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秀转念一想,九娘说的也有道理。按她本来的打算,因为玉栋以后要上京赶考,总是要想法在京城有处落脚点的。这次趁着小四进京,刚好在京城置办点产业。
等他们置办好了,再让颜庆江夫妻俩进京来,住宿也方便。家里这头,有他们在家里照看,自己也可以放心很多。
兄妹四个商定了进京的事,正想着出发日子定在何时才好,家里来了客人。
洪伯一问,知道来人是唐赫章府上的管事,连忙到内院禀告。
既然是唐府的管事,那也不是外人,兄妹四个一起见了,赵全生陪着这管事到客厅。
那管事显然得过嘱咐的,一进门,对四个人行礼称呼一个不差。
年前唐赫章回青州后,腊月里玉秀让赵全生送了一批节礼到唐府,就是这管事接待的,赵全生和他也有一面之缘。
正月里,玉秀又让人送了一车东西到唐府,给先生拜年,还将玉梁的事告诉唐赫章了。
所以,一过正月十五,唐赫章就打发管事赶到颜府来,路上积雪融化道路泥泞,不好行车。所以耽搁了几天,到现在才到。
原来唐赫章听说武帝的赏赐和召见后,非常高兴。
“老爷知道小郎君中秋要进京了,小的出门时,老爷特意嘱咐,让小郎君这些日子,勤加练习,不可松懈了。另外还让小的带这个过来。”
玉梁恭敬地从管事手中双手接过,原来唐赫章回家后翻阅典籍,对花鸟字又有所心得,就将这些都录写成册,让管事的带来交给玉梁。
“老爷还说,小郎君的书读了不少,”那管事又看着玉栋和玉秀说道,“今年可以下场去考一场。”
县学考试,虽然不比府试院试,可也要关上三天的。
玉秀特意打听过,这三天里可得关在里面,吃喝拉撒都得待里面。玉梁才七岁,这要在里面待几天,他能吃得消吗?
“小四才七岁,下场,是不是早了点?”玉栋自己考过,虽然是武科,可也知道辛苦的。听唐赫章要让玉梁下场,他忍不住脱口而出。
“老爷说,小郎君这场去考,有九成把握能考中,有功名后进京,行事也方便些。”
唐赫章这话,玉秀略一想,明白了。玉梁今年下场,简直是天上掉下的进学机会啊。
有武帝的圣旨在那,玉梁的文章只要不是狗屁不通,建昌县的学政都得录取他,难道,他的眼光比圣上还好?
“小四,你要考吗?这县学,考得很累,要一个人在里面待三天,吃喝都不好。”这是大事,玉秀没将玉梁当孩子,让他自己拿主意。
玉梁想了想,一脸严肃地点头,“哥,大姐,我要去考。要是考上了,我肯定是年纪最小的秀才。”到底是孩子,最后一句,还是露出了孩子气的得意。
玉栋想再劝说,玉秀用眼色制止了,只跟那唐府管事说玉梁会遵先生吩咐,下场考的。
那唐府管事这一路赶来也累了,话都说完,玉栋让赵全生带他到前院安置,安排酒菜。
眼看人走出门了,他担心地跟玉秀说,“秀秀,小四还小,这要下场,别的不说,就身子能吃得消吗?”
“哥,我天天跟着你习武打拳,身体好着呢。”玉梁拍拍自己的小胸脯,“你放心啦。等我考上秀才,再考上举人,就跟你一样,能护着家里了。”
自从玉栋中举后,颜家在建昌县地位一下高了,玉梁都是看在眼里的,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