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在这时,附近有人突然大声说:“许公望来了。”众人立刻循声望去,就见一个年约十三四岁的少年从一辆马车上下来,少年表情沉稳,不苟言笑,没有丝毫的稚气,步伐从容。
在他身后是一个穿着深蓝色文士袍的中年男子,男子和少年的相貌有四五分的相似,可见两人多半是有着血缘关系,实际上也的确如此。
当两人下车之后,似乎就成为了全场的焦点所在,所有人的目光都被吸引过去。
就连李明前后的人也都在讨论他们,让李明知道这两人到底是谁。
许公望便是那位少年,在他身后的则是他的父亲,许文杰,许文杰本就有着进士文位,论起来不在源济县县官之下,只是没有官职在身。
许家也是源济县本地赫赫有名的大家族,许文杰则是当代许家家主,若只是这,别人或许会喊道许文杰来了,而不是喊许公望来了。
因为相较于许家家主,进士文位这些身份,更重量级的则是他是许公望的父亲。
许公望生来不凡,据说是其母生子之时天边降下五色祥云,结成云芝。
而许公望也是不负如此异象,自幼过目不忘,聪慧过人,三岁识千字,五岁能吟诗,九岁作雄文。
起初他叫做许云芝,是合了天象,后被许文杰改为了许公望,便是觉得自家的孩子公卿有望。
后许公望被一位闲散的大儒偶遇,这位大儒惜才,便有收徒之意。
最⊥新⊥小⊥说⊥在⊥六⊥9⊥⊥书⊥⊥吧⊥⊥首⊥发!
大儒的位份可还在翰林文宗之上,即便是没有官职在身,战力也等若一朝宰相,地位十分超然,这样的人物愿意开口收徒,自然是代表这位十来岁的许公望未来不可限量。
这公望二字,或许真能实现也未可知啊!
说来名头自然是大得很,只是他们三人都是小村子里出来,平日里只读书,信息交流也少,若不是前后的人都在议论纷纷,还真不晓得这两人是什么来头呢。
这时候站在李明身后的人忽然对他身旁的人说道:“听说这大儒收徒也有条件,须得让许公望拔得案首,当上童子试第一名,才可入门,正是列入门墙则要他乡试案首,否则以他许公望的能耐,只怕是两年前就已经参加童子试了,这都是被他爹压了两年哩。”
他旁边的人也是点头说道:“正是此理,毕竟许公望可是被称作小孟然,十四岁才去童生,晚了些。”
听到小孟然二字的时候李明微不可查的摇了摇头,方蕴似乎有所觉察,但是也只是和李明相似一笑,继续听着旁边的人议论。
“是啊,许公望固然是天纵之资,但是和孟然一比却又逊色许多,孟然不满十岁便已经是童生,十一岁就成了秀才,诗才天生,笔下名篇数十,只可惜英年早逝,被巫妖两族的奸细暗害,否则日后定能封圣!”
“幼时了了,大未必佳,不知道有句话叫做没成长起来的天才就不是天才么?斯人已逝,有甚好说。”另一个穿着灰色长衫的少年撇着嘴说道。
“我看我们还是关心关心许公望吧,这次既然参加童子试,那案首的位置是非他莫属了,咱们只能争剩下的四十九个名额.”
事关自家名额,众人不由得又是一片叹息。
紧接着一个穿着青衣的青年说道:“若是我能高中就好了,我还不到二十,有童生身份便可入广源书院读书。”
“嘿嘿,你多大了?”一个年纪稍长些的黄脸皮男人说道“难不成不满十六?”
青衣青年有些惊讶的问道:“这广源书院虽然是咱们济州十大书院之一,但是不也是只要有童生身份,年纪不到二十就有资格入学么?”
“资格?”那黄脸男子笑了一声,颇为戏谑的说道“是有资格,我们都有考试的资格,可能中童生的又有几人呢?”
青衣青年一时语塞,支支吾吾了两下没说出话来。
还是另一个中年男子解围道:“的确是有入学资格,但是作为十大书院之一,这录取的标准自然是更高一些,一般来说除了每次童子试的案首会被推荐,其他的能够入广源书院各位先生法眼的,都是十六以下,若是超出限制,也不是全无机会,只是那就要看你身家背景.能不能被选中,上大价钱,也能捐一个出身,说出去到底也是广源书院的学生,不过.”
男子笑了笑,看着青衣青年那一身不算简陋但是也和华贵不沾边的衣衫摇了摇头,其意自然是不言而喻。
青年面有羞赫之一,却也无法,因为情况的确如此。
如此话题到这里才算是终结,随后董晏也不知怎的似乎放松了些,也是叹息一声道。
“咱们董家村这些年来也没出个读书人,可即便是出了又如何呢?便是举全村之力,只怕也难供养一个童生去读秀才,永弟,你家往日也有几分家资,还不是你爹想要继续考取功名,一年接着一年的去读才一步步到今日,你娘也是操持家中事务才会心力交瘁导致”
说到这里,董晏似乎是自觉失言,立刻闭口不言。
好在李明并不在意,只说道:“此皆天意也,只能怪咱们生的不好,所以更要努力去搏一个出身。”
方蕴点点头道:“是啊,人生在世,不能轻易认命,至少,我们还有博一次的机会,不是吗?”
随后便又笑了一声,这笑声极具感染力,惹得董晏也是大笑起来,看样子是他这些年来最为放松的一次。
毕竟在上车前他爹也答应他,这是最后一次,若是当真不中,在董家村继续耕种,这日子也不是活不下去。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