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鸿章撇了两人一眼,继续说道。“今天一早,就接到张香涛的电报,他在电报中告诉我,那个滕兴甫,在太后和皇上西狩的当天,就率部赶至京师。”
“而且,还就在当天,他不仅组织义和团,将被围困了数月之久,甘军和义和团七八万人久攻不下的西什库和东交民巷,一举拿下。”
“滕兴甫还在当天,拍出万余精兵至阳坊救驾,击杀联军近万马队,他还马不停蹄地亲帅所部,在外城广渠门、东便门内,以及内城齐化门内外,一举消灭日军两万多人,美、英联军各六千余,沙俄军队三千余人,还生俘英、美两国官兵三千余人。”
虽然最近听到的关于前锋军的消息充斥于耳,可李鸿章的话还是让两人惊得张大了嘴巴。
如果李鸿章所说的都是真的,那可就是一战剿灭了三万多联军,这样的战绩,如果放在甲午时的辽东,那已经可以宣告甲午之战战胜了,至少也是陆军战胜了日本人。
对于张之洞比他们更早得知消息,他们并不感到奇怪。
虽然电报在国内已经越来越受到朝廷重视,可修电报线路是要钱的。
因此,直到如今,包括汉口在内的南方省份,同京师的电报往来,还是要通过上海和天津中转。
而中原和四川、陕甘地区的电报线路,则是以汉口辐射向周边。
北方有保定联通太原、西安的电报线路,只不过这条线路是由商人集资修建的,故而也被称为商线。
虽然现在联通京师的电报线路,全被义和团毁掉,可通过快马传递,汉口得到消息要远比两广快的多。
只是,这可能吗?
杨士骧和张佩纶互相对视一眼,脸上都露出怀疑之色。
两人的神情,李鸿章自然都看在眼中,李鸿章深吸一口气,努力压抑着心中的不甘说道。
“张香涛不会撒谎,他那里新开办了一家叫做《大公报》的报馆,在报纸上刊载了许多照片。”
“这些照片里,不仅有城内外战场上的照片,以及被大火烧毁的西什库的照片,还有那些以窦纳乐为首的洋人公使,以及使馆区洋人士兵投降后,走出东交民巷的照片为证。”
李鸿章走回桌案前,拿起一张写满字迹的的电报纸,在手中扬了扬,“甚至还有数千名被滕兴甫俘虏的英美联军的照片,这是假不了的。”
李鸿章小心翼翼地放下手中的电报,脸上满是落寞地负手立在书案前。
“况且,我了解这个滕兴甫,此人是《北洋武备学堂》第一批步兵科毕业学生,甚至他还主动修习炮术,成绩极为突出,这才被老夫力排众议,在去德国学习军事的五个名额中,给他留了一个位置。”
“只是此人虽然很有才气,但也颇为自负,甚至有些自命不凡,自从回国后,就极力推崇德国军事,对北洋军中诸事大加鞭挞。”
“老夫也曾试着将这个滕兴甫安置军中,可他不管在谁的麾下,都呆不长久,最终只好回到武备学堂,接着做他的教习,一直明珠暗投。”
说到这里,李鸿章忍不住以手抚额。
“老夫也一向自以为有容人之量,甚至也自负眼光独到,在识人用人上不拘一格,可没想到,在这个滕兴甫身上却看走了眼。”
李鸿章叹息一声说道,“在这一点上,老夫还是比不得荣仲华和裕禄两人。”
“如果此子能早些得到启用,也许老夫就不必受此奇耻大辱,也不会沦落到被人赶出北洋的地步.”
看到李鸿章一双有些昏的眼中,已经隐隐有泪光闪现,张佩纶忙站起身说道。
“中堂。”
在外人面前,张佩纶一直称呼李鸿章为中堂。
“不管怎样说,滕兴甫毕竟出身北洋,又蒙中堂推荐去德修习军事,也才会有今日之荣,中堂万不可妄自菲薄。”
杨士骧已经明白了李鸿章突然明确态度的原因,想了想说道。
“中堂,据下官所知,滕兴甫在被裕禄简拔之初,手中只有一营兵,虽然收编了一些绿营和部分武卫前军的部队,可大多数还是他招收的新兵为多,听说他还收编了不少义和团的人。”
“这些人战斗力.”
杨士骧应该是想说绿营和武卫军的战斗力,同列强联军相比不行,可他似乎觉得这有贬低北洋之嫌,所以及时收住口。
杨士骧继续说道,“滕兴甫成军以来,连番鏖战不休,又无武器弹药供给,经过两个多月激战,他手下的精悍军兵,估计早已经消耗的差不多了。”
“俗话说,杀敌一千,自损八百,京师这一战如果是真的,消灭了三万多联军,即便有甘军和城内义和团协助,这一仗过后,他们此时估计也是元气大伤了,恐怕难以再同洋人周旋下去.”
杨士骧虽没明说,可李鸿章听得出,杨士骧这是再告诉他,指望滕毓藻战胜洋人是不可能的。
另一层意思还是要他应该考虑和sw联合,继续推动两广独立。
李鸿章暗自摇头说道,“按张香涛的说法,甘军和宋庆、马玉昆两人所帅武卫军已经随太后离开,城内只有两千余甘军,义和团大概还有七八万人。”
“只是他们的战斗力有限,打这样的大战,他们根本插不上手,此战完全以滕兴甫的前锋军为主,据说滕兴甫只伤亡了六七千人。”
李鸿章再次重重叹息道,“据张香涛所说,滕兴甫的前锋军应该有三四万人,除万余奉太后之命去阳坊等候护驾,所余三万多人全部参战,最终伤亡仅六七千人。”
“伤亡仅六七千人?”
“这个滕兴甫难道是神仙,能撒豆成兵,随手就变出一群天兵天将来!杨士骧震惊地张开嘴,半天没说出话来。”
张佩纶忽然面露喜色,满怀期待地看向李鸿章。
“中堂.”
感谢: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