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3章扫墓
东面小前山往右再走几百米,是另一座小山,山不算高大,上面却是丛林颇深,好似没太多人往这儿走的样子。
这自然是因为这处小山是各家先人安息的地方,也就是坟山。
杨家过来不少时日,也在这儿留下了好些矮碑,连名字都没有,实在是以前的条件太差了,没那能力建立碑文纪念先人。
其中就有杨峻的爷爷,二爷爷,大伯,二伯,老爹。
一家两代五口人,没有一个活到新时代到来,都在那年代去世。
二爷爷在来到范家庄之前就绝了后,来范家庄没多久后病重而亡,去世最早。
而爷爷能撑起一家人倒也不容易,把几兄弟拉扯大后,他自个儿就一蹶不振,后来大伯出事,导致老人瞬间病来如山倒,就这么去了。
大伯该是家里最有种的一个人,去参加了**,可惜英年早逝,那时候连婚都没结,所以没有儿女。
二伯是去海边找活儿干的时候被敌人残害掉的,直到几年前李小才得知这个消息。
老爹杨三喜得了一个还算安宁的生活,在范家庄娶妻生子,但是日子太苦,活生生给累趴下,不到三十岁就病故。
近代尚且如此短寿,何况古代?
所以古人平均寿命往往不到三十是有缘故的。
这般一看,老娘一个人把三姐弟拉扯大那就更不容易了,其中吃了多少苦头,实在都被杨峻看在眼中,心中想想都在滴泪。
也就是杨三喜去世之时,正值敌人全面投降之时,那些畜生离开后,让中原大地恢复了不少生机,哪怕还有几年依旧有些混乱,却也给了人一线生机。
等新时代到来后,日子更是好了太多。
没去到山顶,就转到山腰的一处位置,这里大大小小五座矮碑坟墓靠着,都生了些许杂草。
每年清明的时候老娘都会带着杨峻和两个姐姐来清理,这时候姑姑一般也会过来一起。
有一座坟看着要清楚些,那是二叔的,李小没能接到人遗骸,只能立下衣冠冢,好歹有个上香的地,连衣服都是拿的老爹的。
“爹,哥,二哥,三哥,俺来看你们了。”
姑姑热泪盈眶,里面都是她至亲之人。
从小被哥哥们疼爱着长大,她自然亲近三人。
特别是杨三喜,那年头三哥不仅要照顾家里,还得照顾她这个妹妹,有东西不会忘了她。
她又拉过杨峻跪在杨家老爷子碑前。
所谓的碑,就是一块看着平整的石头罢了,真打碑是打不起的。
“爹,俺们杨家出能耐人了,小山以后能成大作家,您老人家多保佑他。”
“三哥你放心,以后家里有小山在,不会让嫂子受苦的了,大妞二妞也好着呢。”
二姐默默跪在一边,有些噘嘴,对姑姑的偏心感到一丝不开心,但也习惯了。
她对爷爷基本没印象,对父亲杨三喜也有些记不清,毕竟老爹去世的时候,她也仅有四岁多而已。
杨峻往深处记忆去想,也仅能记得一张模糊的笑脸。
大家一边对亲人说着思念的话,一边用手和镰刀割着杂草,最后奉上特意留下的一只兔腿和兔头拜了拜,算是简单的扫墓了。
等到姑姑她们离去后,另一家人才悄然上门。
“小山哥,我听说你要弄新屋娶媳妇儿了?”
前屋,范萍和李小聊了起来,程爱民被二姐带着满院子疯跑,后屋就让程小瑜溜进来了。
只是这一开头的话就有些不对,她小嘴还噘得老高。
杨峻摇了摇头:“谁跟你说这些乱七八糟的?没有的事儿,我就是单纯想要弄个新的房间,让我姐和二姐她们分着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