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启杰也想说话,但又被傅作义打断。
“想去镇压?那好,你们有哪支部队能跟我打包票,三个小时内解决这次事件?”
听闻此言,二人顿时沉闷下来。35军在忻口战场损失惨重,而华北战斗群威名赫赫,常胜之师的名号都传出了山西。
若论实力,整个太原城内,还真没有哪支部队能与其媲美。
傅作义眉头不展,他是城防司令,太原军政大事悉数听他调遣。
在眼皮子底下突然发生这种事,任谁心里也不会舒坦。
“兵工厂的设备搬运工作,进展的如何了?”
傅作义指的并不是王奉,而是阎长官委派的设备转运。
叶启杰:“目前已经转运了大批设备至风陵渡。”
他昨天去兵工厂视察过,对这里面的情况比较清楚。
傅作义厉声道:“具体多少?”
叶启杰挠挠头:“昨天运出去30多台机床和10台电机。”
傅作义继续追问:“我不问你运走多少,我要知道还剩多少没有运走?”
叶启杰支支吾吾:“还有很多.目前只运走了极小部分”
傅作义望向窗外,内心无比纠结。
再三犹豫之下,还是决定放任此事,装一回瞎子。
“唉继续执行命令,宪兵队封锁消息。”
“日军围城在即,与其将兵工厂拱手让给日本人,倒不如留作抗战之火种。”
近代以来军阀割据,各路势力你方唱罢我登场,政权迭代频繁,晋绥军之所以能盘踞山西长达三十余年,离不开太原兵工厂在后面撑腰。
真正的晋绥军老兵,都对太原兵工厂有一种莫名的情感。
傅作义实在不忍看到,山西人数十年来的心血被日本人吃干抹净,并沦为侵略中华的战争机器。
华北战斗群下属各个战术大队,如同秋风扫落叶一般,席卷了太原城内的所有兵工厂。
在行动开始之前,王奉特意重申了一遍目标宗旨。
优先拆卸搬运机床电机,搜集图纸和招揽科技人才。
其次是各类珍贵原材料。
不要在非必要的设备上浪费时间。
北关兵工厂内。
这座兵工厂主要负责生产子弹,手榴弹等轻型武器。
规模不小,全盛时期有职工两千多人,十几条生产线。
在原材料充足,能保障稳定生产的情况下,可以做到月产子弹三十万发,手榴弹五万颗。
但忻口战役进行到后半段时,日军多次组织对太原的战略轰炸。
各个兵工厂均是重点打击对象,几番轰炸后无一幸免,全部陷入了瘫痪状态。
在李思温的不抵抗政策下,王奉已经完全掌控了这座兵工厂。
赵方远走来,身后跟着一名戴眼镜的中年男人。
“长官,他就是北关兵工厂的厂长,叫什么名字?”
赵方远侧头看向厂长。
厂长一个激灵,双腿止不住地打颤。
哗啦!
一旁的士兵拉动枪栓,凶恶道:“老实点,参谋长问你话呢!”
“我我叫怀汉鹏”
王奉打量着眼前之人:“厂里的工人呢?”
怀汉鹏瞥了眼身侧黑洞洞的枪口,战战兢兢道:“都都回家了。”
北关兵工厂已经停工快半个月了,工人无法工作就意味拿不到薪水,无以为生下只能转至他出。
部分工人和工程师选择听从安排,跟随设备转至晋西南或川陕地区。
仍有部分人选择滞留城中,靠打零工维持生计。
王奉皱眉:“都回家了?”
“厂里就你一个人?”
这下坏了,自己前世不是理科生,对机床构造一知半解,跟在身旁的又都是一群大老粗,只知道打打杀杀,机床在不拆卸的情况下,很难放到板车上进行运输。
怀汉鹏忙不迭纠正道:“还有十几名值班的工人。”
王奉大喜过望:“都叫出来,快!”
“你们几个,陪他一块去。”说着,用眼神示意一旁的士兵。
怀汉鹏急忙点头:“这就去这就去.”
几人走后,王奉开口问道:“城防司令部那边什么动向?”
这是一次极度冒险的军事行动,倘若傅作义出兵阻拦,事情可就难办了。
一旦处理不当的话,搞不好都能在后世历史书上单开一页。
史称《太原事变》。
赵方远摇摇头:“宪兵队和特务连围了兵工厂附近的街道,但没有阻拦咱们的人。”
听到这话,王奉也松了一口气。
如此甚好
“通知各部队,加速行动,务必赶在天黑之前出城。”
在武力的威逼下,没几分钟的功夫,怀汉鹏带着十几名工人快步走来。
“军爷,人我都给你带过来了,我.我也刚当上厂长没几天啥也不知道。”
王奉:“什么意思?”
怀汉鹏几乎要快跪到地上,一直用哀求的语气:“老厂长跟着公司去外地了,我之前只是个班长,不知道怎么就.就成厂长了。”
刚才他在办公室睡大觉,正做着美梦呢,突然有几个兵冲进屋,半睡半醒间枪口就直接顶在脑门上了。
冰凉的触感迫使大脑瞬间清醒,看清楚形势后,当时就被吓得双腿打颤。
说到底,他不过就是一个普通工人,哪见过这场面。
王奉若有所思:“那你们怎么还留在这里?”
怀汉鹏支支吾吾答复:“给给守城军队生产武器。”
王奉皱眉,指着眼前冰冷的机器:“生产武器?”
“你们这不停产了吗?”
怀汉鹏不说话了,低着头默不作声。
王奉瞬间反应过来。
原来是抚慰军心之计.
420团虽然驻守北关兵工厂,但仅在厂区外围一里处驻营,对里面的情况根本不知情。
工厂守军都是如此,更别提其他部队了。
实际上输电线路等基础设施已经被炸毁,机器根本运转不起来。
事不宜迟,王奉顾不得这些,当即安排工人拆卸机床。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