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寒这边立刻与太子殿下以及皇帝商议。朝臣这时候也都听说了这些事,之前朝臣很不满意陈寒的改革。
而现在当考成法、当摊丁入亩、士绅一体纳粮推行下去的半年,
尤其是考成法,杀了这么多知府,大家都知道要怎么做。
在这半年又过去之后,果然好了很多。
陈寒他们制定的各种计划,都切实有效地实行。
虽然当中肯定还有瑕疵,但至少比之前好了很多。
没有人敢用考成法上下刁难。
也没有人利用考成法钻空子,而非常自主地进行推行。
而在这半年里从倭奴那边再次运回来一千多万两白银以及三十多万两黄金。
当这些黄金白银入库之后,陈寒再一次大量地回购宝钞。
这一次用的理由不再是税收,而是大面积的在四川,陕西,甘肃,辽东,山东北部,云南,贵州岭南等经济欠发达地区,打折出售布。
这些地方缺衣少食,经济一向不发达。
但是百姓手中积累了这么多年,还是有很多宝钞。
所以大量的生活用品几乎以打骨折的方式,向这些欠发达地区推销之后,百姓们很乐意拿出他们珍藏的宝钞来购买布。
这一次大量的回笼宝钞,使得大明宝钞的购买力,终于接近了一贯宝钞兑换一两白银的初始发钞价格。
而相应的东南沿海,等地大的纺织商们这一次赚的也是盆满钵满。
虽然他们得到的是白银。
却是所有人双赢。
朝廷这一次利用从倭奴那边运送回来的白银,从买卖人手上购买了大量的纺织品,然后贩卖到了欠发达地区。
百姓们能将手中的宝钞用出去,买到大量急需的、便宜的做衣服的布。
朝廷看上去亏了,但其实并没有亏损。
惠民百姓,回笼了宝钞,使宝钞的价值提升了。
商品又得到了流动,商人们得到了本钱,可以加大生产。
朝廷手中通过税收收回来的如此多宝钞,无形当中翻了一倍的价值。
这就是商品流动之的效果。
做完这一次大宗的采购以及批量发售之后,陈寒给商部下达的命令,尽可能在今后的几年之内减少对大宗货物的进行国家采购,
而是打通商业流通环节,尤其是这些欠发达地区。
陈寒已经制定了将水泥路面,先行由不发达地区铺设的计划。
在这半年里,通过大量的朝廷投资的基建项目,宝钞由之前的一贯宝钞只能兑换七百多文,增值到了现在将近九百六十文,已经是取得了非常好的效果。
百姓们对宝钞越来越有信心,当然宝钞兑换白银的比例也不宜太大。
太大了那些存量在民间的白银贬值太快,也不利于经济的发展。
所以陈寒没办法一下子给出一個合理的兑换比例,但却尊重经济自由流通的规律。
只在合适的时机进行合适的干预。
而这个情报来源就的依仗,如今队伍越来越壮大的锦衣卫改编成的税务稽查司和大明宝钞提举司。
之所以陈寒要把如今这些资料汇总过来,然后拿到这朝堂上跟和南洋开发联合在一块,就是为了接下来的一个比较具体的计划他已经准备好了,要如何从经济上打压南洋国家……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