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有话要说:
苏轼(揪着花瓣):吃河豚,不吃河豚,吃河豚,不吃河豚……
哎哎,怀民兄,未寝的话一起去吃河豚吧?
张怀民:谢邀,很困,想睡觉!
——
[1]《宋史·苏轼传》记载:“自宋初以来,制策入三等,惟吴育与轼而已。”
[2]《石林燕语》记载:欧阳修往取其赋,则已为他考官所落矣。
[3]《惠崇春江晚景二首》宋,苏轼
[4]《示儿编》记载,苏轼感叹:“据其味,真是消得一死!”
第59章 要命的鲜鱼汤
【苏轼在杭州时,时常在各地寻访,不过,苏轼可不是一直在寻访美食哦。
作为一名心中有百姓的官员,他不会只坐在官署中每日批文混日子了事,而是喜欢亲自去看看当地百姓到底缺些什么,需要什么,有什么是急需改变的。
到了杭州没多久,苏轼又历任密州、徐州等地,屡次为这些地区解决水患问题,因此苏轼每到一处,都很受当地百姓的爱戴。
若苏轼能一直安安静静在地方任职,到点就换地,虽不能高升,却也不至于一直被贬。
可大文豪苏轼不是旁人,学不来明哲保身之法。他的眼中揉不进一颗沙子,在明知晓新法的弊端,以及对百姓危害的情况下,不可能因外放就避而不谈。
苏轼时不时举着他的小毛笔,在给皇上上呈的公文中,细数新法哪哪不好,哪哪又需要注意些什么。
改革派都快要被烦死了,导致他们看见苏轼的奏折,手上就会起鸡皮疙瘩,非得好好研读一番才能上呈。
就在苏轼任职湖州时,写了一封《湖州谢上表》给宋神宗,虽名为感谢皇上,可通篇都在诉说对变法的不赞同。
苏轼认为变法就是在给百姓增加负担,应予以废除,对变法内容进行了全方位的批评。
若王安石还在,苏轼的这封公文顶多被压下不发,王安石也顶多再选个偏远的地方给苏轼提溜过去做官。
可王安石变法到底是遭到了多方阻挠,地方官员们回禀变法的弊端,却闭口不谈自己当官当得怎样。就连王安石本人都在此期间被废立,很快就彻底被废出朝堂。
细数历朝历代的革新运动,若没有帝王强有力的支持,是很难执行下去的。
秦国的商鞅能彻底的实施变法,就是因为有国君秦孝公的鼎力支持,心态不动摇;宋仁宗的庆历新政实施不下去,也是因为赵祯扛不住压力,先向保守派投降了,导致最后想起此事便郁结于心。
宋神宗却在不得不废除了王安石丞相之位后,还坚定的实施了变法。到了这时,变法的主持者便是宋神宗本人,一切反对变法之人,就等于在反对皇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