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且比起国事,摄政王也合该操心操心自己的家事。
若是朕未记错,摄政王的爱女今年年方十九,也尚未婚配?不如先给她寻个如意郎君?”
摄政王就是打定了主意,想让女儿入主中宫,执掌凤印。
对于这点,二人心知肚明。
当年皇子夺嫡,争得头破血流你死我活,而徐啸庭在朝堂浸淫多年,乃三朝重臣,又手握重兵盘踞西北,几乎是想要拥立谁,就能捧谁坐上龙椅,而他在深思熟虑之下,选中的就是李淮泽。
在众人眼中,李淮泽自儿时就才能不显,又痴迷木工,再诸皇子都觊觎皇位时,他却整日关在府中钻研卯榫殿造?再加上生母只是个略略嫔位,母族无甚势力,在朝中也帮不上什么忙……实在是非常做个傀儡皇帝。
这么多年来……
李淮泽感念他的扶植之恩,也确从未插手过朝政之事,只让他一人大权在握,可区区摄政王而已,徐啸庭岂能甘心情愿呢?若是能让女儿嫁入皇家,成为皇后,生下太子……如此一来,便能避免皇上今后另娶,皇后母家分权。
可想是这么想,推行起来却不如想象中顺畅。
“微臣之女不劳皇上费心,微臣自会为她寻个好去处。”
以往徐啸庭是有耐心的,可现如今不想再等了。
他下了最后通牒。
“皇上这一推再推,于天下臣民都交代不过去。
算算工期,宝灵殿还有两月就要完工。
微臣会交代下去,宝灵殿完工之日,便是陛下选妃之时,届时自有礼部官员为皇上择选贵女入宫侍奉。”
徐啸庭说罢,便再未看李淮泽一眼,只略拱了拱手,便转身离去,顺着一侧的宫巷消失在了尽头。
李淮泽望着那个背影,眸光杀光闪现,又迅速平息。
第三十七章
今年的杏林宴,是在京郊东南处的皇家御苑中举行的。
按理说每次杏林宴,都是由皇上亲自举办,可今上的心思显然不在朝堂上,所以这个重任自然而然就若在了摄政王徐啸庭的头上。
宴上除了今年上榜登科的新科进士,还有监考阅卷的文山泰斗,还有其他的辅国重臣,当朝栋梁……上位者是抱着来挑选门生的心思,看看是否有何可用之材,而新科进士们对此心知肚明,如孔雀开屏般,唇枪舌剑地展示着各自的才能。
言笑晏晏,杯觥交错。
若说能格外得这些贵人青眼有加的,只有两位。
其中一个,自然是才貌双绝,高洁胜月的探花赵琅。
出生世家大族,自小才名远扬,待人彬彬有礼,进退有度,是个各方各面都挑不出错处来的青年才俊。
而其中另一个,就是王顺良。
此人无论是出身,相貌,才学……都全方位被赵琅碾压。可或就因此人是个苦出身,所以姿态足够低,膝盖足够软,没有那些文人的许多高上姿态,谄媚恭维顺口就来,言语中又几乎没有错漏,是个颇有些滑不溜手,有风就能起浪的存在。
以摄政王为首的公爵勋贵们,将两者的优缺点都看在眼里,皆想将二人招揽进门下,言语中透露出提携拉拢之意。
杏林上的酒水都是陈年佳酿,酒过三巡之后,在场者皆喝得有些头脑昏沉,亦有许多人已强撑不住,在下人们的搀扶下逐渐退席,赵琅眼瞧着应酬得差不多,原也想要走,可此时却被人喊住了脚步。
“探花郎留步。”
赵琅抬眼一瞧,竟是王顺良。
他到底是个傲骨铮铮的文人,靠的是真才实学去收获人心,可方才在席间,他见识到王顺良是如何巧舌如簧,左右逢缘,在权贵面前极尽谄媚之能事……他很看不上此等做派。
其次,一看到此人……
他不禁就会想到那个因受王顺良退婚而声名俱毁,或就要去嫁给个商户做第十几房小妾的女子,莫名心中便更不爽了。
那位尤大姑娘是个何等忠贞坚烈的女子,旁人或许不知,可作为订婚多年的未婚夫,王顺良总是心知肚明的吧?可自从那些流言蜚语传出之后,却从未见他站出来给她说过一次话,竟直接退婚,扭脸就预备娶户部尚书家女儿?
如此没有责任担当,攀高踩低的行径,真真是为人所不齿。
道不同,不相为谋。
所以赵琅脸上并没有什么好脸色。
可身在诡谲多变的朝堂上,这今后抬头不见低头见的,面子上总要过得去。
他还是停下脚步,对眼前这个席间几乎没有任何交流的人,轻描淡写道了句,
“听说王公子即将与尚书家的贵女共结连理了?赵某提前在此给你道喜了。”
此事虽已提上日程,可其实还尚未敲定。
王顺良之所以先命人将消息宣扬得人尽皆知,就是为了尽快落实。
这人面上自然是要装出一副君子风范,将酒杯往前递了递,
“咳咳,还未过六礼,一切都还未谈定呢,姑娘家名节要紧……只是若哪日当真能喜结良缘,必邀赵公子上门喝杯喜酒。”
赵琅并未与他碰杯,而是自顾自将杯中的酒饮尽,清冷道了句,
“算起来这才不过一月,王公子便迅速另择良缘了……真真是不闻旧人哭,只问新人笑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