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人从林北卖货中寻找到了灵感,打算过完十五,安排业务员出门签单子,想要厂里的效益好起来,必须改变传统的销售模式。
他们打算做出改变,心里却没底,林北打电话找他们喝茶,大家不约而同推掉其他应酬过来赴约。
今天茶馆的评书人说乞丐皇帝朱重八,朱重八是根正苗红的贫农,还是三代贫农,那年黄河泛滥,北方百姓失去家园,沦为流民,淮河沿岸遭遇了百年难遇的瘟疫、旱灾,元末百姓苦不堪言……评书人说到贫穷的朱重八无法给父母、血亲置办一身寿衣,找不到一块安葬他们的土地,茶馆的人泪眼婆娑,当评书人说:“魂悠悠而觅父母无有,志落魄而泱佯。”1
林北牵着孩子走进茶馆。
林北不知其深意,林聪同样不知。
早已在茶馆等候林北的众人看到林北牵着一个孩子走进来,朝林北招手,父子俩朝他们走过去。
林北没来的时候他们听评书,林北来了,他们和林北闲聊。
男人聚在一起,普遍谈政治。可能因为林北带孩子过来赴约,他们聊了几句政治,把话题转移到孩子身上,感慨国内现代教育起步晚,差了国外至少百年,说到最后感慨一句:“还是得送孩子出国念书。”
孩子找到信仰的前提下,林北不反对孩子出国。在林北心里,孩子找到了他们的信仰,无论他们飞的多高多远,不会走错路。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想法,林北无意去改变他们,便没有参与这个话题。
众人聊了一会儿孩子,便说起了他们将要进行的改革。
他们想听一听林北的意见,林北想了一下说:“仅守着一亩三分地,即便深耕,亩产也只能增加百十斤,想要增加粮食数量,得租别人的地种植粮食。”
水泥厂厂长刘义海抓一把花生分给众人,问:“你的意思是把水泥卖到其他地方?”
“我跟你说种粮食,你说销售水泥。”林北顿了一下说,“把怎么得到大量粮食的方法套用到销售水泥上,能不能成,你可以试试。”
“可以尝试一下。”窑厂厂长陈良山若有所思道。
“也不能忽略深耕。”赵康说。
到底怎么深耕,怎么扩大销路,是值得所有人深思的。
来茶馆前,林北到丽皇大饭店订了一桌饭菜。众人在茶馆坐了一个下午,直接去了丽皇大饭店。
饭桌上,林北和大家确定了长期合作关系。
众人不解,林北卖礼盒那么赚钱,何必花费时间、精力建房子,和卖礼盒相比,建房子赚的钱压根不够看。如果说林北用差的建房材料赚大的差价,他们能够理解,但林北订的全是好的材料,这让他们看不懂林北。
他们知道林北的出身,也知道那些泥瓦匠和林北来自同一个地方。林北和其他人合伙开了食品厂,显然林北的事业重心放在食品厂上,他之所以没有解散建筑工程团队,会不会是给同乡一个出路?
因为如果林北解散了建筑团队,人心也就散了,他们单独在市里干,很快被本土瓦匠工排挤走,他们只能回家。
众人认为自己看到了真相。
林北不指望给人建房赚钱。他既然不图钱,总得图声誉吧。只有声誉一直好,他的同乡们才能在市里立足。
大家默默分析,自认为摸到了林北的底线,底线就是用真材实料建房。林北在建筑方面没有更高的追求,与他们而言,林北不能给他们带来足够的利益,没有必要和林北维护好关系,但是林北在卖礼盒方面一枝独秀,谁也不能保证他们的厂子效益一直好,他们相信这些年,该赚的、能赚的钱他们都赚了,他们总得给厂子、员工留一条退路,万一厂子倒了,可以把厂房和员工打包卖给林北,这也算给厂子和员工安排一个好的归宿。
众人默契的选择不跟林北弄虚作假,林北找他们采购建房材料,安排给林北发他采购的规格。
林北打点好材料商,确定他不在,这些生意人不会拿次的充当好的糊弄建筑工程队成员,也防着成员,一旦有成员心大了,动了坏脑筋,私下里联系材料商把好的建房材料换成次的建房材料,材料商会知会他一声。
林北和众人在饭店门口分开,带着小孩到旧码头看灯会。
林聪坐在竹椅里,扶着车龙头抬头看飞到夜空上的星星。他指着天上说:“爸爸,星星从这个方向飞到天上上班,月亮呢?它从哪里飞到天上?”
“它们不是星星,它们是孔明灯。”林北看着夜空中的灯火说。
“灯?它为什么会飞?”林聪惊奇问。
林北把取得初中文凭的聪聪告诉他孔明灯飞上天空的原理告诉没有小学文凭的聪聪。
林聪:“哦。”
他听不懂,但是他记住了爸爸说的话。
父子俩到了旧码头,被一堵巨大无比的灯墙震撼到了。灯墙上挂满了灯笼,灯笼上写了字,林北锁了车,扛着林聪走过去,林北读上面的字,读了一半,意识到是灯谜,他带着孩子在这里猜灯谜,遇到不会的,林北说:“下年,我说不定就会了。”
“嗯嗯。”林聪重重点头。
父子俩被戏文吸引,他们过去看艺术家唱戏。
林聪看不懂,看了一会儿就失去兴趣了,捧着爸爸的头,让爸爸看那边。
路灯下摆满了摊子,林北迈步朝那里走去,给聪聪买了一个孙悟空糖人,买了五个孔明灯,父子俩给自己放一盏孔明灯,给家里的余好好放一盏,又给林志炳、徐红英放了孔明灯。
父子俩晚上玩疯了,第二天起晚了。
两人匆匆吃了早饭,林北带着孩子找地方打印小广告,然后去取牌匾。
父子俩到了办公场地,成员全在,有人打乒乓球,有人在里面的屋玩乐器,也有人在看报纸。
街道办给活动中心订的报纸,现在街道办把场地租给林北,孙德川没有取消订报纸,成员们到了办公室,没过多久,邮差过来送报纸,正好遇到孙德川推车进入大院,孙德川跟成员们打了声招呼,让他们随便看。
所以林北进入办公室,就看到有人在看今天的晨报。
林北从成员口中了解到事情经过,放下牌匾,到前面那栋房子找孙德川,跟孙德川说他每月把订报的钱给街道办。
孙德川嫌弃费事,跟林北说不用:“等街道办给你结尾款,一起算账。”
孙德川都这样说了,林北也不好说什么。
林北回到办公室,指挥大家把牌匾挂起来,然后安排人到和平路附近贴小广告。
林北把图纸备份给第一组,让他们先研究,他骑车带孩子到厂房附近转悠,碰碰运气,看看有没有厂子卖二手拖拉机,如果没人卖,他回家再跟乡里借拖拉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