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是知晓自己的水平。厨艺只能算是一般。她在汴京摆摊卖的那些吃食其实主打的是新意和实惠。
油条和臭豆腐是独一份。红糖馒头、红糖糍粑、红糖发糕是因为她用料实在。放的糖比较多,所以更受欢迎。至于要卖卤牛肉,是因为这古代牛肉不贵, 而且很费时, 许多店不舍得做这些。
要是真开饭馆, 她不敢卖红烧鸡肉这种大菜。
张二伯听罢, 羡慕得不行, “我有一天要是能去瓦舍听人唱曲,我死也瞑目。”
张老头瞪了他一眼,“大过年的,说话这么不吉利。”
张二伯忙打嘴,“是是是, 我胡说的。”
正说笑间, 陆氏带着孩子们回来了。
孩子们看到桌上有鸡,眼珠子都快瞪出来。
张老头到底心疼孙子孙女, 就让他们拿筷子坐下一块吃。
夏花却捧着肚子,直摇头,“不行,我肚子好撑。吃不了了。”
陆氏就冲张老头解释,“我娘家炖了猪肉,孩子们都吃撑了。”
张婆子看了一眼,张了张嘴,到底没说什么。
张大伯就没那么客气了,“你爹娘还给你们吃肉?太阳打西边出来了?”
张大伯向来老实温吞,他居然说出这样一番阴阳怪气的话,张希瑶都为之侧目。
陆氏脸有点红,硬着脖子解释,“我爹娘还是很疼我的。估计是知晓三弟没了,家里日子过得艰难,想补偿我。”
张大伯有点不信,可是他一时也想不到其他理由,只能点头。
陆氏见大家吃饭,春花不见踪影,就问张大伯,“春花没回娘家吗?”
“是啊。一直没回来。我们等得实在受不了才吃饭。”张大伯叹了口气,“不知道怎么回事!回头我去她家看看。”
陆氏眉峰紧拧,“春花在夫家是不是过得不好?”
张大伯让她别乱说话,“兴许是她怀了孩子,亲家不放心。”
陆氏觉得不可能。怀孕是好事,他们家应该告诉他们一声才对。怎么会没人过来捎信。
可无凭无据,她也不好乱讲,只能点了点头。
张希瑶问张婆子,“奶,咱家那猪卖了多少钱啊?为啥不留些猪肉过年?”
“我是想留的。但是咱家那猪肥得很。被三郎的先生买走了。还给了个好价钱。我哪好意思留几斤。”张婆子提起这事就笑道,“村里人看到咱家的猪卖那么多,还问我怎么养的。我就把用麦麸和豆渣的事说了。他们一个个都骂我糟蹋粮食。就是你这败家孩子,全村人都说我不会过日子。”
张希瑶才不听阿奶这话,“你拿钱的时候,怎么不嫌多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