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5章才高如你又如何?
如果唐伯虎做了一个普通的西席,从此湮没在滚滚红尘之中,那唐伯虎这三个字还能代表什么呢?
何家安要‘唐伯虎’成为名传千古的名人,而不只是一个简简单单的人名,他又怎么会提出让唐伯虎长期留在这里的要求呢?
“我想求你教导他们几天,让他们知道最基本的礼仪就行。”何家安毫不避讳的当着大家的面说道:“只要他们吃有个吃样,坐有个坐样,走有个走样,会洒扫、知进退、懂礼貌,能保持个干干净净的人样也就行了。”
这是严重的在鄙视人啊,这些孩子说大不大,可也都十来岁上下了,何家安提的这些要求是不是太低了点?
什么叫保持个干干净净的人样也就行了?难道大家现在连个人样都没有么?
果然何家安这话一说出来,大家伙的脸色都不大好看。当面这么赤.裸裸的瞧不起人,任谁心里也不会舒服的。
只是半年来养成的习惯,没人敢跟何家安对着顶嘴,好听不好听也只能听着,何家安的长兄风范倒是培养的不错,没人敢冲撞他的威信。
听闻他的要求唐伯虎也颇有几分惊讶,若是不知道他才情有多高也就罢了,他明知道唐伯虎是一榜解元,竟然没有提出让他教他们读书识字?
莫说在大明朝,纵观整个封建社会时期,无论哪朝哪代读书入仕都是人间第一条大道。
且看满朝朱紫贵,出门哪个不是读书人?正所谓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没有那个条件也就不必想了,现在摆明了何家安是有这个条件的。
不说别的,起码留唐伯虎在这里教他们个一二年是有可能的,就算唐伯虎不答应那么久,至少也能教他们几个月。
有唐伯虎做启蒙老师,起点就比别人高出一层楼。这好处何家安不可能想不到,他为什么不提呢?
唐伯虎真有点看不透这个娃娃了,难道是怕自己拒绝?答不答应是一回事,你提一嘴也不亏什么吧?
唐伯虎原来是怕他提这样的要求,他真要是提了,自己答应要耽误时光,不答应又不好意思。
现在他的好奇心胜过了忧虑心,何家安没提,他倒是提了起来:“家安,你有没有想过让他们读书?”
何家安昨天还在想什么时候有钱了,就送他们去私塾或是请个西席先生,现在他没这个想法了。
与年龄十分不符的一声冷叹之后,何家安开口说道:“如此世道读的什么书?他们再读能读成什么样?唐兄才冠古今又如何呢?”
何家安这不是聊天,这是往人的心窝子上捅刀。唐伯虎不由得长叹一声,是啊,若论才学他谁都不服。
他若不是才高盖世也不会沦落到这个地步了,与其说他是被徐经连累,不如说是他连累了徐经。
他和徐经都是名声在外的大才子,他们是在赶考的路上相遇的,徐经出身于豪富之家,他邀请唐伯虎跟他同乘画舫进京赴试。
他们一起去拜见了主考官大人,他们都自恃才高不肯做那种行贿的勾当,只是到大人府上小坐一会儿便一起离开了。
考场的试卷收上去之后都是先糊名,后由专人重新抄录一遍,最后送到考官的手上进行评选。
主考官程敏政拿着文采出众的两篇试卷,兴奋的说了句‘此卷必出于徐经、唐寅之手。’。
拆开试卷一看果然被主考大人说中了,这本该是一段美谈,孰料却被小人钻了空子,将此事告到了金銮殿上,愣说徐经、唐寅向主考官行贿了。
说他们俩行贿的理由有三,一是徐经家里有钱,特别的有钱,他在京城也很是招摇,他这么有钱怎么可能不向主考大人行贿?
二是唐伯虎有才,特别的有才,他是案首又是解元,而且在京城赶考的学子圈子里也是有名的恃才傲物,他这么有才怎么可能不向主考大人行贿?
三是程敏政有权,特别的有权,他是主考官,为官多年深谙官场潜规则,他这么有权的人怎么可能不收贿?
徐经有钱就一定会行贿吗?当然!你钱多的都不知道怎么花了,你进京参加科考都不给主考官送礼?你守着钱干嘛?所以你一定就是行贿了。
唐伯虎有才就一定会行贿吗?这个听起来有点行不通,好像才华浅薄的更需要行贿。
其实不然,唐伯虎可是最有希望摘得状元桂冠的人,他才华已经够了,只需要走动一下人脉就可以了,他为什么不去行贿?他是傻子吗?所以他一定就是行贿了。
程敏政有权就一定会收贿吗?必须地!有权不使,过期无效。三年清知府,十万雪花银。你都当上主考官了,你还不收贿那你什么时候能发达?所以他一定就是收贿了。
就因为这么三条让人哭笑不得的理由,两个才名冲天的大才子双双被诏捕入狱,狱中生活就不必细述了,总之严刑拷打是家常便饭。
最终的结果就是徐经认了罪,其实只要入了狱,基本上让你招什么就招什么了,至于什么硬汉,什么熬刑,都只是说说罢了。
要说一万个人里有一个能熬住刑的大概是说少了,但要说一千个人里有一个能熬住刑的,绝对是说多了。
徐经认罪之后唐伯虎也没有为自己解释一个字,就被归类于默认了。主考官程敏政因此被罢了官,回家之后一气成病直接升天了。
何家安想起这些事,一个清官两个才子就落到这么个下场,自己还闭着眼睛往科场跳吗?
别说自己和这帮孩子现在开蒙都已经略晚了,就算他们都能学有所成又怎么样呢?才华高如唐伯虎不也没有踏入仕途吗?
仕途之上走的都是些什么人?自己真的很想跟他们为伍吗?不,何家安不羡慕玉堂金马,他只想快意人生,不想跟那些金玉其外的败类称兄道弟的逢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