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瓜的许钱瞥了眼旁边的“古董”,凉凉道:“那你二儿子为何入赘程郑家(巴蜀的大铁商)?难道是因为真爱吗?“
登记的小吏立刻黑了脸,但又不敢争辩一二。
………………
公孙弘在参加科举前就专门打听过考试的流程,但是因为考场被修正过,所以除了内部人员与少府的工匠无人得知内部全貌,只能从官方给的布局上推测一二。
刘瑞参考南京科举博物馆的遗迹重新设计了阳陵县的科技考场。
咋眼望去,这一个个土堆子像竖起来的无盖棺材。
刘瑞验收考场工程时觉得这里很压抑,从监考楼层往下看与墓地一般无二。
可是对公孙弘这样要求公平,担心有人违规作弊的贫困学子而言,这种布局令人安心,令人感恩。
天子是真的将其放在心上才会花钱弄了这个。
不仅是公孙弘这样的农家子弟,包括一些小吏之后与乡绅之后也心存感激——毕竟这次招的人够多,准备过来碰运气的功勋子弟,大家之后也翻了五倍。
这些人本就接受了更好的教育,要是再打点一番,作弊进场……
想想就令人绝望。
找到座位的公孙弘试了下考场配置的笔墨是否顺畅,然后又调了下位子,确定自己坐的舒服后等着发卷。
和上次一样,刘瑞挑选监考人也是看其有没有偏向,是否做到公平公正。
奈何北平文侯张苍已去,与刘瑞是忘年交的张奉要为阿父守孝,所以出任主考官的是被追封为忠侯的张释之之子张挚。
为着张释之的忠义,刘瑞也想借机抬抬张挚的资历,方便日后委以重用。
第244章
因为少时的经历,刘启对张释之的态度绝对称不上好,但是就人品而言,张释之绝对称得上是个圣人,而且还是无可挑剔的那种。
庶人刘濞叛变,导致时任淮南国丞相的张释之被叛军杀死。对于这种无可争议的忠臣,刘启也给予肯定地追封其为成德忠侯,这在汉家绝对算是超规格的待遇。
追封为忠侯,荫其子为成德侯并赐封六百邑倒是其次。
更令人艳羡的是新君刘瑞对张释之的加赏——进谥号为“文忠”,配享汉文帝之庙。
众所周知,刘瑞搞出配享太庙的操作后勋贵们的搞事频率直线下降,所有人都卯足了劲地让皇帝记得他们的好,从而争个光宗耀祖的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