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太爷,这到蜀中……这一路也不近,明日就走会不会太仓促了点?”唐管事没想到老太爷忽然决定要去蜀中,他病了那阵才好,这一路车马劳顿,路上要是累到可不是小事。
“要不,我们打发人先到蜀中送信,让大老爷那边也收拾一下?若是能派人来接……”
“不用,我也不要他来接,我们直接过去。要先送信去,我都怕到时来接的,就不是他那一家子了。”
想到大儿子转来的滕王的那封信,唐赫章又觉气闷,他就赶到蜀中去,出其不意地到他的县衙,把他揪回家来,再上书谢罪好了。到时朝廷就算有所责难,以自己的名望,保下他一条命总不成问题的。
“还愣着干什么?我的话也不听了?”
“是,老太爷,小的这就让人收拾东西去。”唐管事看唐赫章有些怒容,也不敢再劝。
☆、286章山阳拉壮丁
唐赫章果然没有耽搁,第二日带了唐管事和两个小厮,出发往蜀中去。
唐大老爷唐鹤年在蜀中的山阳县做县令。
从青州入蜀中,坐船在兰江上岸后,第一个县就是山阳县。唐鹤年刚来山阳就任时,唐赫章想看看蜀中风光,曾来游历过两次。
这次刚一在兰江登船,唐赫章就觉得江面冷清不少,越往上走船只越少。难道是兰江溃堤后,民生凋敝若此?偌大的兰江,竟然就他所雇的这条船。
山阳县上岸后,唐赫章让唐管事去县衙报信,让人来接自己。自己带着两个小厮站在江边等候。
那船老大收了船钱,说了一句“客人小心”,就匆匆驾船走了,倒好像后面有老虎在撵他一样。
山阳县这码头是建在山脚下,上岸后一条小道沿着山脚而过,小道那边有个小村子。这里景色清幽怡人,如今春末夏初,正是赏景好时节。
去年兰江溃堤,听说蜀地受损的地方很多。唐赫章打量了一下,看山阳县没什么变化。想来是因为山阳县有群山阻隔,这里靠近兰江下游水路也多,泄洪更快。
唐鹤年写家书时也提过这事,说他带领县衙上下及时排水,境内田地没什么损毁,粮食收播如常,受到上司嘉奖。这也是唐鹤年的政绩之一。
想到大儿子兢兢业业治理县务,县内百姓安居乐业,唐赫章摸着下巴上的一缕胡须,脸上露出满意的笑容。为人父母的,看子女有所成就,可比什么都高兴。
唐赫章年轻时也是想要读书入仕、造福百姓的。后来未能考中进士后,索性弃了仕途之念,游历四方讲学访古,一心教书育人。
他交游广又急公好义,游历时见到百姓冤枉事,代写状纸、代人鸣冤的佳话,流传不少。
所谓儒者,学问上遍阅经书,治学上精思践履,为人上铁肩道义。
唐赫章的大儒之名,既是因为他学问过人,也是大家对他人品的推崇。
唐赫章看着眼前的好景致欣慰时,前面忽然隐隐传来一片喧闹声,随后那声音越来越大。
那声音嘈杂不清,好像有人呵斥,还有老人还有妇孺的哭闹求饶。
“我们看看去!”唐赫章跟两个小厮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