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嗯!”狄仁杰点了点头,他走到门口,突然停下脚步,回过头向府尹问道:“那府君您觉得王大将军这么做对吗?”
“呵呵!”府尹笑了两声:“怀英呀!在我们这行关键之处在于问对问题,你应该这么问:“王大将军这么做能赢吗”?”
“能赢吗?”回家的路上,狄仁杰咀嚼着府尹临走时告诉他的那句话,突然之间他明白了过来,上司的意思是:朝堂之上没有对错,只有输赢,赢了就对,输了就错!
五天后。
“下官姓狄,字怀英,奉府尹之命前来。”狄仁杰向来人拜了拜:“诸事听候上官吩咐!”
“不敢!”伊吉连博德伸手虚托了一下:“那接下来就有劳狄兄了!”
两人分宾主坐下,寒暄了几句,伊吉连博德懒得继续绕圈子,径直问道:“本官这次来洛阳的目的想必狄兄也知道了,二十万石粮食、五万匹布不是小数,你是本地的官吏,想必熟悉内情,不知有何教我?”
“不敢!”狄仁杰从袖中取出早已准备好的文书,双手呈上:“上官,这是洛阳附近可供调配的粮仓位置和仓中存储的粮食数量,附录还有下官刚刚拟好的调粮运输方略,都是下官一点浅见,还请上官不吝赐教!”
“哦?”伊吉连博德展开文书,只见上面有工整的蝇头小楷抄录了洛阳附近数十处粮仓的位置,下面对应的便是仓中可供调配的粮食,后面还有一张粗略的地图,上面标注了这些粮仓的大概位置,还旁边还注明了这些粮仓距离洛阳新潭码头的“水程”(即当时水上航程的单位,一水便是水上一日的航程,五水便是五日可以抵达新潭码头)。在文书的末尾是一条运粮食方略的建议,上面不但注明了从哪几处粮仓各自调出多少粮米,抵达新潭码头有几水航程,需要准备多少船只,多少民夫水手,路途耗费多少,标记的十分详尽,一目了然。
“好,好!”伊吉连博德将文书放在几案上,笑道:“王府尹原先向我推荐狄兄,说你是洛阳府第一干吏,无论什么繁杂疑难的差使,只要交到你的手中,无不迎刃而解。我原先还有几分怀疑,觉得若是狄兄真的如王府尹说的那么能干,他未必舍得举荐给我,看到倒是我误解王府尹了!”
“下官才能鲁钝,不堪造就!不敢当府尹谬赞!”狄仁杰沉声道。
“狄兄就不必过谦了,本官还没说想要做些什么,狄兄就已经先把差使办完了,这还不叫干练叫什么?”伊吉连博德笑道:“其实本官来洛阳还有一件事情要办:这次整饬漕运,诸事繁杂,而这水陆转运使还是一个空架子,衙门有了,却还没有可用的人材。我看狄兄倒是适合的很,我手下还缺一个度支主事,也有一个从六品下,狄兄可愿意屈就?”
狄仁杰听到“度支主事”四个字,不由得深深吸了口气,强压下心中的激动。唐代户部有度支案,主掌国家财政收支,郎中掌收入,员外郎掌支出,侍郎总管检查,是户部核心中的核心部门。狄仁杰那日在府尹府中听闻教诲,已经对王文佐正在组建的整饬漕运部门有了一个颇为深刻的认识,将其视为一个“小朝廷”,那无疑这个度支主事应该就是接触到这个小朝廷的财政收支,肯定是要害中的要害,至于那个从六品下反倒是次要的了。
“上官不以怀英愚钝,屈身相邀,下官自当尽心竭力!”
“好,好!”伊吉连博德见狄仁杰答应的这么痛快,笑道:“既然是这样,那本官自当上书朝廷,申请将你调配过来,不过这件事情生效之前,还是莫要对外泄露,以免生出什么变故!”
“下官晓得!”
升迁的消息到来的比狄仁杰想象的还要快得多,在狄仁杰初次拜见伊吉连博德之后的第五天,吏部的迁转命令就到洛阳了,以当时的通讯速度,基本是伊吉连博德的奏疏送到长安,当天就批准制作告身用印然后送到洛阳来了,先送尚书省仆射,再去门下省,给事中查阅、黄门侍郎审查,侍中再审之,然后送于天子,再下旨授官。然后制作告身加以尚书吏部告身之印,一连串手续根本就是一路绿灯,没有半点耽搁,否则绝对没有这么快。拿着新鲜热辣的蜀郡大麻纸新告身,狄仁杰有种身处虚幻之中的感觉——王府尹不是说王文佐满朝都是政敌吗?怎得他办起事情来这么通畅无阻?
“尚书吏部告身之印,敕授之告身!”王府尹将手上的蜀郡大麻纸告身翻看了两遍,最后神情复杂的放到一旁,叹了口气:“从六品下之官,判陕州水陆转运使度支主事,大将军倒是是大将军,气度不凡呀!”
“府君!”狄仁杰小心的问道:“这告身来的这么快,会不会当中有什么蹊跷?”
“那怎么会?”王府尹笑了起来:“你也都看到了,印记、书判、印章都没有问题,用的也是蜀郡大麻纸,怎么会有蹊跷?再说了,你这个芝麻绿豆大点的小官,人家也犯不着在你身上花那么大的心思玩花样!”
“可是这也未免也太快了,从发出文书到我收到告身一共也才五天时间,去掉路上的时间,那中途公文手续的时间只有一天多?这怎么可能?”狄仁杰急道。
“与你当然是不可能,但对人家就未必了!”王府尹意味深长的笑了笑:“怎么了?你不信?”
“我也不是不信,但您不是说王文佐在朝中到处都是政敌吗?”
“不错,他的确朝中到处都是敌人,但这些人当中敢真的出头和他对着干的还真没有几个人!”王府尹笑了笑:“这么说吧!如果他失了势,这些人肯定会跳出来和他为难,但现在天子对他言听计从,又有谁敢和他对着干?就为了区区一个从六品下?你放心,没人有这个胆子!还有……”他稍微停顿了一下:“你现在已经是他的人了,要叫大将军,不可直呼其名!”
“是!”狄仁杰应了一声:“那您觉得他们为何要这么做呢?我是说一下子给我度支主事之告身?”
“有两种可能!”王府尹笑了笑:“第一种可能性是那伊吉连博德的确觉得你人才难得,反正他手下也缺可用之才,索性就给你块大饼,好让你尽心为他出力!”
“那还有一种可能性呢?”
“也许他并不觉得你有多好,但就算是为了千金买马骨,也不能小气了!”王府尹笑了笑:“其实对于你来说,哪一种都无所谓。王大将军已经把告身给你了,你接下来如果做的好了,那就是慧眼识英才,如果你不成,他估计也不会心慈手软!”
“下官明白!”狄仁杰低下头。
“好了!”王府尹笑道:“你也不必太过担心,以你的本事,在大将军手下便如锥处囊中,少则个把月,多则三四个月,肯定会脱颖而出的,剩下的事情就用不着老夫教你了吧?”
长安街头。
从路旁的饼铺传来的热胡饼香气,让伍小乙下意识的深深吸了一口气,这让他想起了自己小时候流落街头的那段日子,饥饿与他时刻相伴,他不得不为半块炊饼、几口残羹、碎骨头和其他乞丐甚至恶犬拼命。比起其他的长安街头乞儿,他还有一个更大的劣势——出身名门望族的他很长一段时间都放不下脸面,这让他多吃了不少苦头。直到被老师收养之后,自己才摆脱了那种悲惨的生活。
时间是最伟大的力量,她将自己从宰相家的公子变成流落街头的乞儿,又从街头乞儿变成长安街头最凶狠的恶少年,然后又从变成了军官、刺客,而当初害的自己满门流放的仇人也变得近了不少,复仇的心愿也不那么异想天开了。
在欣喜之余,伍小乙也不禁愈发警惕,他这些年来已经见到太多命运的无常了。在自己距离复仇的目标愈来愈近的现在,也变得愈发危险。毕竟那个女人就算再怎么落魄了,也还是帝国的皇太后,天子的生身母亲!
“小乙,小乙!”
熟悉的叫喊声从背后传来,伍小乙本能的低下头,钻进了路旁的窄巷子里。虽然已经过去很多年了,但自己实际上还是一个通缉犯。
第661章 琵琶女
“小乙!小乙!是你吗?别跑呀!”一边叫喊一边追赶的是个头戴帷帽的女子,只见其沿着伍小乙逃走的路线冲进窄巷里,才发现狭长的巷子里空空荡荡,并无一人,只有一只野猫被惊动,三下两下便跳上墙头,暗绿色的眸子警惕的盯着来人。那女子不禁失望的叹了口气:“难道我看错了?明明是小乙哥呀?难道他故意躲起来了,不想见我?”
“你是什么人?找我有什么事?”
一个低沉的声音从背后传来,那女子回过头来,看到那张在梦中也不知道看到过多少次的面容,眉目间还是那股英气逼人,只不过两腮多了连鬓浓须,肩膀更宽厚了些,更增添了几分成熟男人的魅力。那女子只觉得眼前一阵模糊,泪水已经夺眶而出:“果然是你,我就知道,就知道,这辈子还能再与你见面!”说罢她便撩起帷帽垂下的面纱,露出一张略有几分憔悴的俏脸来:“你还认得我吗?”
“苏苏?是你?”伍小乙脸色大变,他赶忙松开袖中的刀柄,急道:“真的想不到还能见到你?举举呢?她还好吗?”
“你还能记得举举,也不枉费了那小妮子对你的一片心!”王苏苏叹了口气:“两年前长安发了一场疫病,她也染上了,没有能熬过去,临死前还念着你的名字!”
“哎!”那郑举举是当时的长安名妓,与伍小乙是自小结伴长大,情感甚笃,他眼角不禁湿润了,半响之后方才叹道:“当真是红颜薄命,那刘泰娘、徐秋娘、杨桂儿她们几个呢?”他询问的都是当时长安的名妓,三曲里相熟的。
“还能怎么样?”王苏苏叹了口气:“红颜弹指老,刹那芳华,我们三曲里的女儿家,还能有什么下场?泰娘也死在那场疫病里了;杨桂儿三年前嫁给一个并州的商贾,搬去太原了,现在如何了也并不知道;至于秋娘嘛……”说到这里,她稍微停顿了一下。伍小乙赶忙问道:“秋娘她怎么了,你怎么不说?”
“她还好!”王苏苏笑了笑:“只是年纪老了,两三年前就上不得楼了,不过她弹得一手好琵琶,平日里就在传授孩子们弹琵琶过活!”
“那就还好!”伍小乙听说旧识安然无恙,不由得松了口气,笑道:“什么叫年纪老了,我记得她比我还小一岁,今年也才二十五六岁,这也叫老?”
“哎!”王苏苏叹了口气:“小乙你难道忘记了我们是在哪儿?教坊中的女儿十三四岁便出道了,能留到二十的十个里面连三个也没有,二十五六还不老?”
伍小乙闻言沉默了半响,正如那王苏苏所说的,当时长安教坊中的女儿家,一般十三四,十四五就出道了,其中大多数二十不到就被淘汰了,像那徐秋娘那样能够二十三四还能在第一线的,可以说是绝无仅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