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1章卖菜
傅朝瑜那微妙的笑意,似乎有些想法,皇上心中略有不快:“怎么,你有异议?”
傅朝瑜端正态度:“没有,我亦觉得圣上是明君。”
被当面拍了龙屁的皇帝陛下心情甚美。
傅朝瑜心中浮现万千猜测,但是这些也都仅仅只是猜测,暂且不能被证实。况且,是与不是对他来说并没有什么差别。
二人分别之后,傅朝瑜便将这事儿给忘了。
又几日,新一期《国子监文刊》顺利印好,乘船送往各地的书局。经过前两回的进货之后,各地的书商直接同文丰书局签订了合同,新一期《国子监文刊》印出来后直接发给他们就成,他们按期交钱,如此也省的他们一趟一趟地往京城跑。
来回往返,实在不便。
现如今看《国子监文刊》,已经成了不少人固定的消遣之一了,一来这上面的文章确实每篇都是精品,二来么,如今市面上可以打发时间的东西并不多,文刊之类除了《国子监文刊》,便只剩下大公主她们创办的《女谈》了,后者女子看的多一些,尤其是这一期涉及到绣娘,买的大多都是女眷。
听闻哪些上京的绣娘回乡后,所作绣品几乎千金难求。
言归正传,待学子们翻看到手的文刊后,很快便被一篇文章所吸引。
吴之焕的名字在这上面出现的次数并不多,但是有心人还记得,上回那本科举参考书上面就有他的名字。如今这篇文章是他与扶风郡其他学子合力所作,不同于别的文章,这篇竟然是像普罗大众介绍春闱的。
前头侧重介绍春闱来源,后面着重记录了京城之中与春闱有关的诸多事项。包括饮食、租房、交友、常办的诗书宴会等,以及通过春闱之后即将面临的种种应酬,考试等。
其中尤其提到,京畿以及外地的学子闲来无事时常来国子监图书馆看书,吴之焕等推测,这一届春闱的考生若是入京之后,多半也都会聚集在图书馆内。若是有学生想要结交同年同乡,国子监图书馆倒是个不错的去处,且近来国子监又在图书馆后修建几座小亭,常有人学子在此温书交友,讨论文章。
文章介绍得无不详尽,哪怕是对京城一无所知的人考生,拿着这篇文章也能将自己照顾得好好的。
外地考生们又一次感受到了国子监的贴心。
远赴京城的考生心中多多少少是有些怯意的,不仅仅是因为那场未知结果的考试,更是因为京城是天子脚下权贵富人无数,小门小户出身的骤然去了京城总免不了担心惧怕,害怕自己哪儿做的不好被人瞧不上。
可如今看到这篇文章后,那份未知的恐惧忽然削减了许多。早一步已经赶往京城的人已经按着上面做了,以至于这些日子国子监不得不加派人手前去图书馆,因为每日来图书馆的人比平常足足多了一倍不止。
国子监外的小商贩也多了起来,尤以烧饼馒头这类最多,便宜管饱,吃着还方便。因为人多,孙明达不得不在旁边又造了一个休憩厅,每日备好热水,专门给学子吃饭用的。
如今国子监图书馆一下成了最受学子欢迎的去处,晚些到的人也纷纷都打定了主意,等他们去了京城一定先去看看国子监图书馆,说不定真能找到同乡呢……
一月时间飞驰而过,京城也从深秋转为寒冬。
今儿下了一场雪,外头银装素裹,冰天雪地一般,出了门冷风刮得刺骨,仿佛要将人割裂。监生们庆幸之前户部拨了款,让他们赶在入冬之前将门窗都给换了一遍,新换上的门窗可比从前的保暖多了。
他们每日除了上课的时候出门,其余时间都恨不得一直缩在学舍里头,连平日里最活泼、最喜欢去马场上闲逛的一批人,如今也都消停了下来。
傅朝瑜也怕冷,这长安城比扬州可冷多了,他恨不得一直缩在被屋子里不出门,每日看书都要抱一个暖手壶。
其他三人也不惶多让,杜宁直接躺在床上背书。他们学舍四个人,傅朝瑜与陈淮书钻研进士科,杨毅恬转投明算科,杜宁如今就在死磕明经科,基本就是死记硬背。国子监先生留的功课、尚书府三位大儒留的功课,杜宁都得做x。他现在整天忙得要死,躺在床上昏昏欲睡的时候,脑子里想的还是经书。
这日子什么时候才是个头?
傅朝瑜也就在学舍窝了几天,等安叔传话过来,说暖棚里头蔬菜都已经长成了,傅朝瑜便坐不住了。
他得起来赚钱!
暖房在并不罕见,富贵人家也能造,只是价格高些罢了,但是傅朝瑜这个造价便宜的暖棚却鲜少有人知道。这暖棚其实建造起来一点都不难,用的是之前的高粱干做成“风帐”将菜地圈起来,四周密闭,而后在菜地上洒满马粪、草木灰,发酵可生热保温,届时便可以种些黄瓜、芹菜、小白菜等鲜蔬了。傅朝瑜这暖棚也不过是参照自己在后世看到的农书取了巧,不过支起来之后却意外的好用。
他听安叔带话过来,说那些蔬菜都已经可以拿出去卖了,暖房的花儿也开得正好,屋舍造景虽然只完成了一半儿,但是里头已经休憩一新,可以住人了。
傅朝瑜抽了个空吆喝了一声,把其余几个人一道带出去了。
对傅朝瑜来说是为了赚钱做准备,对他们几个人来说则纯碎就是为了撒欢。这些日子缩在学舍里,就连常年不爱出门的周文津都觉得闷,只希望冬天早点儿过去。
一行人赶到了农庄,安叔已经带着几个木匠在那儿摘菜了。
放眼望去,一水儿绿油油的叶子,鲜嫩的白菜跟黄瓜长势正好,茄子冬瓜个头也大,在冰天雪地的冬日里还能见到这样生机勃勃的一幕,给了没见过世面的几个人极大的震撼。
“原来这小棚子还真能种菜啊……”陈淮书都惊了。
杨毅恬甚至上手捏了一下,茄子还挺饱满的,捏了个小坑立马弹回来了。这要是过一下油,跟肉一炒,他都不敢想象有多好吃。
傅朝瑜招呼道:“动手帮忙的才有的吃,不动手的,一根都分不到。”
杜宁后背一僵,默默放下了捏紧鼻孔的手。说实话,这里真的好臭啊,粪味十足……但是为了合群,他还是不得不低下高贵的头颅,开始摘菜。
别说,杜宁为了赶紧完事儿,手脚还怪利索的。
中午,几个人换了身干净衣裳,直接留在了农庄用午膳。
新修好的屋舍干净亮堂,里头还有个特殊的床,听傅朝瑜说那叫炕,烧柴火便会升温。具体什么玩意儿反正他们也没见过,不过坐在上面一点儿都不冷,坐久了甚至微微有些发热。
安叔下厨,炒了几道小炒,煮了个锅子。新鲜的时蔬在冬天本就罕见,这段时间他们吃够了干萝卜之类,实在是馋得慌,菜一上桌,便被几个人瓜分得干干净净。
人越多,抢得越厉害,而且傅朝瑜这里不是外头,都是熟人,他们压根不在意面子,一个比一个放得开,恨不得就着锅子这里的那点汤水再泡一碗米饭。
平日里在膳堂也没见到他们如此哄抢,傅朝瑜看着他们猛吃的那个劲,都怀疑自己是不是在养猪。
傅朝瑜给他们都备好了两篓菜,又备好了车送周文津出城,至于其他三位,各回各家就是了。陈淮书那儿还多了个任务,陈国公府跟崔家住得近,傅朝瑜托他给崔狄也送些。
毕竟是小外甥的师傅,尊师重道他还是懂的。
其他国子监的先生也各自备好,他先生必然是最多的,柳师兄也不能忘了。
傅朝瑜给的这菜却扎扎实实地引起了各家轰动。
周文津还好,周母得知这菜是他朋友种的,念叨了一下儿子好友有能耐,便赶忙将菜拿到后厨准备给儿子女儿做顿好吃的,也没别的念头。然而其他几家却不缺钱,尤其是杜尚书还偏偏好吃素食,杜宁拿回来的这些菜真的送到了他的心坎儿里。
杜尚书追问:“傅贤侄这些菜还卖不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