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书屋 > 女生频道 > 千古奇英 > 99、远戍敦煌道

99、远戍敦煌道(2 / 2)

(怒可以复喜,愠可以复悦;亡国不可以复存,死者不可以复生。故明君慎之,良将警之,此安国全军之道也。)

“曹操对上面这句并未作注释。但其中的道理我们还是能够理解的。”

慕容天水讲到这,看了看已深深沉浸在《孙子兵法》之中的全军将士,他不由感到了一丝欣慰。于是,他翻了翻即将要结束的《孙子兵法》,说道:“这是《孙子兵法》的第十二篇火攻;第十三篇,也就是它的最后一篇用间,虽然它们篇目排列如此,但在真正的战场上,它们却是因势而变、随机运用,并不是因它的排列次序而分主次先后。其实,它的每一篇都应是身为将帅者所同等重视,各篇之间更有内在的必然联系,切不可断章取义、孤立运用。

想当年,‘诸葛亮斩马谡’这一战例,不正是马谡断章取义而导致失败么?马谡自诩熟读兵书战策,立下军令状,欲安保街亭。但他只知道‘据高临下’、占领高山扎寨,却被敌人断绝汲水之道而失街亭,岂不痛哉?

所以,在残酷的战场上,欲立于不败之地,懂得《孙子兵法》的将帅,要从多方面多角度多层次上考虑胜战因素,切不可断章取义、孤立运用。

汉末时期的赤壁之战是火攻篇的典型战例,这是这场大战的主要体现。当然,此中还融含有许多《孙子兵法》的战略战术思想。比如避实击虚、扬长避短、速战速决、用间等。曹操在公元200年的官渡之战中击败袁绍后,分别于公元204年、207年取得了攻取邺城、北征乌桓的胜利,一举歼灭了袁绍集团的残余势力,占领了司隶、兖、豫、绿、青、冀、幽、并等州,统一了北方。接连而来的胜利,增强了曹操早日统一天下的雄心壮志,他开始积极准备南下消灭南方的割据势力,一统天下。

公元208年春,曹操在邺城修建玄武池训练水军,准备挥师南下。同时,他又派人到西北凉州拉拢马腾及其子马超,分别授以他们卫尉和偏将军之职,以避免南下进军时他们作乱,使其侧后受到威胁。但是,曹操咄咄逼人的攻势,促成了南方两个主要割据势力——东吴孙权与荆州刘备的联合。孙、刘联军精确地分析了曹军的兵力、作战特点及长、短,战场条件等客观情况,找出了曹军不善水战的致命弱点,决定采取以长击短、避强击弱、以火助战的作战方针,出其不意地以火攻击败曹军,促成了三国鼎立形势的形成,同时也为战争历史创造了一个以火攻战胜强敌的典型战例。

纵观赤壁之战的全过程,可见曹操的失败绝非偶然。曹操依仗其兵力优势,在一路进展顺利的情况中难以保持清醒的头脑,产生了骄傲轻敌的情绪,以己之短击敌之长,使自己的优势丧失;在受降的过程中又疏于戒备,面对奇袭惊慌失措,猝不及防,最终导致了失败。而孙刘联军则善于利用自己的有利条件,在发现敌军的弱点时,果断实施火攻,一举战胜强敌。在实施火攻过程中,周瑜、刘备完全遵循了《孙子兵法?火攻篇》中提出的实施火攻的原则、步骤与方法,即事先准备好火具,选择干燥而有风的天气。放火之后,乘敌混乱之时,以主力配合进攻敌军,做到了‘火发于内,则早应之于外’。赤壁之战的以弱胜强,为《孙子兵法?火攻篇》作了成功的历史鉴证。”

十三、用间篇

孙子曰:凡兴师十万,出征千里,百姓之费,公家之奉,日费千金;内外骚动,怠于道路,不得操事者,七十万家。相守数年,以争一日之胜。而爱爵禄百金,不知敌之情者,不仁之至也,非人之将也,非主之佐也,非胜之主也。故明君贤将,所以动而胜人,成功出于众者,先知也。先知者,不可取于鬼神,不可象于事,不可验于度,必取于人,知敌之情者也。

故用间有五:有因间,有内间,有反间,有死间,有生间。五间俱起,莫知其道,是谓神纪,人君之宝也。因间者,因其乡人而用之。内间者,因其官人而用之。反间者,因其敌间而用之。死间者,为诳事于外,令吾间知之,而传于敌间也。生间者,反报也。

故三军之事,莫亲于间,赏莫厚于间,事莫密于间,非圣智不能用间,非仁义不能使间,非微妙不能得间之实。微哉微哉,无所不用间也;间事未发,而先闻者,间与所告者皆死。

凡军之所欲击,城之所欲攻,人之所欲杀,必先知其守将、左右、谒者、门者、舍人之姓名,令吾间必索知之。

必索敌人之间来间我者,因而利之,导而舍之,故反间可得而用也。因是而知之,故乡间、内间可得而使也。因是而知之,故死间为诳事,可使告敌。因是而知之,故生间可使如期。五间之事,主必知之,知之必在于反间,故反间不可不厚也。

昔殷之兴也,伊挚在夏;周之兴也,吕芽在殷。故惟明君贤将,能以上智为间者,必成大功。此兵之要,三军之所恃而动也。

曹公曰:战者必用间谍,以知敌之情实也。(曹操说:作战必须使用间谍,用来探知敌人的实情。)

曹公曰:古者八家为邻,一家从军,七家奉之,言十万之师举,不事耕稼者七十万家。

曹公曰:不可以祷祀而求,亦不可以事类而求也。

曹公曰:不可以事数度也。(曹操说,不能根据事物的某些征兆来妄加推测。)

(必取于人,知敌之情者也。)曹公曰:因人也。(曹操说,要依靠间谍。)

曹公曰:同时任用五间也。

曹公曰:舍,居止也。

曹公曰:伊挚,伊尹(发yin音,notyi一,伊)也。

(周之兴也,吕牙在殷。)曹公曰:吕牙,太公也。

“用间的例子,我可以给各位讲讲东晋十六国之一的后赵王石勒用间胜王浚的战例。但是有一点需要讲明,石勒用间智取拥兵幽州的西晋大臣王浚发生在他自立为赵王之前。

石勒字世龙,羯族人,其家族世为部落小帅,到石勒这一代,部落小帅已没什么待遇可言,为了生活,他曾给商人、地主做过田客。后被西晋并州刺史司马腾捉住并送到冀州贩卖到一个叫师欢的地主家里当耕奴。师欢见这个二十几岁的胡人相貌不俗,善于骑射,又勇敢有谋,怕他鼓动其他耕奴造反,就把他放了。随后石勒投奔了晋朝廷养马地——马牧的小头目汲桑,并在荏平县一带组成了‘十八骑’。后来石勒、汲桑参加反晋大军,汲桑被晋军杀死,石勒投奔了已在左国城称汉王的刘渊,他随着势力的扩大,设计杀掉自己的势力对手王弥,合并了他的全部人马。石勒火并王弥后,将攻击目标转向了西晋幽州刺史王浚。在其军师张宾的建议下,很快就占据了王浚的军队,并将王浚杀死,为不久以后自立为赵王奠定了基础。

总观石勒吞并王浚的过程,实际上就是连续用间的过程。石勒的门客王子春作为生间,被石勒派往王浚营中,一方面投书结好王浚,一方面侦察王浚在幽州的政治、军事情况。石勒还以重金笼络、收买了王浚的心腹枣高,枣高作为石勒的内间,巩固了王浚对石勒的信任,使王浚对石勒的归顺更加深信不疑;石勒在王浚使者来访时,制造了一些假象让使者回去报告王浚。由于石勒较成功地连续用间,使得王浚完全陷入错误的认识与判断之中。石勒则因用间而比较全面地掌握了敌军的情况,把握了战机,为他最后的出奇制胜奠定了客观基础条件。从石勒战胜王浚的史实中可见,孙子所说的用间的重要性、要领以及方法,石勒都能熟练掌握并灵活运用于战争的实践之中,正因如此,石勒才取得了幽州之战的决定性胜利。”

“至此,孙武所撰写的《孙子兵法》、曹操的《孙子注》以及各篇战例都已经讲解完毕,希望各位将士能从中吸取谋略和智慧。因为《孙子兵法》被世人尊誉为‘兵圣’、‘武经’、‘兵学圣典’,为历代兵家所器重。故此,孙武也被誉为‘武圣人’,与‘文圣人’孔子齐名。他的一部《孙子兵法》虽是军事著作,但它的影响面已完全超出军事范围。无论是政治家、外交家、商家、佛家、道家都推崇敬重《孙子兵法》,使其中的军事谋略思想运用到各个社会角落。

所以,为了我们更好地理解、掌握和运用《孙子兵法》,我在此还要为各位将士从头至尾地将《孙子十三篇》通俗地讲述一遍,让其中的战略战术思想真正武装我们的头脑。”

一、始计篇

孙子说:战争是国家的大事,生死的所在,存亡的关键,不能不认真考察。

所以,必须从以下五个方面来谋划它,比较敌我双方的各种情况,用以探索战争的情势。一是道,即政治;二是天,即天时;三是地,即地利;四是将,即将领;五是法,即法伟。所谓道,就是让民众认同、拥护君主的意愿,使得他们能够做到生为君生,死为君死,而不害怕危险。所谓天,是指昼夜晴雨、寒冬酷暑、春夏秋冬的变化。所谓地,指征途的远近、险阻、平坦、宽窄,地形对攻守的利弊。所谓将,指帅的智谋、诚信、仁慈、勇敢、严明。所谓法,是指军队的组织编制、将吏的管理、军需物资的掌管。凡属这五个方面的情况,将帅都不能不知道。充分了解这些情况就能打胜仗,不了解这些情况就不能打胜仗。所以要通过双方情况的比较,来探索战争的情势。就是说,哪一方君主的政治开明?哪一方将帅更有才能?哪一方拥有天时地利?哪一方法令能贯彻执行?哪一方武器装备更精良?哪一方兵卒训练有素?哪一方赏罚公正严明?我根据这些就可以判断谁胜谁负。

如果听从我的计谋,作战一定胜利,我就留下;如果不听从我的计谋,作战一定失败,我就离去。

分析利害得失的意见已经被采纳,然后就要造成有利的态势,作为外在的辅助条件。所谓有利的态势,就是根据有利于己的原则,灵活机变,掌握作战主动权。

用兵打仗是一种诡诈之术。所以能打却装作不能打;要打却装着不想打;明明向近处进攻,却装作要打远处;即将进攻远处,却装作要攻近处。敌人贪利,就用引诱他;敌人混乱,就乘机攻取他;敌人力量雄厚,就要防备他;敌人兵势强盛,就要暂时避其锋芒(茫);敌人易怒,就要折损他的锐气;敌人卑怯慎行,就要骄纵他;敌人休整得好,就设法劳累他;敌人内部团结,就设法离间他。在敌人毫无防备之处发起进攻,在敌人意料不到时采取行动。所有这些,是军事指挥艺术的奥妙,不能事先呆板规定。

开战之前就预计能够取得胜利的,是因为筹划周密,胜利的条件充分;开战之前就预计不能取得胜利的,是因为筹划不周,胜利的条件不充分。筹划周密、条件具备就能取胜;筹划不周、条件缺乏就不能取胜,何况不作筹划、毫无条件呢?我们根据这些来观察,那么胜败之局就会显而易见。

二、作战篇

孙子说:凡兴师打仗的一般规律是动用轻型战车千辆,重型战车千辆,军队十万,同时还要越境千里运送军粮。那么前方后方的经费,款待列国使节的费用,维修器材的消耗,车辆兵甲的开销,每天能耗资巨大,然后这支十万大军才能出动。

用这样大规模的军队作战,就要求速胜。旷日持久就会使军队疲惫,锐气受挫。攻打城池,会使兵力耗竭。军队长期在外作战,会使国家财力不继。如果军队疲惫、锐气挫伤、军事实力耗尽、国家经济枯竭,那么诸侯列国就会乘此危机发兵进攻,那时候即使有足智多谋的人,也无法挽回危局。所以,用兵作战,只听说过指挥虽拙但求速胜的情况,而没有而没有见过讲究指挥工巧而追求旷日持久的现象。战事久拖不决而对国家有利的情形,从来不曾有过。所以不完全了解用兵弊端的人,也就无法真正理解用兵的益处。

善于用兵打仗的人,兵员不再次征集,粮草不多次运输。武器装备由国内提供,粮食给养在敌国补充,这样,军队的粮草供给就充足了。

国家之所以因用兵而导致贫困,就是由于远道运输。军队远征,远道运输,就会使百姓陷于贫困,临近驻军的地区物价必定飞涨。物价飞涨,就会使得百姓之家资财枯竭。财产枯竭就必然导致加重赋役。力量耗尽,财富枯竭,国内便家家空虚。百姓的财产将会耗去十分之七,国家的财产,也会由于车辆的损坏,马匹的疲敝,盔甲、箭弩、戟盾、大橹的制作和补充以及丘牛大车的征调,而消耗掉十分之六。

所以,明智的将帅总是务求取粮于敌国。消耗敌国粮食一钟,相当于从本国运送二十钟;耗费敌国草料一石,相当于从本国运输二十石。

要使军队英勇杀敌,就应激发士兵同仇敌忾的士气;要想夺取敌人的军备物资,就必须借助于物资奖励。所以,在车战中,凡是缴获战车十辆以上的,就奖赏最先夺得战车的人,并且换上我军的旗帜,混合编入自己的战车行列。对于敌俘,要优待和保证供给。这就是说愈是战胜敌人,自己也就愈是强大。

因此,用兵打仗贵在速战速决,而不宜旷日持久。

所以懂得用兵作战的将帅,是民众生死的掌握者,是国家安危存亡的主宰。

三、谋攻篇

孙子说:一般的战争指导法则是:使敌人全国降服为上策,而击破敌国就略逊一筹;使敌人全军完整地降服为上策,而击溃敌军就次一等;使敌人全旅完整地降服为上策,而打垮敌人的旅就略逊一筹;使敌人全卒完整地降服是上策,而用武力打垮它就次一等;使敌人全伍降服是上策,用武力击溃它就次一等。因此百战百胜并不就是高明中最高明的;不经交战而能使敌人屈服,这才算是最高明的。

所以,用兵的上策是用谋略战胜敌人,其次是挫败敌人的外交联盟,再次就是直接与敌人交战,击败敌人的军队,下策就是攻打敌人的城池。选择攻城的做法实出于不得已。制造攻城的大盾和四**车,准备攻城的器械,费时数个月才能完成;而构筑用于攻城的土山,又要花费几个月才能完工。如果主将难以克制愤怒与焦躁的情绪而强迫使士卒象蚂蚁一样去爬梯攻城,结果士卒损失了三分之一,而城池却未能攻克,这就是攻城带来的灾难。

所以,善于用兵的人,使敌人屈服而不是靠交战,攻占敌人的城池而不是靠强攻,毁灭敌人的国家而不是靠久战。一定要用全战的战略争胜于天下,这样既不使自己的军队疲惫受挫,又能取得圆满的、全面的胜利。这就是以谋略胜敌的标准。

因此,用兵的原则是,拥有十倍于敌的兵力就包围敌人,拥有五倍于敌的兵力就进攻敌人,拥有两倍于敌的兵力就设法分散敌人,兵力与敌相等就要努力抗击敌人,兵力少于敌人就要退却,兵力弱于敌人就要避免决战。所以,弱小的军队如果一直坚守硬拼,就必然成为强大敌人的俘虏。

将帅是国君的助手,辅助周密,国家一定强盛,辅助有缺陷,国家就一定衰弱。

所以国君危害军事行动的情况有三种:不了解军队不能前进而硬使军队前进,不了解军队不能后退而硬使军队后退,这叫做束缚军队;不了解军队的内部事务,而去干预军队的行政,就会使得将士迷惑;不懂得军事上的权宜机变,而去干涉军队的指挥,就会使得将士产生疑虑。军队既迷惑又心存疑虑,那么诸侯列国乘机进犯的灾难也就随之降临了。这叫做自乱其军,自取覆亡。

预知胜利的情况有五种:知道可以打或不可以打的,能够胜利;了解多兵和少兵的不同用法的,能够胜利;全军上下意愿一致的,能够胜利;以有准备对待无准备的,能胜利;将帅有才能而国君不干御者胜。凡此五条,就是预知胜利的方法。

所以说,既了解敌人,又了解自己,百战都不会有危险;虽不了解敌人,但是了解自己,那么有时能胜利,有时会失败;既不了解敌人,又不了解自己,那么每次用兵都会有危险。

四、军形篇

孙子说:从前善于用兵打仗的人,先要做到不会被敌人战胜,以等待机会战胜敌人。不会被敌人战胜的主动权操在自己手中,能否战胜敌人则取决于敌人是否有隙可乘。所以,善于打仗的人,能创造不被敌人战胜的条件,但却不可能做到使敌人一定被我战胜。所以说,胜利可以预知,但是不可强求。

想要不被敌人战胜,在于防守严密;想要战胜敌人,在于进攻得当。实行防御,是由于兵力不足;实施防御,是由于兵力不足;实施进攻,是因为兵力有余。善于防守的人,隐蔽自己的兵力如同深藏于地下;善于进攻的人,展开自己的兵力就象自九霄而降。所以,既能够促使自己,而又能夺取胜利。

预见胜利不超越一般人的认识,不算高明中最高明的;经过激战取得胜利,普天下都说好,也算不得高明中最高明的。这就好比举得起秋毫算不上力大,看得见日月算不上眼明,听得见雷霆算不上耳聪一样。古时候所谓善于指挥作战的人的胜利,都是战胜容易战胜的敌人。所以,善于指挥作战的人所打的胜仗,没有智慧的名声,没有勇武的战功。他的战胜是不会有差错的。其所以没有差错,是因为他的作战措施建立在必胜的基础上,战胜的是已处于失败地位的敌人。所以,善于指挥作战的人,总是使自己立于不败之地,而又不放过击败敌人的机会。因此,胜利的军队总是先有了胜利的把握而后才同敌人交战,失败的军队则是先同敌人交战而后企求取胜。善于指导战争的人,修明政治,确保法制,所以能够掌握胜败的主动权。

兵法的基本原则有五条:一是‘度’,二是‘量’,三是‘数’,四是‘称’,五是‘胜’。敌我所处地域的不同,产生双方土地,幅员大小不同的‘度’;‘度’的不同,产生双方物产资源多少不同的‘量’;‘量’的不同,产生双方军事实力强弱不同的‘称’;‘称’的不同,最终决定战争的胜负成败。胜利的军队较之于失败的军队,有如以‘镒’比‘铢’那样,占有绝对的优势;而失败的军队较之于胜利的军队,就象就象用‘铢’比‘镒’那样,处于绝对的劣势。胜利者指挥军队与敌作战,就象在万丈悬崖决开山涧的积水,所向披靡,这就是‘形’——军事实力。

五、兵势篇

孙子说:通常而言,管理大部队如同管理小部队一样,这属于军队的组织编制问题。指挥大部队作战如同指挥小部队作战一样,这属于指挥号令的问题。整个部队遭到敌人的进攻而没有溃败,这属于‘奇正’的战术变化问题。对敌军所实施的打击,如同以石击卵一样,这属于‘避实就虚’原则的正确运用问题。

一般的作战,总是以‘正兵’合战,用‘奇兵’取胜。所以,善于出奇制胜的人,其战法的变化如天地运行那样变化无穷,象江河那样奔流不息。终而复始,就象日月的运行;去而复来,如同四季的更替。乐音的基本音阶不过五个,然而五个音阶的变化,却是不可听尽;颜色,不过五种色素,然而五色的变化,却是不可观尽;滋味不过五样,然而五味的变化,却是不可尽尝。作战的方式方法不过‘奇’、‘正’两种,可是‘奇’、‘正’的变化,却永远未可穷尽。‘奇’、‘正’之间的相互转化,就象顺着圆环旋绕似的,无始无终,又有谁能够穷尽它呢?

湍急的流水迅速地奔流,以致能够把巨石冲走,这是因为它的流速飞快形成的‘势’;鸷鸟高飞猛击,以致能捕杀鸟雀,这就是短促迅捷的‘节’。因此,善于指挥作战的人,他所造成的态势险峻逼人,他进攻的节奏短促有力。险峻的态势就象张满的弓弩,迅疾的节奏就象击发弩机把箭突然射出。

战旗纷乱,人马混杂,在混乱之中作战更要使军队整齐不乱。在兵如潮涌、浑沌不清的情况下战斗,要布阵周密,保持态势而不致失败。向敌诈示混乱,是由于己方组织编制的严整。向敌诈示怯懦,是由于己方具备勇敢的素质。向敌诈示弱小,是由于己方拥有强大兵力。严整或者混乱,是由组织编制的好坏所决定的。勇敢或怯懦,是由作战态势的优劣所造成的。强大或者弱小,是由双方实力大小的对比所显现的。所以善于调动敌人的将帅,伪装假象迷惑敌人,敌人便会听从调动;用小利引诱敌人,敌人就会前来争夺。用这样的办法积极调动敌人,再预备重兵伺机掩击它。

所以善于用兵打仗的人,总是努力创造有利的态势,而不对部属求全责备,所以他能够选择人才去利用和创造有利的态势。善于利用态势的人指挥军队作战,就如同滚动木头、石头一般。木头和石头的特性是,置放在平坦安稳之处就静止,置放在险峻陡峭之处就滚动。方的容易静止,圆的滚动灵活。所以,善于指挥作战的人所造成的有利态势,就象将圆石从万丈高山上推滚下来那样,这就是所谓的‘势’。

六、虚实篇

孙子说:凡先占据战场,等待敌人的就主动安逸,而后到达战场仓促应战的就疲惫被动。所以善于指挥作战的人,总是能够调动敌人而不被敌人所调动。能够使敌人自动进到我预定地域的,是用小利引诱的缘故;能够使敌人不能到达其预定领域的,则是设置重重困难阻挠的缘故。敌人休整的好,就设法使它疲劳;敌人粮食充足,就设法使它们饥饿;敌人驻扎安稳,就设法使它移动。

要出击敌人无法驰救的地方,要奔袭敌人未曾预料之处。行军千里而不劳累,是因为行进的是敌人没有防备的地区;进攻而必定能够取胜,是因为进攻的是敌人不曾防御的地点;防御而必能稳固,是因为扼守的是敌人无法攻取的地方。所以善于进攻的,能使敌人不知道如何防守;善于防御的,能使敌人不知道该怎么进攻。微妙啊,微妙到看不出任何形迹。神奇啊,神奇到听不见丝毫声音。所以,我能够成为敌人命运的主宰。前进而使敌人无法抵御的,是由于袭击敌人懈怠空虚的地方;撤退而使敌人不能追击的,是因为行动迅速而使得敌人追赶不及。所以我军要交战时,敌人即使高垒深沟也不得不出来与我交锋,这是因为我们攻击了敌人所必救的地方;我军不想交战时,虽然画地防守,敌人也无法同我交锋,这是因为我们诱使敌人改变了进攻方向。

要使敌人显露真情而我军不露痕迹,这样,我军兵力就可以集中而敌人兵力不得不分散。我们的兵力集中在一处,敌人的兵力分散在十处,这样,我们就能以十倍于敌的兵力去进攻敌人,从而造成我众敌寡的有利态势。能做到集中优势兵力攻击劣势的敌人,那么同我军正面交战的敌人也就有限。我们所要进攻的地方敌人很难知道,既无从知道,那么他所需要防备的地方就多;敌人防备的地方愈多,那么我们所要进攻的敌人就愈是单薄。因此,防备了前面,后面的兵力就薄弱;防备了后面,前面的兵力就薄弱;防备了左边,右边的兵力就薄弱;防备了右边,左边的兵力就薄弱。处处加以防备,就处处兵力薄弱。兵力之所以薄弱,是因为处处分兵防备;兵力之所以充足,是因为迫使对方处处分兵防备我自己。

所以,如能预知交战的地点,预知交战的时间,那么即使跋涉千里也可以去同敌人会战。不能预知在什么地方打,不能预知在什么时间打,那么就会导致左翼救不了右翼,右翼救不了左翼,前面不能救后面,后面不能救前面的情况,何况想要在远达数千里,近在数里的范围内做到应付自如呢?依我分析,越国的军队虽多,但对于决定战争的胜负又有什么补益呢?所以说,胜利是可以造成的,敌军虽多,可以使它无法同我较量。

所以要通过认真的筹算,来分析敌人作战计划的优劣和得失;要通过挑动敌人,来了解敌人的活动规律;要通过佯动示形,来试探敌人生死命脉的所在;要通过小型交锋,来了解敌人兵力的虚实强弱。所以佯动佯动示形进入最高的境界,就再也看不出什么痕迹。看不出形迹,那么,即使是深藏的间谍也窥察不了底细,老谋深算的敌人也想不出对策。根据敌情变化而灵活运用战术,即便把胜利摆放在众人面前,众人仍然不能看出其中的奥妙。人们只能知道我用来战胜敌人的办法,但却无从知道我是怎样运用这些办法出奇制胜的。所以每一次胜利,都不是简单的重复老一套,而是适应不同的情况,变化无穷。

用兵的规律就象水,流水的属性,是避开高处而流向低处;作战的规律是避开敌人的坚实之处而攻击敌之弱点。水因地形的高低而制约其流向,作战则根据不同的敌情而制定取胜的策略。所以,用兵打仗没有固定刻板的态势,正如水的流动不曾有一成不变的形态一样。能够根据敌情变化而灵活机动取胜的,就可叫做用兵如神。五行相生相克没有固定的常胜,四季轮流更替也没有不变的位置,白天有长有短,月亮也有圆有缺。

七、军争篇

孙子说:大凡用兵的法则,将帅接受国君的命令,从征集民众、组织军队直到同敌人对阵,在这中间没有比争夺制胜条件更为困难了。而争夺制胜条件最困难的地方,在于把迂回的弯路变为直路,把不利转化为有利。同时,要使敌人的近直之利变为迂远之患,并用小利引诱敌人,这样就能比敌人后出动而先抵达必争的战略要地。这就是掌握了以迂为直的方法。

所以军争既有顺利的一面,同时也有危险。如果全军携带所有的辎重去争利,就无法按时抵达预定地域;如果丢下部分军队去争利,辎重装备就会损失。因此卷甲疾进,日夜兼程,走上百里路去争利,那么三军的将领就能够被敌所俘,健壮的士卒先到,疲弱的士卒掉队,其结果是只会有十分之一的兵力能够到位。走五十里去争利,就会损折前军的主将,只有一半的兵力能够到位。走上三十里路去争利,也依然只有三分之二的兵力能赶到。须知军队没有辎重就会失败,没有粮食就不能生存,没有物资储备就难以为继。

所以,不了解诸侯列国的战略意图,不能与其结交;不熟悉山林、险阻、沼泽的地形,不能行军;不利用向导,便不能得到地利。所以用兵打仗必须依靠诡诈多变来争取成功,依据是否有利来决定自己的行动,按照分散或集中兵力的方式来变换战术。所以,军队行动迅速时就象疾风骤起,行动舒缓时就象林木森然不乱,攻击敌人时象烈火,实施防御时象山岳,隐蔽时如同浓云遮蔽日月,冲锋时如迅雷不及掩耳。分遣兵众,掳掠敌方的乡邑,分兵扼守要地,扩展自己的领土,权衡利害关系,然后相机行动。懂得以迂为直方法的将帅就能取得胜利,这是争夺制胜条件的原则。

《军政》里说:‘语言指挥不能听到,所以设置金鼓;动作指挥不能看见,所以设置旌旗。’这些金鼓旌旗是用来统一军队上下的视听的。全军上下既然一致,那么,勇敢的士兵就不能单独冒进,怯懦的士兵也不敢单独后退了。这就是指挥大部队作战的方法。所以夜间作战多用火光、锣鼓,白昼作战多用旌旗,这都是出于适应士卒耳目视听的需要。

对于敌人的军队,可以使其士气低落;对于敌军的将帅,可以使其决心动摇。军队刚投入战斗时,士气饱满,过了一段时间,士气就完全衰竭了。所以善于用兵的人,总是先避开敌人初来时的锐气,进而等到敌人士气懈怠衰竭时再去打击它,这是掌握运用军队士气的方法。用自己的严整来对付敌人的混乱,用自己的镇静来对付敌人的轻躁,这是掌握将帅心理的手段。用自己部队接近的战场来对付远道而来的敌人。用自己部队的安逸休整来对付疲于奔命的敌人,用自己部队的粮饷充足来对付饥饿不堪的敌人,这是把握军队战斗力的秘诀。不要去拦击旗帜整齐的敌人,不要去进攻阵容雄壮的敌人,这是掌握灵活机变的原则。

用兵的法则是:敌人占领山地就不要去仰攻,敌人背靠高地就不要正面迎击,敌人假装败退就不要跟踪追击,敌人的精锐不要去攻击,敌人的诱兵不要加以理睬,对退回本国途中的敌军不要正面遭遇,包围敌人时要留出缺口,对陷入绝境的敌人不要过分逼迫。这些都是用兵的法则。

八、九变篇

孙子说:大凡用兵的法则是:将帅接受国君的命令,征集民众、组织军队,出征时在沼泽连绵的‘圮地’上不可驻扎,在多国交界的‘衢地’上应结交邻国,在‘绝地’上不要停留,遇上‘围地’要巧设奇谋,陷入‘死地’要殊死战斗。有的道路不要通行,有的敌军不要攻打,有的城邑不要攻取,有的地方不要争夺,国君有的命令不要执行。所以将帅如果能够精通各种机变的利弊,那么就是懂得用兵了。将帅如果不能精通各种机变的利弊,那么即使了解地形,也不能够得到地形之地。指挥军队而不知道各种机变的方法,那么即便知道‘五利’,也是不能充分发挥军队的战斗力。

所以,聪明的将帅考虑问题,必须充分兼顾到利害的两个方面。在不利的情况下要看到有利的条件,大事便可顺利进行;在顺利情况下要看到不利的因素,祸患就能预先排除。

要用各国诸侯最厌恶的事情去伤害它,迫使它屈服;要用各国诸侯感到危险的事情去困扰它,迫使它听从我们的驱使;要用小利去引诱各国诸侯,迫使它被动奔走。

用兵的法则是,不要寄希望于敌人不来,而要依靠自己做好充分的准备;不要寄希望于敌人不来进攻,而要依靠自己拥有使敌人无法进攻的力量。

将帅有五种重大的险情:只知道死拼蛮干,就可能被诱杀;只顾贪生活命,就可能被俘虏;急躁易怒,就可能中敌人轻侮的奸计;一味廉洁好名,就可能进入敌人污辱的圈套;不分情况‘爱民’,就可能导致烦劳而不得安宁。以上五点,是将帅的过错,也是用兵的灾难。使军队遭到覆灭,将帅被敌擒杀,都一定是由这五种危险引起。这不可不予以充分地重视。

九、行军篇

孙子说:凡是处置部署军队和观察判断敌情,都应该注意:通过山地,要靠近有水草的山谷,驻扎在居高向阳的地方,不要去仰攻敌人占领了的高地,这是在山地部署机动部队的原则。横渡江河,必须在远离江河处驻扎;敌人渡水来战,不要在江河中予以迎击,而要等它渡过一半时再进行攻击,这样才有利;如果要同敌人决战,不要紧挨水边布兵列阵;在江河地带才有利;在江河地带驻扎,也应当居高向阳,不可面迎水流,这是在江河地带部署处置军队的原则。通过盐碱沼泽地带,应该迅速离开,不要停留;倘若同敌人相遇于盐碱沼泽地带,那就一定要靠近水草并背靠树林,这是在盐碱沼泽地带部署机动军队的原则。在平原地带要占领平坦开阔地域,而侧翼则应倚托高地,做到前低后高,这是在平原地带部署机动部队的原则。以上四种军队部署原则运用带来的好处,正是黄帝之所以能战胜其他‘四帝’的原因。

在一般情况下驻军,总是喜欢干燥的高地,厌恶潮湿的洼地,重视向阳之地,轻视阴湿之地,靠近水草地区,军需充足,将士百病不生,这样,克敌制胜就有了保证。在丘陵堤防地域,必须占领朝南向阳的一面,而把主要侧翼背靠着它,这些对于用兵有利的措施,是利用地形作为辅助条件的。上游下雨涨水,洪水骤至,若想要涉水过河,得等待水流平稳后再过。凡是遇上绝涧、天井、天牢、天罗、天陷、天隙这六种地形,必须迅速离开,不要靠近。我军远远离开它们,而让敌人去接近它们;我军应面向它们,而让敌人去背靠它们。行军过程中如遇到有险峻的隘路、湖沼、水网、芦苇、山林和草木茂盛的地方,一定要谨慎地反复搜索,这些都是敌人可能设下伏兵和隐藏奸细的地方。

敌人逼近而保持安静的,是倚仗它占领着险要的地形;敌人离我很远而前来挑战的,是想引诱我军入其圈套;敌人之所以驻扎在平坦地带,是因为它这样做有利可图。许多树林摇曳摆动,这是敌人隐蔽前来;草丛中有许多遮障物,这是敌布疑阵;鸟雀惊飞,这是下面有着伏兵;野兽骇奔,这是敌人大举突袭;尘土又高又尖,这是敌人的战车驰来;尘土低而宽广,这是敌人的步兵开来;尘土四散飞扬,这是敌人在砍伐柴薪;尘土稀薄而又有时起有时落,这是敌人正在结寨扎营。敌人的使者措辞强硬而军队又做出前进姿态的,这是准备撤退;敌人战车先出动,部署在侧翼的,这是在布列阵势;敌人尚未受挫而主动前来讲和的,必定是有阴谋;敌人急速奔跑并摆开兵车列阵的,是期待同我决战;敌人半进半退的,是企图引诱我军。敌兵倚着兵器站立,这是饥饿的表现;敌兵打水的人自己先喝,这是干渴缺水的表现;敌人明见有利而不进兵争夺,这是疲劳的表现;敌军营寨上方飞鸟集结,表明是座空营;敌人夜间惊慌叫喊,这是其恐惧的表现;敌营惊扰纷乱,这表明敌将没有威严;敌阵旗帜摇动不整齐,这说明敌人队伍已经混乱;敌人军官易怒烦躁,表明全军已经疲倦;用粮食喂马,杀牲口吃肉,收拾起炊具,不返回营寨,这是打算拼死突围的穷寇。敌将低声下气同部下讲话,这表明敌将失去人心;接连不断地犒赏士卒,这表明敌人已无计可施。反反复复地处罚部属,这表明敌军处境困难;敌方将领先对部下凶暴,后又害怕部下的,是最不精明的将领;敌人派遣使者前来送礼言好,这是敌人希冀休兵息战;敌人逞怒同我对阵,可是久不交锋而又不撤退,这就必须审慎地观察它的意图。

兵力并不在于越多越好,只要不轻敌冒进,而能做到集中兵力、判明敌情,取得部下的信任和支持,也就足够了。那种既无深谋远虑而又自恃轻敌的人,一定会被敌人所俘虏。

士卒还没有亲近依附就施行惩罚,那么他们就会不服,不服就难以使用;士卒已经亲附,而军纪军法仍得不到执行,那也无法用他们去作战。所以,要用怀柔宽仁的手段去教育他们,用军纪军法去管束规范他们,这样就必定会取得部下的敬畏和拥戴。平素能严格贯彻命令,管教士卒,士卒就会养成服从的习惯;平素不重视严格贯彻命令,管教士卒,士卒就会养成不服从的习惯;平时命令能够得到贯彻执行,这表明将军同士卒之间相处融洽。

十、地形篇

孙子说:地形有‘通’、‘挂’、‘支’、‘隘’、‘险’、‘远’等六种。凡是我们可以去,敌人可以来的地域叫‘通’;在‘通’形地域上,应抢先占领开阔向阳的高地,保持粮草补充线路的畅通无阻,这样对敌作战就有利。凡是可以前进,难以返回的地域称作‘挂’;在‘挂’形地域上,假若敌人已有防备,我们出击就不能取胜,而且难以回师,这就不利;反之,假若敌人没有防备,我们就可以突然出击战胜他们。凡是我军出击不利,敌人出击也不利的地域叫做‘支’;在‘支’形地域上,敌人虽然以利相诱,我们也不要出(未完待续)

最新小说: 社恐崽崽和顶流哥哥上综艺后爆火 重生天灾前,囤满物资再修仙 火红年代,开局大学演讲 虐文女主身披马甲大杀四方 海贼:拳御天下 喵喵(1v1) 鸳鸯锁(1v2) 缚结(校园) 请君问梦 最强战神归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