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开平不由重新打量起了这姑娘。他发觉,他竟还停留在刚遇着她时的印象,全然没意识到来年开春后,师杭也已经二十了。
她胜过了从前弱小的自己,不再稚嫩迷茫,不再有未谙世事的天真、固执和懦弱。从十五岁至二十岁,近五年的光阴,她在与他较量的过程中变成了更加成熟勇敢的她。她的身上之所以有他的影子在,是因为他是除她爹娘外,对她影响最深的人。
在朝不保夕的乱世,原来,他们两个才是对方至亲的人。
师杭不知道孟开平想到了什么,她只看到孟开平的面色不再沉郁,反而焕发出了奕奕神采。师杭以为他要说些什么,可他什么都没说,竟在下一瞬迈步上前用力拥住了她。
师杭微微一惊,并未躲闪,也无处躲闪。男人的双臂紧紧环抱着她,她贴在他怀中,他阖眸低下头窝在她颈间,蹭了又蹭,闻她的发香。
他们从没抱过这么久,两个人都静静地沉默,心却似有炭烧,越来越暖。
这个拥抱难舍难分,足以超越过往一切亲密。孟开平原先还想着提起她醉后所言,探一探她是否真心。可在他感受到怀中女人同样勾住了他腰间的环带时,他心口陡然一松,莫名不再执着于那句话了。
罗帏舒卷,似有人开。明月直入,无心可猜。
当日她走时,什么金银细软都没带走,却唯独带走了他赔给她的那支白玉簪。
孟开平睁开眼,眸光极亮,垂首紧盯着师杭哑声道:“往后,你想去哪都好……只是不要躲着我,好么?”
师杭怔怔地有些出神,但她还是点头应了,孟开平一见,简直乐得没边。他趁机在她唇边偷香窃玉一口,兴高采烈道:“既如此,再不要生出嫌隙来了。你不疑我,我亦不疑你。咱们立誓为证。”
结发为夫妻,恩爱两不疑。这世上多的是结为夫妻却相仇相疑者,他与师杭若当真做到了后一句,又岂会逊于哪对夫妻呢?
师杭不明白他一个不信神佛的,何时信起了指天誓日这一套。但她想,倘若孟开平真能如她所愿,她的确无须再避他不及了。他要立誓那就立誓好了。
除却这一桩,孟开平还有事未了。他牵着师杭让她落座,自个儿则转身跑去箱柜中鼓捣片刻,捧出个匣子来。
经过上一回托付家当,师杭对他这献宝似的神情头疼不已,正欲回绝,却见匣子一开,不少熟悉物件被搁在里头。
有她送他的剑穗、她绣的香囊,还有一册书。
师杭起先并没留意那册书,她拿起剑穗和香囊看了又看,不由感慨道:“我还以为,你早将这些物件绞了丢了……”
孟开平闻言撇了撇嘴,故意玩笑道:“幸好令宜替我收了一阵,否则我可要追悔莫及了。”
说罢,他拿起留在匣底的那册书,递到她手中,认真道:“我曾做了许多错事,不能回到当日,不敢求你原宥,但我会尽力弥补的。”
师杭望着扉页上“露华集”三个字,心有所感,翻开后细看,竟果真如她所料。
那么多杂乱无章的旧稿,包括她幼时闺中作的小诗,竟全都被编了进去。师杭猜也猜得到孟开平费了多大功夫、花了多少心思,在生死攸关的紧迫战局之外,他竟还愿抽出空来整理她这些风花雪月、多愁善感的诗文。
帐外是吹角连营,帐内灯下,成堆的兵书战报旁,他一页页地誊抄。每写一句,都能想象得出她写那一句时,眉眼间是如何的顾盼生辉。
孟开平少时最厌读书习字,而今却因她改了性子,闲时都能跟幕僚师爷们扯上几句经史子集了。
“从前送了那么多金银首饰,你却不甚喜爱。思来想去,这礼定能博你一笑。”孟开平见她欢颜,心中也欢喜不已:“待你阅过,确无遗漏,广而刻之才好。”
“我的文章恐怕还不配编成集子。”师杭摩挲着纸张,极爱惜地抚过上头的墨字,有些受宠若惊回道:“印出售卖,那更是要误人子弟了,快些作罢。古来多少鸿儒穷尽一生都未能于坊间刻书、流传后世,何况我哉?”
师杭羞于自己浅薄,受之有愧,可孟开平却不吝赞她道:“应天的刘先生学贯古今,却也夸你的文章好,无须妄自菲薄。你若不信,有朝一日便随我回应天瞧瞧,我喊他当面与你说。再者,这天下的书又岂是一个模子出来的?你从前看的戏文、话本、游记,难道就没有好的不成?坊里可不能只剩下四书五经。正所谓阳春白雪、下里巴人,各有各的妙处。依我之见,你年岁小,才更要想法子结交高士,让各色人物都读一读你的文章。他们说好的,你去钻研;他们说不好的,你勤而补之。如此事半功倍,想来胜过闭门造车者万千。”
孟开平似是生怕她不肯再写了,又拿自个儿列举,极力劝她道:“当年我练枪,也总担忧自己练得不精,不敢同高手过招。可我爹却硬逼我练出胆量与脸皮来。他说我年岁小,便是切磋败了,人家也顶多笑话我一句‘初生牛犊不怕虎’,没什么好羞的。最最羞人的,是那等纸上谈兵者,熬了老大年纪却只敢同身边熟者较量,嘴上吹得震天响,结果出手就露馅……”
师杭听他越扯越远,暗自发笑,不安的心绪竟也被抚平了几分。于是她终是收下那书,郑重道:“多谢,我会好生校对的。这份礼,也算是助我一臂之力。去年我便想了,往后还有许多待成之事——我爹爹曾与朱先生有修书之约,他故去,理应由我践诺。另除四书外,还有曲谱、曲词等难以放下,我儿时曾有编撰此类杂书之念,无奈见识有限。当时不成,如今正好。”
“曲谱曲词?”孟开平难得听她说起将来的打算,“收录这些可绝非易事,战乱未平,你要去哪?”
师杭浅浅一笑,颔首道:“的确不是易事,也许这会耗费我一生的时光。但也正因战乱纷起,这更是不得不做之事。”
说着,师杭将手中的《露华集》翻至某页,上面有她从前评的几首琵琶琴曲:“杭家的藏书阁中,有不少历经唐末战乱留存下来的曲谱。可惜,朝代兴亡更迭不断,江山社稷多番易手,杭家覆灭后,那些曲谱多半也都付之一炬了。一家之祸如此,一国之祸如何?等这场仗打完了,本朝本代还能剩下什么呢?”
孟开平听着,难免回忆起他占据师家那日毁坏的大堆书册墨宝,一时间懊恼不已。
他曾觉得那些东西毫无价值,连杂草都不如,现下想想简直作了大孽,蠢出生天了。
可是师杭并没有怪罪他,只语气平和地继续道:“我总忍不住猜度,盛唐时那些文人恐怕也不会料到他们随手写下的曲谱会越来越少、越来越珍贵。王朝气象万千之时,谁能绸缪到大厦倾颓之日呢?收录这些的人太少,虽然费时费力,但每朝每代都必须有人前赴后继地去做,才能教后来者得见。我愿意去做这样的事。”
“先前在各处游历,我已收了些许在手,往后仍需积少成多、笔耕不辍。待见识过更多的风土人情之后,说不准哪一日我也能写成一本游记呢!”
师杭的期许十分美好,可孟开平实在担忧她的安危,连声叮嘱她千万莫去红巾军以外的辖地。他怕自己护不住师杭,更恨无法脱了身时刻陪她。
孟开平长叹一声道:“还未同你说起,我替你答谢张缨,为她指了条明路去浙江。那里苗军大小势力众多,我许诺愿为她供给军需,且看她能否闯出个名堂来。可这会儿听你这么一说,她不在你身边,我半点也放心不下……”
孟开平已然思定,他要另遣人护在师杭身边才好,万不能教她胡乱闯荡。然而师杭闻了张缨去向后,却直言道:“我该深谢你了,张缨有她自己的志向。君子之交淡如水,细水长流,同行一程足矣。我与她分别,不过早晚罢了。”
“筠娘,那我还能帮你做些什么呢?”孟开平有些怅然。师杭不是他手下的兵,他的能力终归是有限的。
闻言,师杭思索片刻,蓦地含笑道:“孟元帅,好生善待百姓,再多打些大胜仗罢。待你纵马平定天下、收复疆土,于我而言,便再无去不得的去处了。”
孟开平没料到她会说这样倒反天罡的话,毕竟她最厌战事,还曾叱骂过他是个无道屠夫,罪该万死……
“如果你当真要以杀证道,踏破元廷,那就胜给我看。”师杭与他对视着,坚定道:“如果你认定齐元兴会是个明君,那就胜到最后,终结这场纷争,将他送上皇位罢。”
已然没有回头路可走了,放眼将来,只有为国重择明主,才能让百姓少受点苦。
既无人肯先放下屠刀,那就必须杀到无人相争,方可罢休。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