明白学姐的意思了,大学,就像是一本书,一千个读者有一千个哈姆雷特,第一次翻开的时候,她应该不带任何解说、注释、观后感、评价去看,只有这样,她对于这本书的体会与感想才是最真实的。
从前杭思潼从不会在乎大学是个什么东西,她觉得那就是自己进入社会、自由生活、可以为自己人生做主的最后一个跳板,跳过去,她就自由了。
现在,她才可以把大学当做一本书来好好读一读,去感受《自由与文明》中那句“大学不仅是社会上最高级别和最完整的组织形式,也是人类先锋”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