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竟张虞今时无暇东顾,而黑山贼的据点位于太行山东侧,劫掠河北远比劫掠太原、上党更有油水,且在距离上也离得更近。尤其在双方无利益纠葛下,达成合作并非难事。故在兵马抵达榆次时,张虞便遣徐庶持信前往上艾,提前拜见张燕。
徐庶率侍从二骑至上艾,经沿途黑山贼的领路,终于至上艾县辖下的仇邑,即平难中郎将治所。
中郎将府如汉官府邸布置,而张燕袭汉服,佩将军印,一脸威仪模样。在其左右列席者虽有粗鄙气质,但却尽量做出神情严肃模样。
在众人的目光注视下,徐庶佩剑缓行,脸上看不出畏惧之色。
至张燕案几前,徐庶作揖而拜,说道:“颍川徐庶,徐元直奉度辽将军之令前来,特拜会张将军。”
“你怎敢前来?”
张燕左侧一名满脸横肉的武夫,忽然怒声发问道:“去岁出兵讨王当,今时又将伐我,足下意欲何为?莫欺我黑山军无人?”
游侠出身的徐庶可非胆怯之人,随即扬声说道:“去岁王当劫掠我上党百姓,我部率兵击之,实乃保境安民。而今君侯出兵,无欲征讨诸位,而是有一桩买卖要与张平难商讨。”
“买卖?”
武夫冷笑了声,说道:“谈买卖,岂会率兵来谈!”
“你不懂而已!”
徐庶转头看向张燕,淡淡说道:“此买卖唯张平难能懂利害,余者之人难知其中利弊。”
“你~”
“肃静!”
见徐庶如此小觑自己,武夫刚想发怒,便被张燕叫住。
张燕打量昂首挺胸的徐庶,紧绷的脸微微松弛下来,问道:“不知张度辽欲与我谈何买卖?”
“常山太守!”
随着徐庶从嘴里吐出四字,张燕瞳孔放大,眼睛微眯,随即问道:“徐君何意?”
见张燕感兴趣,徐庶笑道:“将军声威响彻赵魏,山东百姓无不臣服。以将军之才望,屈居山间实属可惜,故我主欲表将军为常山太守。”
张燕沉吟良久,说道:“张度辽虽能表我为常山太守,然常山太守有主,我今如何能据之?”
“为何不能?”
徐庶环顾堂内众人,说道:“今隐秘之语,望将军能屏蔽左右。”
“皆为我亲信之人,君但说无妨!”张燕说道。
见张燕无所谓,徐庶遂大胆说道:“将军有所不知,今董卓率部西顾关中,袁绍已从河内撤军,邀我主与幽州公孙瓒并下冀州。将军若遣人东行,必能探得公孙瓒已出兵冀州。”
“今冀州将崩,三家并分河北,州牧韩馥尚不能自保,常山如能不能图?”
张燕饶有兴趣,问道:“张度辽表我为常山太守,不知其有何图?君若言张度辽为善人,燕不敢深信。”
徐庶直言说道:“我并州户籍稀少,此番侵冀州,我主欲得民众,而因志不在冀州,故愿表将军为常山太守,令将军衣锦还乡。”
张燕为常山郡真定人,与赵云是为同乡。今表张燕为常山太守,倒是符合衣锦还乡之语。
“恐受三互法限制!”张燕说道。
“天下大乱,董卓执掌朝政,刚纪律法失序,已无人在意三互法。将军遣使送礼于董卓,求表常山太守,为制袁绍、韩馥,董卓必欣然允诺。”徐庶说道。
闻言,张燕自以为窥探到张虞计划,笑道:“原来君欲让我与袁本初、韩文节为敌,故表我为常山太守。”
徐庶笑了笑,说道:“将军麾下民众百万,山中藏兵数万,凡有志之士据冀州,必以将军麾下兵民为患。若袁绍据冀州,以为能安乐否?”
张燕沉吟不语,对徐庶之语多有认同。
半响之后,张燕问道:“冀州户籍殷实,韩文节手握雄兵,纵三家分食,岂能轻易被袁绍所代。”
徐庶思虑片刻,说道:“其中隐秘之事,将军有所不知。我主欲与将军结交,故望将军能择地见面,以细明其中利弊。”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