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初沈乾敏等人以为要围困好些时日,不曾想仅仅只过三四日那些人就绷不住了,窝里讧打了起来。
半夜驻扎在山下的惠州兵听到山上的喊杀声,全都出来看情形。崔珏在营帐里,谢必宗进来道:“山上打起来了,估计是内讧。”
崔珏穿好衣裳,也出去看情形。
底下的军营燃烧着大量火把,崔珏身披斗篷,汪倪在身侧护卫,徐昭过来,说道:“文允此计甚好,若能不动用一兵一卒就把凤山拿下,那我们要省事得多。”
崔珏道:“他们的主力被瓦解,我就不信山上那帮人不想活命,只要有想活命的人,自然就会钻营法子。”
这不,待到翌日正午时分,果然有人前来求和,说已经把王太后和天子的首级取了。
崔珏命文武百官护送首级下山,又差人去京中请方家人前来指认,只有方世林他们才晓得朝廷官员有没有遗漏。
得知凤山这边的情形,方世林精神一振,问谢必宗道:“天子的首级当真被取?”
谢必宗:“正午时分那边就差人下山说被取了,家主差我前来请方都令过去辨认。”
于是方家人快马加鞭赶往凤山。
辨认首级已经是第二天了,所有文武百官体面全无,双手被绳子捆绑,像蚂蚱似的一串进入大营。
方世林并未暴露身份,躲在营帐里看那些官员,确定大部分高官们都在,崔珏才放下心来。
王太后和天子的首级经过方世林辨认后,确认无疑,那些官员才被押送回京。
禁卫军们内讧也死了数百人,有的逃了,有的愿意归降,一盘散沙。
徐昭亲自领兵上山清理残局,崔珏则押送官员们回京,处理后续事宜。
奉州捷报的消息迅速传了出去,当惠州的淮安王得知成功夺取应宁后,笑得合不拢嘴。当初陈皎劝他夺奉州,不曾想这场突袭打得漂亮。
许氏见他心情高兴,在一旁说道:“郎君遇到了什么大喜事,高兴成这般?”
陈恩笑眯了眼,掐了一把她的脸儿,嘚瑟道:“你养的好闺女,咱们真把朝廷拿下了!”
许氏听得一惊一乍,“当真?!”
陈恩:“这般喜事,我哄你作甚?”
许氏也笑了起来,“那我们阿英可是立了大功的,当初她冒着风险进京,我担心得不得了,郎君得重赏!”
陈恩:“你想讨什么赏?”
许氏忙道:“郡主!郡主!我给阿英讨个郡主!”
陈恩爽快道:“便允你,这是她应得的。”
许氏欢喜得不行,稍后陈恩要忙事,她哼着小曲回去了。
在回梨香院的路上,许氏神气得不得了,同江婆子道:“这个闺女可没白养,比儿子还管用。”
江婆子不明所以,许氏附耳嘀咕了两句,她忙道:“那可不得了!”顿了顿,“那过不了多久娘子得进京去了。”
许氏欢喜道:“我还没去过京城呢,肯定比惠州繁华。”
江婆子:“那是自然!据说京城大得很,说不定娘子还能去看看宫里头是什么模样。”
许氏的眼睛亮了,兴致勃勃同她讨论京城的世面,只觉进府的这几年跟芝麻开花一样节节高升,运气委实不错。
为了预防朱州那边出岔子,京中被管控后,沈乾敏和徐昭带兵前往朱州边界镇场子,与惠州形成夹击之势。
京中由裴长秀和宋青等人领兵管辖,崔珏差谢必宗前往奉州接陈皎过来。惠州的余奉桢等人则需整个局势稳固之后,才会动身转移阵地。
现在他们最需要盯紧的是朱州,以防生变。
陈皎再次入京,胡宴和谢必宗过来接她,几人无不高兴,胡宴与她碰拳,这是她跟武将们表达欢喜的默契。
陈皎也算是看着他成长的见证人,从魏县开始,他们的表现愈发出彩,马春打趣道:“胡都伯这回肯定得升官了,怎么也得弄个都尉官职才行。”
胡宴咧嘴笑,陈皎道:“都尉算什么,以后得挣将军,光宗耀祖。”
马春啧啧道:“那可不得了。”又道,“小娘子冒险进京,方才有这起机会,家主只怕也是要赏的。”
陈皎:“先莫要高兴得太早,还得看朱州那边的情形。”
不管怎么说,初步告捷都是值得高兴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