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书屋 > 女生频道 > 千古奇英 > 99、远戍敦煌道

99、远戍敦煌道(2 / 2)

将听吾计,用之必胜,留之。将不听吾令,用之必败,去之。

计利以听,乃为之势,以佐其外。势者,因利而制权也。

兵者,诡道也。故能示之不能,用而示之不用,近而示之远,远而示之近,利而诱之,乱而取之。实而备之,强而避之,怒而挠之,卑而骄之,佚而劳之,亲而离之。攻其无备,出其不意。此兵家之胜,不可先传也。

夫未战而庙算胜者,得算多也;未战而庙算不胜者,得算少也。多算胜,少算不胜,而况无算乎?吾以此观之,胜负见矣。

“此篇的著名战例,就是越灭吴之战。这是春秋时期战争史上弱国打败强国的一个典范,它许多方面印证了《孙子兵法?始计篇》的合理性与正确性。越国作为一个较弱小的国家,能战胜实力强大、春秋五霸之一的吴国,首先一个重要原因是由于越国能从失败中吸取教训,改革政治,争取了民众的支持。越王勾践在会稽战败后,制订了一系列改革措施,‘去民之所恶,补民之不足’,同时,勾践以复仇雪耻为号召,激发民众积极参与灭吴战争,这正顺应了越国人民要求摆脱处于吴国臣属地位的愿望,因而获得了越国人民的支持。其次,在战略上,面对强敌,越国能够避其锋芒,制订以退为进、休息养生的长远行政策,以保存自己的实力,增强国力,为最终战胜强敌作好充分的准备;同时,针对吴国君臣的弱点和痞性,采取‘利而诱之’、‘强而避之’、‘亲而离之’等策略,使吴王夫差妄自尊大,放松警惕,穷兵黩武,削弱了自己的实力。最后,越国在袭击吴国条件成熟时,采取了乘虚捣袭的作战方针,出其不意,攻其不备,给吴军以致命的毁灭性打击,最终战胜了吴军,取得了灭吴之战的伟大胜利。在这场战争的全部过程中,越国战胜敌国的许多策略都与《孙子兵法?始计篇》所述的军事思想相符合,所以说这是始计篇的著名战例。当然,古今中外,符合始计篇的战例远非这些。有机会,我们还会作以研讨。”

讲到此处,慕容天水又随手拿起《曹操注孙子》,翻开第一页,解说道:“曹操(公元155~220年),字孟德,三国时政治家、军事家、诗人。沛国谯(今安徽亳州)人。少机警有权术,年二十举孝廉为郎,任洛阳北都尉。东汉末,镇压黄巾起义,壮大了自己势力。官渡之战大破袁绍后,逐渐统一了中国北部。建安十三年(公元208年)进位为丞相,后封魏王。公元220年,魏王崩天,其子曹丕建魏称帝,追尊曹操为武帝,东汉灭亡。曹操一生‘博览群书,特好兵法’,他依靠战争手段取得半壁江山,深知研究军事的重要性。他写了大量的军事著作,‘自作兵书十余万言’,只可惜至今已大多失传,只有《孙子注》被完好无缺地保存了下来,它是现存《孙子兵法》注释中最早、最好、最有特色的一种。在大约三百多条注释中,曹操充分肯定和阐发了孙武的军事思想,并根据秦汉以来战争的特点与他自己实战经验加以补充和发挥,比较系统全面地反映了他的军事思想。在三国鼎立的盛大战场上,曹操一方面‘观兵书战策多矣’,另一方面他又有丰富的实战经验,长于选将料敌,善于指挥作战,‘因事设奇,谲敌制胜,变化若神’,这是他以弱胜强,往往置强敌于死地的重要原因。所以,我们研习《孙子兵法》,应和《曹操注孙子兵法》相辅相承,不可分割,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更加深入领会《孙子兵法》的精髓之所在。下面不请各位将士,听我读一读曹操的孙子注。”

“曹操说:所谓‘计’,就是要把选用将领、了解敌情、估算作战的区域与用兵的多少以及路程的远近、地势的险易等事项,在出征前就预先谋划好。

曹公曰:计者,选将、量敌、料卒、远近、险易、计于庙堂也。

曹公曰:谓下五事,彼我之情。

曹公曰:谓道之以教令。危者,危疑也。

曹公曰:顺天行诛,因阴阳四时之制,故《司马法》曰:‘冬夏不兴师,所以兼爱民也。’

曹公曰:言以九地形势不同,因时制也。论在《九地篇》。

(将者,智、信、仁、勇、严也。)曹公曰:将宜五德备也。

曹公曰:曲制者,部曲蕃帜金鼓之制也;官者,百官之分也;道者,粮路也;主用者,主军费用也。

曹公曰:同闻五者,将知其变极即胜也。

曹公曰:索其情者,胜负之情。

曹公曰:道德智能。

(天地孰得?)曹公曰:天时、地利。

(法令孰行?)曹公曰:设而不犯,犯而必诛。

曹公曰:以七事计之,知胜负矣。

曹公曰:不能定计,则退而去也。(这就是说,不能决定作战的计策,就应该引退而去。)

曹公曰:常法之外也。

曹公曰:制由权也,权因事制也。

(兵者,诡道也。)曹公曰:兵无常形,以诡诈为道。(这是说用兵没有固定的程式,应该采用变化多端、迷惑敌人方法。)

曹公曰:政治实须备之也。(敌军管理得十分严密,就必须防备它。)

(强而避之,)曹公曰:避其所长也。(要避开敌军的长处。)

(怒而挠之,)曹公曰:待其衰懈也。

(卑而骄之,佚而劳之。)曹公曰:以利劳之。

(亲而离之,)曹公曰:以间离之。(用间谍离间敌人。)

(攻其无备,出其不意。)曹公曰:击其懈怠,出其空虚。

曹公曰:传犹泄也。兵无常势,水无常形,临敌变化,不可先传,故曰料敌在心,察机在目也。

曹公曰:以吾道观之矣。(要用自己的观点去观察战争的胜负。)”

二、作战篇

孙子曰:凡用兵之法,驰车千驷,革车千乘,带甲十万,千里馈粮,则内外之费,宾客之用,胶漆之材,车甲之奉,日费千金,然后十万之师举矣。

其用战也胜,久则钝兵挫锐,攻城则力屈,久暴则国用不足。夫钝兵挫锐,屈力殚货,则诸侯乘其蔽而起,虽有智者,不能善其后矣。故兵闻拙速,未睹巧之久也。夫兵久而国利者,未之有也。故不尽知用兵之害者,则不能尽知用兵之利也。

善用兵者,役不再籍,粮不三载;取用于国,因粮于敌,故军食可足也。

国之贫于师者远输,远输则百姓贫。近于师者贵卖,贵卖则百姓财竭,财竭则急于丘役。力屈、财殚,中原内虚于家。百姓之费,十去其七;公家之费,破车罢马,甲胄矢弩,戟盾蔽橹,丘牛大车,十去其六。

故智将务食于敌,食敌一钟,当吾二十钟;忌秆一石,当吾二十石。

故杀敌者,怒也;取敌之利者,货也。故车战,得车十乘已上,赏其先得者,而更其旌旗,车杂而乘之,卒善而养之,是谓胜敌而益强。

故兵贵胜,不贵久。

故知兵之将,生民之司命,国家安危之主也。

曹公曰:欲战必先算其费,务因粮于敌也。(作战先预算军费开支,务必要从敌方夺取粮食来充实自己。)

曹公曰:驰车,轻车也,驾驷马,凡千乘。革车,重车也,言万骑之重也。一车驾四马,卒十骑一重。养二人主炊,家子一人主保固守衣装,厩二人主养马,凡五人。步兵十人,重以大车驾牛。养二人主炊,家子一人主守衣装,凡三人也。带甲十万,士卒数也。

(千里馈粮,)曹公曰:越境千里。

曹公曰:谓赠赏犹在外。

曹公曰:钝,弊也;屈,尽也。

曹公曰:虽拙有以速胜。未睹者,言其无也。

曹公曰:籍犹贼也,言初赋民便取胜,不复归国发兵也。始载粮,后遂因食于敌,还兵入国,不复以粮迎之也。

曹公曰:兵甲战具,取于国中,粮食因敌也。

曹公曰:军行已出界,近师者贪财,皆贵卖,则百姓虚竭也。

曹公曰:丘,十六井也。百姓财殚尽而兵不解,则运粮尽力于原野。十去其七,所破费也。

曹公曰:丘牛谓丘邑之牛,大车乃毂车也。

曹公曰:六斛四斗为钟。计千里转运,二十钟而致一钟于车中也。忌,豆秸也;轩,禾藁也。石者一百二十斤也。转输之法,费二十石得一石。一云,忌音忌,豆也,七十斤为一石。当吾二十,言远费也。

(故杀敌者,怒也。)曹公曰:威怒以致敌。

曹公曰:军无财,士不来;军无赏,士不往。

曹公曰:以车战能得敌车十乘已上,赏赐之。不言车战得车十乘已上者赏之,而言赏得者何?言欲开示赏其所得车之卒也。陈车之法,五车为队,仆射一人;十车为官,卒长一人,车十乘,乘将吏二人。因而用之,故别言赐之,欲使将恩下及也。或云,言使自有车十乘已上与敌战,但取其有功者赏之,其十乘已下,虽一乘独得,余九乘皆赏之,所以率进励士也。

(而更其旌旗,)曹公曰:与吾同也。

(车杂而乘之,)曹公曰:不独任也。

曹公曰:益己之强。

(故兵贵胜,不贵久。)曹公曰:久则不利。兵犹火也,不揖将**也。

曹公曰:将贤则国安也。

“作战篇的典型战例是北魏与大夏国统万城之战。这场战争发生在东晋十六国时期,是在北魏始光四年(公元427年),是北魏为统一北方而发动的战役。在这次战争中,鲜卑族北魏主拓跋焘对于孙子‘兵贵胜,不贵久’的作战思想有较深刻的理解,面对所要攻打的统万城,作战指挥果断灵活,避免了陷入旷日持久、进退两难的境地,较好地完成了这次攻坚战,推动了北方由分裂走向统一的进程。结果北魏主太武帝拓跋焘在统万城诱敌出城,抓住时机,速战速决,击败夏国主赫连昌,给大夏国以毁灭性打击。攻取了统万城,在此设置万统镇。这场大战,可以说正是运用《孙子兵法?作战篇》指导思想克敌制胜的成功典范。”

三、谋攻篇

孙子曰:凡用兵之法,全国为上,破国次之;全军为上,破军次之;全旅为上,破旅次之;全卒为上,破卒次之;全伍为上,破伍次之。是故百战百胜,非善之善者也;不战而屈人之兵,善之善者也。

故上兵伐谋,其次伐交,其次伐兵,其下攻城。攻城之法,为不得已。修橹贲温,具器械,三月而后成,距堙,又三月而后已。将不胜其忿而蚁附之,杀士三分之一而城不拔者,此攻城之灾也。

故善用兵者,屈人之兵而非战也,拔人之城而非攻也,毁人之国而非久也,必以全争于天下,故兵不顿而利可全,此谋攻之法也。

故用兵之法,十则围之,五则攻之,倍则分之,敌则能战之,少则能逃之,不若则能避之。故小敌之坚,大敌之擒也。

夫将者,国之辅也,辅周则国必强,辅隙则国必弱。

故君之所以患于军者三:不知军之不可以进而谓之进,不知军之不可以退而谓之退,是谓縻军。不知三军之事,而同三军之政者,则军士惑矣。不知三军之权,而同三军之任,则军士疑矣。三军既惑且疑,则诸侯之难至矣,是谓乱军引胜。

故知胜有五:知可以战与不可以战者胜;识众寡之用者胜;上下同欲者胜;以虞待不虞者胜;将能而君不御者胜。此五者,知胜之道也。

故曰:知彼知己者,百战不殆;不知彼而知己,一胜一负;不知彼,不知己,每战必殆。

曹公曰:欲攻敌,必先谋。(要进攻敌人,一定要先谋划好。)

曹公曰:兴师深入长驱,距其城廓,绝其内外,敌举国来服为上。以兵击破,败而得之,其次也。

曹公曰:《司马法》曰:‘一万二千伍百为军。’

曹公曰:五百人为旅。

曹公曰:一旅已下至百人也。

曹公曰:百人已下至五人。

曹公曰:未战而敌自屈服。

(故上兵伐谋,)曹公曰:敌始有谋,伐之易也。(攻击敌人,一开始就谋划好,击败它就容易了。)

(其次伐交,)曹公曰:交,将合也。

(其次伐兵,)曹公曰:兵形已成也。

(其下攻城;)曹公曰:敌国以收其外粮,城以攻之,为下政也。

曹公曰:修,治也;橹,大盾也;贲温者,贲床其下四轮,从中推之至城下也。具,备也;器材者,机关攻守之总名,飞楼云梯之属。距堙者,踊土积高而前,以附其城也。

曹公曰:将忿不待攻城器,而使士卒缘城而上,如蚁之缘墙,杀伤士卒也。

曹公曰:毁灭人国,不久露师也。(摧毁敌国,不必长久用兵。)

曹公曰:不与敌战而必完全得之,立胜于天下,不顿兵血刃也。

(用兵之法,十则围之,)曹公曰:以十敌一则围之,是将智勇等而兵利钝均也。若主弱客强,不用十也,操所以信兵围下邳生擒吕布也。

(五则攻之,)曹公曰:以五敌一,则三术为正,二术为奇。

(倍则分之,)曹公曰:以二敌一,则一术为正,一术为奇。

(敌则能战之,)曹公曰:已与敌人众等,善者犹当设伏奇以胜之。

(少则逃之,)曹公曰:高壁坚垒,勿与战也。

(不若则能避之。)曹公曰:引兵避之也。(敌强我弱,就主动退却,避开敌人。)

曹公曰:小不能当大也。

(辅隙则国必弱。)曹公曰:形见于外也。

曹公曰:縻,御也。

曹公曰:军容不入国,国容不入军,礼不可以治兵也。

曹公曰:不得其人意也。

曹公曰:引,夺也。

曹公曰:君臣同欲。

曹公曰:《司马法》曰:‘进退惟时,无曰寡人’也。

曹公曰:此上五事也。

“谋攻篇的战争典范是晋楚城濮之战和烛之武退秦师。公元前632年发生的晋楚城濮之战,是春秋时期晋、楚二个诸侯大国争霸中原的一次大战。在这场战争之初,楚国的实力强于晋国,而且有许多盟国,声势浩大。城濮之战以楚国出兵攻宋,宋成公派人来晋求救为引子展开。但宋国并不靠近晋国,远道救宋,必须经过楚国的盟国曹、卫,形势于晋不利。可是,晋军制订了正确的战略战术,运用谋略争取了齐、秦二个大国的援助,取得了‘伐交’、‘伐谋’方面的优势,最终击败了楚军,争得了中原霸主的地位。城濮之**晋军的胜利,是《孙子兵法?谋攻篇》中‘战胜策’的印证,晋军的取胜,不胜在实力,而胜在谋略。晋军在这场战争的胜利,首先在于晋国国君、文臣武将能够准确分析交战之初的客观形势及利弊,制订出了先胜弱敌、避免过早与楚正面交锋、争取齐、秦二国支持的谋略。随后,在决战之时,晋军敢于先退一步,避开楚军的锋芒锐气,以争取政治、军事上的主动。此外,晋军‘知己知彼’,能根据敌人的作战部署,灵活地选择主攻方向,先攻敌人的薄弱环节,各个击破,因而获得了此场战争的胜利。

纵观城濮之战的整个过程,我们不能不得这样的结论:克敌制胜的上策在于以谋略战胜敌人。在《孙子兵法?谋攻篇》中,孙子提出夺取胜利的两种策略,一种是不战而胜的策略,即‘不战而屈人之兵,善之善者也’;另一种是战胜略,即通过交战夺取胜利。《烛之武退秦师》就是不战而胜的史例。烛之武之所以能顺利地说服了秦穆公退兵,关键在于抓住了灭郑对秦、晋的利害关系。烛之武通过他的分析,让秦国看到了灭郑于秦不仅无利,而且有害;同时,烛之武在秦、晋关系上做文章,指出晋国言而有信,谋求霸权,贪得无厌,是不可合作、共事的,从而破坏了秦、晋的联盟。烛之武在论说灭郑之害时,始终从秦国的立场出发,处处为秦设想,以实事为依据,把秦、晋联合灭郑的害处分析得十分透彻,终于使得秦穆公撤兵回国。由于郑国在危急存亡的关键时刻成功地实施了‘伐交’策略,因而取得了使秦、晋两个大诸侯国不战自退的效果,解除了灭国之危。”

四、军形篇

孙子曰:昔之善战者,先为不可胜,以待敌之可胜。不可胜在己,可胜在敌。(不可胜在己,可胜在敌。这句话各位要细心领会!)故善战者,能为不可胜,不能使敌之可胜。故曰:胜可知百不可为。

不可胜者,守也;可胜者,攻也。守则不足,攻则有余。善守者,藏于九地之下;善攻者,动于九天之上。故能自保而全胜也。

见胜不过众人之所知,非善之善者也;战胜而天下曰善,非善之善者也。故举秋毫不为多力,见日月不为明目,闻雷霆不为聪耳。古之所谓善战者,胜于易胜者也。故善战者之胜也,无智名,无勇功。故其战胜忒。不忒者,其所措必胜,胜已败者也。故善战者,立于不败之地,而不失敌之败也。是故胜兵先胜而后求战,败兵先战而后求胜。善用兵者,修道而保法,故能为胜败之政。

兵法:一曰度,二曰量,三曰数,四曰称,五曰胜。地生度,度生量,量生数,数生称,称生胜。故胜兵若以镒称铢,败兵若以铢称镒。胜者之战民也,若决积水于千仞之溪者,形也。

曹公曰:军之形也。我动彼应,两敌相察情也。

曹公曰:自修理以待敌之虚懈也。(管理好自己的军队,来等待敌军出现疏漏。)

曹公曰:见成形也。

(而不可为。)曹公曰:敌有备故也。

(不可胜者守也,)曹公曰:藏于形也。(曹操说:不可胜守也,守的意思就是隐匿军情。)

(可胜者攻也。)曹公曰:敌攻己,乃可胜。(敌军进攻我方暴露出弱点破绽时,我们就可以战胜它。)

(守则不足,攻则有余。)曹公曰:吾所以守者,力不足也;所以攻者,力有余也。

曹公曰:因山川丘陵之固者,藏于九地之下;因天时之便者,动于九天之上。(未完待续)

最新小说: 社恐崽崽和顶流哥哥上综艺后爆火 重生天灾前,囤满物资再修仙 火红年代,开局大学演讲 虐文女主身披马甲大杀四方 海贼:拳御天下 喵喵(1v1) 鸳鸯锁(1v2) 缚结(校园) 请君问梦 最强战神归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