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鬼胎?你见过生下来就白白嫩嫩的鬼胎?”文帝与黔首的距离比皇三代的刘启更近一些,所以知道民间如何安置那些不同凡响的婴儿:“不哭不闹又不喜人过于亲近……”
以前是因天幕之说而有待这个特别的孙子,但在见过刘瑞的种种表现后,饶是文帝也该信了此子确实不同凡响。
而在困于一方小天地的刘瑞那儿,除了抵抗乳母的亲自喂养,便是趁着清醒时去尽可能地收集信息。
重学“汉语”真是个痛苦的过程。
古汉语里弹舌、多音、语法结构让刘瑞花了好长时间才勉强可以听懂宫婢在说什么,同时知道自己这是撞大运地成了皇孙,而且还是皇帝爱到亲自抚养的皇孙。
搁在正常的历史文里,这就是团宠走向,但疑神疑鬼的刘瑞觉得这里一定存在隐情。
皇帝是那感情泛滥的生物吗?
如果是像二凤、朱八八、朱见深般与另一半曾同生共死的皇帝可能爱屋及乌到对方的子女身上,但要爱到亲自抚养隔代亲的孙子,翻遍史书也难找几个特例。
更何况在这一年的小摸底里,刘瑞已确认自己深处汉朝。
汉朝、皇孙,受宠……
靠!他不会是刘骜那马上风到杀了亲子的大昏君吧!
靠!他才不要接手一个由盛转衰的烂摊子,然后与汉宣帝那晚年发猪瘟的皇帝斗智斗勇。
第434章 番外(三十六)
有了一个不好预测的刘瑞愈发努力地收集情报,然而宫婢哪有胆子直呼皇帝、太子、太子妃的名讳,所以在薄姬拄着拐杖来看好曾孙前,刘瑞都坚持在坚持他是宣帝之孙的错误判断。
“这孩子生得真俊。”天幕过后的薄姬加大了在政坛的走动,为还没看出明君之姿的刘瑞造势:“神迹的预言倒有几分准确之处。”
薄姬这样见多识广的老人都有如此评价,更别提些没经事的青瓜蛋子。
刘瑞撑着容易疲惫的婴儿身躯与薄姬周旋,试图从中获取确认自身处境的有效信息。
不对。
这很不对。
刘瑞就算不通历史也该明白汉宣帝这倒霉鬼是戾太子据的孙子,其母、大母都死于巫蛊。若是真有随意进出宣室的女性长辈,那也该是史良娣的姊妹或汉武帝的女儿。
史良娣的姊妹就算可以进出皇帝的宣室,也不会有如此的排场与打扮。至于武帝的公主则大部分都折于那场巫蛊之祸,幸免的鄂邑长公主也被霍光处死,绝不可能活到今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