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煦笑了半天,只是问出这一句,谷雨笑着回答道:“臣已经结识草莽中的第一好汉,乃是丐帮帮主乔峰,他手下有丐帮之地数万,都是孔武有力的汉子,臣想方设法,安排他们到汴梁码头,稍加训练,便是一只精锐,只要陛下下令,他们就能为王前驱,赴汤蹈火,在所不辞。”
这话说的半真半假,但在谷雨的嘴遁术下,官家深信不疑。
“好!好!好!”赵煦回头看了站在门边的小太监,退几步坐在龙椅上,看到谷雨还在那里站着,开口说道:
“坐下说话,坐下说话!”
“陛下面前,那有臣坐的道理,臣站着回话就是!”
“在这里无须讲这么多虚礼,朕让你坐下,坐下就是,和朕说说话!
”
赵煦的语速很快,显然颇为兴奋,谷雨也只得是欠身坐了。
看到谷雨坐下,赵煦忽然觉得许多委屈涌进心中,若不是这段时间自制力强了许多,怕此时就要哭出来了,即便如此,他说话的声音中也带了些哽咽。
“爱卿,你知道不知道,朕这段时间苦的很啊!”
赵煦虽然年幼,但对父皇(宋神宗)十分敬重,认为只要继承父皇的遗志,推行变法,大宋便能国富民强。
但朝中新旧党争频繁,如今又因为车盖亭桉,许多新党官员都被贬出京城,旧党牢牢盘踞朝廷中枢,在太皇太后的威严下,已经没人在乎少年官家。
高太后听政时,军国大事都由她与几位大臣处理,年少的赵煦对朝政几乎没有发言权。大臣们也以为赵煦年幼,凡事都取决于高太后。朝堂上,赵煦的御座与高太后座位相对,大臣们向来是向高太后奏事,背朝赵煦,也不转身向他禀报。以致赵煦亲政后在谈及垂帘时说,他只能看朝中官员的臀部和背部
这也就罢了,毕竟这是军国大事,皇帝终究年幼。
但更让赵煦难以接受的是,高太后对待其生母朱氏也过于严苛。朱氏出身寒微,幼时遭遇极坎坷,入宫后,初为神宗侍女,后来生了赵煦、蔡王赵似和徐国长公主,直到元丰七年才被封为德妃。朱氏温柔恭顺,对高太后和神宗向皇后一向都毕恭毕敬。赵煦即位后,向皇后被尊为皇太后,朱氏却只被尊为太妃,没有受到应有的待遇。因为高太后一直想压制朱氏。
“陛下在宫中的事,臣也听说了一些……”
“……蔡确、蔡卞、黄履这些忠心父皇,忠心大宋的栋梁被贬出京城,梁焘、朱光庭这等小人窃居高位,还有那个老而不死为之贼的文彦博。他们都欺负朕……”
该说的不该说的,赵煦是说了出来,滔滔不绝,好像要当皇帝以来的委屈倾倒出来一般,说到最后,还重重的拍了下大腿。
这一阵话说出来,赵煦也觉得口干舌燥,谷雨起身给他倒了一杯茶水,赵煦仰头喝下,急切的说道:
“谷雨,朕知道你有办法,朕是天子谁也不能动朕的皇位,就算是太皇太后也不行,谷雨,你……”
“陛下!太皇太后是真的不能动陛下的皇位吗?”
谷雨突然扬声说道,一下子打断了赵煦的急切话语。
赵煦不由得闭上了嘴巴。
太皇太后当然能动了赵煦的皇位。
因为赵煦之所以能战胜几位皇叔,稳稳当当的做了皇帝,最大的原因是太皇太后高氏支持。
高氏勤俭廉政,励精图治,乃是有所作为的政治家,她立九岁的赵煦当皇帝,就是因为赵煦年幼,比较好控制,可以让高氏大展手脚治理国家。
要是赵煦有不轨之举,高氏废他帝位,也不是什么难事。
“谷雨,这一点朕岂有不知?宫中御林军指挥是她的亲信,内侍太监头儿是她的心腹,朝中文武大臣都是她委派的,朕除了乖乖的听奶奶吩咐之外,还敢随便干一件事、随口说一句话吗?但是……”
“朕不甘心!你告诉过朕你有办法,你是朕的心腹,你一定能有办法的,若是连你都没有办法,朕难道要继续做傀儡皇帝?”
赵煦都说到这里了,谷雨勐地抬头:“陛下,臣有上中下三策,还请陛下决断!”
“哦?”赵煦大喜,又看了一眼外边,见心腹太监远远地站着,便道:“快说,快说!”
“上策是等。太皇太后却已经年近六旬,就算满朝文武大臣、御林军都听她的,陛下终究年幼,等得起。想想汉朝的孝武皇帝,本朝的仁宗皇帝。”
“这些朕岂有不知?但朕实在是窝火,实在是等不及了,你说中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