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妈对这些胡同亦是熟的,她都不知道溜出来多少次了。
她一个老妈子,还讲贞操不成!
到了地方就熟门熟路地带着楚韵往卖食物的地方钻,正阳门外人熙熙攘攘的。一路上她都死死拉住楚韵,怕叫人拐跑了。
楚韵伸着头去看两边的招牌。
平民小吃都是张婆婆香饮,王老汉儿烤鸭之类,言简意赅。
一看就贵得不得了的物件,取名都是云里雾里,让人摸不着头脑的。
比如龙珠蟠桃汤,就是挖成圆球的桃再兑点儿甜水。
还有仙麟蒸腿,其实就是鸡翅鸭腿。
楚韵打听了几个贵物背后的故事,人家最朴素的也说到了西王母。
这样逛了一圈,她心里就有底了。
晚上吃了饭,就开始奋笔疾书。
大概编了一个救苦救难的菩萨下凡,原本以为民不聊生,结果却被生活多姿多彩的凡人,送了一碟大清土地里长的葵花子,感叹今朝多欢乐后,返回天庭的故事。
无功而返,是很重要的。
有人马屁拍到蹄子上,写菩萨下凡一路降妖伏魔,这就属于唱唱反调,阖家往土里走了。
故事跌宕起伏,有发展有高潮。
杜容和还凑过来看了一会儿,看得想笑又不敢笑,捂着嘴点评:“算是入门儿了吧。”
写完东西,楚韵就在家准备赴宴的衣裳。
旗女过了小满之后,会按照天气和节令准备实地纱、亮地纱、芝地纱,这三种纱来进行更换。如今正值六月,姚太太要求大姑娘小媳妇都穿葛纱配花盆底。
古人从秦时就用葛做夏衣,几千年下来,老百姓也能穿得上。
像她这样在乡下长大的老百姓,自然也有。
她没有的是花盆底。
平时寻常的旗人妇女其实也不是日日穿这个,大家还是更习惯略有鞋坡跟的缎面鞋,走路轻便,也不容易崴脚。
再说,大家家境就那样,要丫头扶着走路,少说也得是个五进上的大宅院夫人吧。
平底鞋她们是不穿的,只有下人老妈子才穿这个。
总之,等谁家门口一流水儿花盆底,踩得青石板砖哒哒作响。
不用想,一定是这家人女眷是格外重视这次宴会,容不得丝毫玷污。
这新鞋做来不及,最后是还是问魏佳氏要了双她没穿过的,两人熟了,互相给个帕子坠儿鞋什么的,都不用计较。
魏佳氏看她折腾得起劲,还纳闷儿了,她这妯娌不是爱打扮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