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以为当皇上是个轻巧事呢?”
冬日的天气,湛蓝放晴,盛开梅花的御花园赏雪楼中,放着爷俩儿的晚膳,老爷子一边小口吃着,一边看着不自觉晃膀子的朱允熥,满是揶揄的笑意。
如山般的奏折批了一天,还要一边批阅一边和臣子商议国家大事,心神俱疲。
老爷子亲手给朱允熥夹了一筷子黄澄澄的炒鸡蛋,继续说道,“不是咱非让人看着你,你小子哪都好,就是太跳脱,坐不住,静不下心。稍微对你送点,你就折溜子溜号!”
“当皇上,要给天下人做主,是天下的当家人。你一个人偷懒,耽误的是整个大明!”
朱允熥闷声点头,大口的吃着饭菜。
“不过话说回来!”老爷子似乎食欲不佳,吃了几口就不吃了,开口道,“当皇上也是天下最轻省的事儿,吃饱喝足往那一坐,风吹不着太阳晒不着,冷不着也热不着。”
“不过是说话写字,动动脑子。有啥想不明白的,下面还有臣子帮着查缺补漏。心烦了,你能骂人。生气了,可以打人。”
“气得狠了,还能杀人!”
“天底下,平头百姓且不说,王侯将相谁有这份权力?”
朱允熥知道这是老爷子的说笑,但权力的背后是责任。历史上无数的君主,有几人能做到即享受了权力,又履行了责任呢?
皇帝也是有责任的,儒家的传统观点中,当皇帝不是为了享乐的。
古往今来,那么多昏君也未必是真昏。都是名师大儒教导出来的,人精子一样的人物,怎么会不知道勤政对于帝国的好处。
只不过,大家都败在了一个厌字上。
勤政这事,非有大智慧大毅力的君王,根本做不到。这也是为何历史上,大多在位时间很长的皇帝,都是先贤后昏的注释。
好比老爷子,当年也曾写过打油诗,自嘲累得半死。
“百僚未起朕先起,百僚已睡朕未睡,不如江南富家翁,日上三竿犹抱被!”
用大白话说,起的比鸡早,干的比老黄牛还多。
朱允熥笑笑,放下筷子,看着老爷子,“皇爷爷,孙儿知道您老的苦心,更知道您对孙儿的期望!”说着,微顿之后,继续开口,“只是,人力有时穷!”
“您登基近三十载,日复一日勤政爱民。天下无论大小事,都了然于心。“
“勤政是美德,但往那一坐就是一天,总有厌倦的时候!再者说,人也有精力济的时候!倘若皇帝病了,那天下大事就没人处理了吗?”
“况且,孙儿说句您不爱听的话。后世子孙,可未必如此勤政。假若家门不幸,真出几个不勤政的败家子,咱大明江山........”
“你到底想说啥?”老爷子捧着一盏热茶,笑着问道,“别拐弯抹角的,说!”
朱允熥正色道,“孙儿也是近日有感而发,天下事太多,其中许多事本不用亲历亲为,不然皇帝累死了,也未必有好结果。不如,从臣子中,选拔贤能,襄赞政务的同时,也能处理一些地方上的小政务!”
其实,大明朝开国之后,最出色的君主,几乎都是累死的。
远的不说就说故太子朱标,十多岁开始就梳理朝政,朱允熥的记忆中,朱标无时无刻不在看折子,往往三更半夜还没休息。而天不亮,又爬着起床。
再想想历史上,大明朝获得仁宗称号的朱高炽,那也是累死他。他当了多少年的太子,就当了多少年大明朝的大管家。他爹朱棣,凡事都是撒手掌柜的,整天就琢磨着怎么彻底把胡人都消灭。
到了后来,皇帝实在太累了,才成立了内阁。后来可能是朱家人天生和文臣犯冲,在有祖训宦官不得干政的情况下,把太监也拉了进来。
到后来,大清吸取了大明的教训,成立军机处,
这两种亲近制度,从根子上说明一个问题,天下的事,不是皇帝一个人就能处理完的,更不是皇帝自己能干得过来的。皇帝总揽,细化分工,其实从另一个角度来说,更加的高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