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四章新疆之行
根据上官光明的日记,那个黑石城在楼兰遗址西北100公里处,好歹上官雪家族势力庞大,动员能力极强,居然找到了当时找到黑石城的法国探险家的后人,那个后人把这个法国探险家的关于中国探险的日记高价卖给了上官雪在法国的朋友,然后那个朋友又接连两天加班,从日记之中找到了黑石城遗址的经纬度。
要是没有这个经纬度的话,我们就得在方圆百里寻找,那样光是寻找的时间都不可预期了。
上官雪家族财力雄厚,司徒管家为了避免上官雪身陷险境,还安排了家族里的十名保镖跟随我们同行。他叮嘱我们到达新疆之后,要就近购置装备,免得遇到突发情况无法处置。但是其中两名保镖还是拉着两个沉甸甸的大行李箱,上官雪告诉我,那里面是非常先进的探测装备和经纬度定位仪。
周一,已经有四名保镖先行去乌鲁木齐打前站和采购必备装备了。我们一行八人周三先搭乘飞机到了乌鲁木齐,中午十二点半的时候,到达了乌鲁木齐,联系上先行的四名保镖之后,到了机场停车场,并租用了四台越野房车,其中一台越野房车上装满了设备。
我们直接上车,一路开车向巴音郭楞行去,根据经纬度定位,黑石古城的地点在罗布泊西北处,罗布泊在巴音郭楞自治州若羌县东北部。
一路沿着216国道飞驰而去,路上补充食物和水,几个小伙子轮流开车,我和上官雪则在一台奔驰越野房车里休整。上官雪忙着翻看那个法国冒险家关于黑石古城的记载,我则用手机阅读苗淼给我发过来的德语日
记。
其他保镖分散在另外三辆车上,我们这台越野房车除了驾驶位的小伙子轮换开车外,并不打扰在房车车厢里的我和上官雪。
这个环境让我和上官雪不由自主地想起在居庸关山腹巷道里的古董列车里的情景。两个人都有些不好意思,再加上旅途颠簸劳累,一路还要开二十个小时,在若羌县补充燃料、食物和水之后,还要深入塔克拉玛干大沙漠,去寻找黑石古城,到达之后还要打起精神,面对各种恶劣的环境,我和上官雪也就没怎么交流,各自看着各自的资料。
一路上不断穿过无人区,我趁着手机有信号的时候,赶紧用微信给楚楚、秦剑发信息报平安,同时发了我的位置,然后把分配给我的卫星电话号码发给了他们。
上官雪聚精会神地看着那个法国人的记录。我没想到上官雪居然看得懂法文。上官雪看的时候,时而眉头紧蹙,有时候似乎想要说话,但是欲言又止。看来有所发现,但是还没明了。
在车上很快就到了晚上,上官雪洗漱完了之后,居然还换了套方便行动的家居服,准备就寝。
我也赶紧把床铺好,洗漱之后,关灯休息。躺在床上,睡着之前,我找出了罗布泊的资料。
罗布泊号称地球之耳,在卫星图上看起来就像一个人的耳朵。地址在若羌县境东北部,曾是中国第二大内陆湖,海拔780米。
罗布泊曾有过许多名称,有的因其特点而命名,如坳泽、盐泽、涸海等,有的因其位置而得名,如蒲昌海、牢兰海、孔雀海、洛普池等。元代以后,称罗布淖尔。在20世纪中后期因塔里木
河流量减少,周围沙漠化严重,迅速退化,直至20世纪70年代末完全干涸。
自20世纪80年代美国公布已干涸的罗布泊“大耳朵”卫星照片以来,“大耳朵”被认为是罗布泊东湖的干涸湖盆。在已经结束的“重走彭加木科考探险之路”科学考察中,研究人员发现了罗布泊东湖连续向西延伸的湖岸线,由此测算出罗布泊古湖面积超过一万平方公里。
关于罗布泊游移的理论,认为它南北游移的周期是1500年,是由于湖底周期性沉积、抬升和风蚀降低的结果。这种游移说,曾长期为中外学者所接受。经过中国科学家实地考察,证实了罗布泊是塔里木盆地的最低点和集流区,湖水不会倒流;入湖泥沙很少(湖底沉积物3600年仅1.5厘米),干涸后变成坚固的盐壳,短期内湖底地形不会剧烈变化。对湖底沉积物通过年代测定和孢粉分析证明,罗布泊长期是塔里木盆地的汇水中心。从而证明了游移说是不切实际的推断。
看着资料沉沉睡去,一觉醒来,我们已经停在了马上就要进入塔克拉玛干大沙漠的最后一个补给小镇。原来一路已经绕过了罗布泊。
我看夜晚开车的小伙子已经在后面两辆房车上呼呼大睡,昨天晚上休息的人则忙着给车加油、补水,还有给备用油箱和水箱加满油和水,采购蔬菜水果和食物,把车上装得满满的。
补给结束之后,为了避免遇到流沙,上官雪还安排那个保安主管找了个向导给我们带路。
头车上坐了向导,用经纬度定位导航之后,我们就又马不停蹄地向塔克拉玛干沙漠腹地开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