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城,皇宫,勤政殿。
“岳城,朕已经摒退左右,还将起居官遣走,今日与你不论君臣,只论朋友之交,奈何还是支支吾吾不肯畅所欲言?”
“臣不敢僭越,公事应当在朝堂上讨论,君臣之间更无私谊。”
“咳,得了吧,你呀年纪越长胆子越小,想当年在池屏你杀伐果决断何其英武有担代,我被你管得死死的,心里既有不忿也是衷心地愿意服你管。”瑞圣帝为了拉近关系连自称都由“朕”改为了“我”他拍着陶勋的肩膀道:“可这也不能怪谁,先帝登基以后还有过天下人咸称圣明的三年太平日子,可我坐上这个位置第二年开始天下就灾变不绝,不是这是山崩,就是那里地裂,秋冬季节居然涨洪水、春夏季节反倒闹干旱,一会儿从城镇到乡村到处起天火,一会儿春播秋收时落冰雹,时不时还有石头自天而降砸得房屋毁坏、人畜丧命,好似几百年的天灾全都给我赶上了。
自古凡有天灾就是做帝王的失德,我自问也还兢兢业业并无失德之处,做臣子的讲一个主忧臣辱,于是替我背黑锅上表自陈施政不当干惹天怒,白霁干了两年首辅引咎辞职,你到今天也已两度罢相,现在身上还背着一大堆子骂名,天下读书人将对我的怒火全发到你身上。唉,你说说,我怎么就那么倒霉呢?”
“陛下勤政爱民,是位好君王,天灾频仍只是天象异常。天象不可能一直不正常下去,总有一天恢复正常,陛下不要过分担心。”
“这个我也知道,从瑞圣二年开始闹天灾,到现在瑞圣九年,天下已经倒霉了八年,换成别的朝代、别的君王手下那还不早就**迭起、兵灾肆虐,借着这些由头扯旗造反的不知道会有多少,因为天灾**流离失所、朝不保夕的人不知会有多少,可这八年来天灾闹腾得再厉害,朝政是稳的,公私仓禀丰实,百姓生活在温饱以上小康以下,这些全都是你的功劳。
我是看在眼里的,不过坊间的传言却对你不利,将你描述成古往今来第一个大奸臣、大恶贼,百姓当中想要生食你肉的人不知道有多少。我是知道原因何在的,因为天下的读书人都在造你的谣,都在百姓面前说你的坏话,因为你倡导重工重商大违圣人的教诲,他们就视你为眼中刺、肉中钉。”
“臣自问心无愧。”
“你问心无愧,众口烁金!”瑞圣帝恨恨地道:“先帝也是吃足了这帮读书人的亏,只不过贬窜了金玉其外败絮其中的五大辅政大臣,一下子从圣主明君变成荒庸无道的皇帝,他们胸中实无策,嘴笔却胜刀兵,所以我看史书时很理解那位焚书坑儒的始皇帝,这帮酸儒个个该杀。”
“呃,陛下此见颇有些偏拗。”
“呵呵,你不算,你同他们不一样,不然全天下的酸儒不会攻击你。”瑞圣帝笑道:“要不我替你大杀酸儒解气吧,明天早朝就下旨,要求百姓检举揭发,凡是说过你坏话的书生统统械送官府不问轻重一律坑杀,儒家典籍统统烧毁。”
“陛下此举万万不可,会置臣于万劫不复的地步,永世背负骂名。”
“哈,等将儒生杀掉大半,我下道罪己诏说是因为受你的蒙蔽才做下那样的恶事,这叫做落井下石,嘿嘿,谁让你不肯同我说真心话来着。”
陶勋哭笑不得:“陛下已经是四十几岁的人了,怎么还胡闹呢。您到底想要微臣说什么呢?”
“哈哈,终于改主意了是吧。”瑞圣帝大为得意地道:“我就是想问你两个问题。第一个问题,那该死的天灾最快什么时候能停?”
“上天体恤百姓,应该不会长久,具体的时辰臣实在是不知道。”
“算了算了,我早知道你不肯痛快地回答这个问题。”瑞圣帝一点没有失望的模样,故意板着脸道:“不过第二个问题不准你再说不知道,不然我真的要下旨焚书坑儒的。”
“呵呵,那您问吧。”陶勋忍不住也笑了,有种时空穿插的错觉,依稀看到那个在兖州见到的十六岁的少年。
“我在潜邸在皇宫已经将史书读过几遍,我看出来问题,从武帝时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时起至今儒学都是帝王治天下之本,可是你看看,夏有天下四百年,商有天下六百年,周有天下八百年,自秦以下历代享国最长者不到三百年,不尊儒术的三代比尊儒术的朝代久得多。再看瑞圣二年以来灾变频繁,天下因为你的施政得当一直保持稳定,而儒生反而群起攻击你。我算是看出来了,以后真的要靠儒生们治天下,本朝国祚只怕不会太久。我要问的就是,你有什么法子让我的江山真正千秋万代地传下去,哪怕是传上九百年成为史上第一久的朝代也行。”
“这个问题太大,臣恐怕回答不了。”
“刚说了不准说不知道的,不然我真翻脸啊。”瑞圣帝先恶狠狠地威胁,接着放软语气道:“岳城,你我相交几十年,没有你就没有我的今天,古往今来君臣相得能够善始善终且得美名传颂的鲜见,你我之间前面能办到,想要得美名千古传颂照眼下你的名声看只怕很悬,所以你一定要真心诚意地辅佐我做出一番大事业,让满天下人都闭嘴,更让我的后来人都记得你的好处感激你。”
陶勋被他说得有点动心,沉默良久忽然唤了一声:“祥之兄。”
瑞圣帝一下子眉开眼笑:“哈哈,太好了,岳城终于拿我当兄弟而不是当外人。这殿中只有你我,说的话出于你口入于我耳再无第三人知道,有过池屏共患难的经历之后我就知道,我要想真正做出一番前不见古人的大事业,就得靠你替我掌舵,所以你只管畅所欲言,不要有任何顾忌。”
“祥之兄看得起我,我可就真说了。”陶勋也不再矫情,道:“其实你提的问题我思考了很久,的确有一点点心得,今天讲出来同你共同探讨一二。”
“你等等。”瑞圣帝从椅后摸出纸笔:“民间言‘好记心不如烂笔头’,待我记下要点朝夕揣摩,而且字是我写的,就算以后遇不测时便赖不到你头上。”
陶勋微微一笑,自顾自地道:“要想找到长治久安、国祚久长的方法就得找到朝代更替的真正原因,避免犯同样的错误。”
“不错,我的思路同你一样,不过我看来看去跳不出前人的窠臼,你一定有新鲜的观点,快快说给我听。”
“我觉得朝代更替大致上因为三种原因造成。第一种,君弱臣强,如三代时的诸候和诸候国中的士大夫,汉魏时的士族高门大阀,他们势力强大到压倒君主的力量时就会改朝换代,例如三代更替、三家分晋、魏晋南北朝的更替。第二种,外敌入侵,主要是北方游牧民族的进攻,例如西周亡于犬戎、西晋亡于匈奴等等。第三种,农民造反,秦、汉之亡实肇于农民造反,本朝太祖”
“没事,天下人都知道,我那位曾曾祖父太祖皇帝他就是个放牛娃出身。”瑞圣帝见陶勋说话支吾便痛快地替他讲出来:“你接着说。”
“第一种原因,自隋唐朝后高门大阀衰落,已经不再为害。第二种原因值得多分析几句。天朝的北方是大草原和大沙漠,自古以来来自草原的游牧民族就一直是中原王朝的心腹之患,我观史书发现一个有趣的现象,即每当中原王朝强盛的时候,游牧民族就臣服于中原王朝,当中原王朝衰落的时候,游牧民族就强盛到能够灭亡中原王朝,你有没有看出点什么?”
“哦,我明白你的意思了,也就是说问题不是出在游牧民族如何强大上,而是中原王朝自己身上,只要我们能够一直保持兴盛,他们就不可能攻进来。不过如何才能保持国力强盛不衰落,不正是我要你回答的问题么。”
“呵呵,且不急,先继续分析游牧民族吧。”陶勋不急不慢地道:“北方草原广袤无边,游牧民族逐水草而居,以牧马打猎劫掠为生,所以他们天生就是一只强大的骑军。天朝的北部疆域以平原为主,百姓的生产以农业为主,因不能将耕地变为草地放牧马匹,天朝一直缺少马匹,故天朝的军队以步军为主,而在平原上骑军对步军有压倒性的优势,这种战略态势是由地理和生产方式所决定,所以游牧民族的战斗力长期保持稳定,中原王朝的军队战斗力则起伏很大。大体上总是王朝初建时期能够压服草原上的游牧民族,建国数十年后对他们只能以守为主,到末代时连守都守不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