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别节省子弹!”
张大彪站起身,抽出背后的大刀:“冲锋号!”
“弟兄们,冲上去剁了小鬼子!”号手站起身,将冲锋号放到嘴边。
嘹亮的冲锋号响彻山脊,一营战士从伏击阵地中窜出,涌向山坡下的日军。
“杀!”
李云龙朗声:“掩护!”
“不能让国军兄弟看了笑话!”
指挥所内,王奉第一时间注意到了新一团的动向。
“赵方远,立刻电令山炮营,向日军后段倾斜火力,坐标后移一百米,不要伤了友军。”
战场面积很小,稍有不慎就会波及到己方部队。
赵方远:“明白!”
随即立刻跑向隔壁通讯连。
王奉沉住气,通过三维作战地图继续观察战场局势。
突入起来的伏击,打乱了日军的行进队形,短暂的骚乱后,在指挥官的组织下,开始进行有效反击。
战争打到现在,双方都在进步,大家都不是吃干饭的,日军的反伏击能力肉眼可见在增长,空地协调能力也进入到了炉火纯青的地步。
战斗刚一打响,几架飞过去的侦察机立马掉头返航,距离战场只有四公里左右。
37年日军尚未装备正式的侦察机,这一作战任务通常由战斗机顶替,这种机型加装了无线电通讯设备,在发现敌情后第一时间,便可执行空中打击任务。
王奉皱眉。
在同等人数下,即便是先手伏击,也很难消灭日军。
平型关一战,八路军调动了半个师的兵力,才勉强消灭掉了日军后勤辎重部队。
一营陷入了苦战,二营还没有动静。
但日军已经知晓柏木井方向出现大股中国军队,肯定不会再贸然前进。
这场伏击战,正演变成阵地攻坚战。
炮弹出膛,山炮营开始介入战斗。
经过短暂的训练后,炮兵的素质明显增长,炮弹的落点相比以往更加精确。
山脊道路最多能容纳两人并肩而行,虽然只有六门山炮,但依旧能凭借密集的炮火,暂时将日军部队分割成两段。
指挥所位于一营阵地侧后方的山坡上,距离前线只有寥寥数百米的距离,枪炮声在耳畔回响,压盖住了周遭声音。
也就是王奉在能洞悉日军全部行动的情况下,才会如此部署。
换作一般的指挥官,是不会置身于如此险境。
临时构筑的机枪阵地攒射出凶猛火力,封锁住了日军正面冲向坡顶的通道。
一个机枪小组中,只有一名操作手和装弹手,但在两侧部署了两个步兵班组,充当阵地掩护火力。
王奉一直认为日军的九二式重机枪就是鸡肋。
质量太重,携带不便。
射速更是拉跨到了极致。
理论射速只有450发,受制于只能采用30发弹板供弹,实战中的射速仅能达到理论上的四分之一。
反观同级别的马克沁重机枪,理论射速达到了600发,采用一百发100发弹链供弹。
精度倒是不错,但对机枪手素质考验较高。
战争初期的日军士兵,至少经过了一年以上的系统性训练。
这点是中国军队比不了的。
即便有训练速度加成的增益buff在,一团的单兵素质也远远赶超不过日军普通士兵。
王奉侧过头:“后续部队行进到何处了?”
赵方方远:“长官,半个小时前来电,预计还有十个小时才能抵达。”
王奉皱眉厉声道:“再电宋文杰,最多八个小时,不得有误!”
赵方远心头一紧:“是!”
前线上,张大彪所部在二营,三营的掩护下,成功突击到日军面前。
“都扔出去!”
嗖!
战士们接到命令,将提前挂在腰间的手榴弹一股脑的抛向坡底的日军。
“八嘎!”
“注意隐蔽!”
拉掉引信后的手榴弹在空中飞舞,如同雨点般落入日军队伍中。
霎时间,阵阵爆炸声响起,坡底不宽的道路被扬起的黄沙覆盖,来不及躲避的日军被火光吞噬。
张大彪心中急切:“快,上刺刀!”
一营仅剩不到三百名战士,即便在密集手榴弹的攻势下,这么点人也拉不开过多的战场宽度。
手榴弹不是无穷尽的,总会有用完的时候,想要隔断日军,只能采取白刃战。
用血肉筑起高墙,为身后的友军争取时间。
坡顶。
李云龙见冲上去的一营要被日军冲垮,心中一急:“兄弟们,冲上去,都给我拿出野狼的劲头来!饭不能白吃,不能让人把咱们新一团看扁了!”
“冲锋!”
号手率先站出来,子弹从身旁划过,眼中毫无惧色。
嘹亮的冲锋号响彻山顶,新一团战士们安装刺刀,榴弹爆炸掀起的黄土打在脸上,目光坚毅无比。
二营,三营及时补充上来,堪堪稳住一营创造的真空地带。
八路军战士们在腹背受敌的情况下,用鲜血硬生生阻挡住后续冲上来的鬼子兵。
王奉将视角从新一团处撤回,心中不免感叹:“要是国军都入八路军这般坚韧,怎么可能让日寇在中华大地上肆虐许久.”
俯瞰视角转到一团阵地。
处境同样艰难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