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选手并不是一条好走的道路,特别是乐尧他们那个时代,从没听谁说过打游戏还能打出名堂来的,所有人都全当这只是一群不务正业败家孩子的瞎闹腾。
当年为什么会选择这条道路,除了“喜欢”两个字之外,乐尧也想不出什么其他的答案。
当时乐尧从家里出来,一门心思只想打职业联赛。他没想过未来会怎样,未来能走多远,也没有考虑过失败会怎么样。因为未来的事情谁都说不准,顾虑这个顾虑那个,最后只会把你的勇气都消耗殆尽,让你永远窝在原本的角落里,不肯再向前踏出一步。
无论是平时rank,还是和队友一起训练,比赛,研究讨论阵容,这一切都让乐尧觉得快乐。是真正的热爱,让他为了每一场的胜利,愿意倾注自己的一切时间和精力。
直到最后一天坐在赛场上,乐尧都不曾有过“不想上场,不想比赛,不想赢”的念头。他的眼睛永远都只看着最高巅峰上的那座奖杯,一往无前。
而当他输掉的那一刻,当他前路彻底断绝的一瞬间,他还没能真正来得及去仔细思考“快乐”或者“痛苦”的问题,他的职业生涯就匆匆结束了。
乐尧在退役之后的很长一段时间里都没有再碰过英雄联盟这个游戏。他那时候每天无所事事,每天昏天黑地的看小说,睡觉,做什么都提不起兴趣,日子得过且过,每天都了无生趣。他每天看着电脑桌面上的联盟图标,随时随地都能点开,然而,他却每一次都选择了无视。
所以,现在张默的这种感觉,乐尧是能够理解的。
当其他的东西,压过了纯粹的“喜欢”和“热爱”之后,原本让你快乐的东西,也能让你觉得痛苦。
晚上那场火锅最后草草结束,队员们都被突然发飙的张默惊呆,谁也没敢问到底发生了什么。联盟对于职业选手的行为有着严格的要求,任何打架闹事行为都属于违规,都可能会导致被禁赛。
乐尧感到束手无策,只好又给张默之前的心理咨询师林远打了个电话。
电话里乐尧把张默的情况大致说了一下,有些走投无路地问,“医生,你觉得现在该怎么办?张默还是什么都不肯跟我说,他宁愿自残,都不愿意跟我交流……”
林远回答,“张默有典型的自闭症倾向,所以他不愿意向你诉说苦恼,应该说是他的正常表现。如果哪天他突然说了许多自己的感受,你反而要担心些。”
乐尧手指揉了揉额头,苦笑道,“没想到林医生您还会开玩笑。是不是我做的不够好,所以张默还不够信任我?有没有什么方法能够开导他?让他能像个普通孩子一样?”
电话那头的林远沉默了几秒之后才继续说,“乐尧,我知道因为你最先接触的是张默,所以对他感情更深一些。但是我还是要提醒你,张默只是第二人格,张扬才是主人格。就did的患者来说,第二人格是主人格衍生出来,自我保护的产物。张扬当初把自己抑郁、自闭、悲观的这部分情绪分离出去,才形成了张默,所以张默从出现的那一刻起,就注定了这样的个性,而他存在的意义,就是保护张扬。”
第二人格,打个不恰当的比方,就像是大脑自动写入了另外一个人物设定,这个人有自己的年龄、个性、甚至是和主人格不同的性别,他们来分担主人格的痛苦,带走一些令主人格痛苦的记忆,帮助主人格渡过难关。所以很多第二人格是存在严重缺陷的,甚至是极其危险的。他们可能永久的停留在幼年时期,可能有自残倾向,甚至可能有反社会倾向。所以,即便是一个表面看起来十分阳光开朗的did患者,他的第二人格也可能是个毫无怜悯之心,冷血无情的杀人犯。
乐尧追问,“第二人格难道不会改变吗?”
林远叹气,“很难。大部分的第二人格的一旦出现,个性和年龄都是固定的。只有在一些比较罕见的案例里,第二人格遭逢巨大变故,才可能会有改变。”
乐尧思考了很久才又问,“有没有一种可能性……第二人格,会取代第一人格?”
林远似乎料到他会这样问,“其实这个问题我也想过,因为张默出现频率更高,而他的第一人格张扬有明显的厌世倾向。我猜,大概是张扬的大脑自动认为将‘厌世倾向’‘自闭’‘忧郁’都放在同一个人格中会十分危险,所以就强行把它们划归给了主人格和副人格分别拥有。张扬因为厌世,所以不愿意经常出现,但是这不意味着张默就可以取代他。因为……”
林远还没说完,乐尧就自动接上了他后续的话,“因为虽然张默无法改变,但张扬却是可以改变的。”
“是的。”
乐尧头疼地摆弄着面前的鼠标,“那我现在该怎么做?我很害怕自己的言行会伤害到他。”
林远又想了一会儿,“其实张默的问题也没有你想的这么复杂。至少第一人格张扬是愿意接受第二人格的存在,并且对于张默替他抵挡外界压力这件事感到乐见其成。主人格情绪稳定的话,患者就不会有太大危险。”
乐尧听到这里,忍不住苦笑了一声。
虽然不能感同身受,但张默的痛苦,乐尧也是能够理解的。如果把自己代入进张默的情境,就算是张默不说,乐尧其实大概也能猜到张默每天都在想什么。
张默,他就像是一件赝品一样,他感觉所有人都是为了得到真品,才对他这个赝品假意逢迎。他感受不到自己存在的价值,他只是一个冒牌货,一个残次品,一个可有可无的存在。如果有一天他真的消失了,并不会有人真的在意,甚至父母、医生还会认为是张扬的“病”被治愈了,还有许多人要为此欢呼雀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