卫兵这时走进:“长官,新一团团长李云龙求见!”
王奉皱眉。
里面正在召开军事会议,他李云龙过来干什么?
新一团满编一千多人,七亘村激战过后仅剩下不到八百人。
这八百人中,撑死能凑出四百支步枪。
正面战场的激战烈度,远非游击战可比,一旦战局陷入僵持,前线会犹如一个无底洞般,投入进去多少个新一团,都不见得能翻起多大波浪。
要是新一团在柏木井被打残了,搞不好129师的刘师长,真能亲自跑到自己的指挥部来兴师问罪。
王奉还在沉思之际,一道爽朗的笑声从屋外传来。
李云龙站在门槛外,被卫兵拦住脚步。
王奉见状只能招招手:“进。”
卫兵回看一眼,才侧身放行通过。
李云龙拍了拍油腻发亮的衣袖,八路军刚改编不久,这身行头都算是新衣服,愣是让这个糙汉穿的跟一两年不洗似的。
进屋后,他笑着走到王奉面前,硬扯着脸皮发笑道:“王长官,我知道你们来这是要打鬼子的。”
“这样.你给我五百支步枪,我领着新一团冲在最前面。”
赵方远微微挑眉:“五百支步枪?”
见此事有戏,李云龙忙不迭补充:“五百支步枪,差不多吧!”
“那之前那个地主老财,大户人家里雇佣人,还能给点工钱呢。”
王奉瞟了眼一脸坏笑的李云龙:“五百支步枪?”
“你们还有多少兵力?”
李云龙伸出手指比划着:“八百人!”
王奉心中暗自忖度。
一团携带的武器辎重不多,他不得不掂量掂量成本。
八百人.
现在的新一团,和正面突破板田联队的新一团,实质上是两支部队。
作为刚刚组编的基干团,战士都是仓促募集到的,和数字番号团的红军老兵有很大差别,
贸然将新一团投入战斗,若是出现溃败情况,不但帮不上忙,反而会连累一团。
被友军背刺多了,王奉现在心中有些后怕。
千里之堤,溃于蚁穴啊!
李云龙见王奉不买账,心里急得不行:“那四百支,四百支总行吧。”
他也拿捏不准这个尺度,生怕高于对方的心理价,被一口回绝掉。
华北战斗群的任务是阻击日军,防止其迂回突袭娘子关背侧。
新一团的身上也背着敌后游击任务,就算王奉什么也不给,只要战士们还能动弹,哪怕只剩一口气没咽下去,李云龙都得一脚给他们踢到战场上去。
但有便宜不占王八蛋啊!
现在新一团别说步枪了,没卷刃的大刀都不剩几把。
看着战士们用红缨枪和鬼子作战,他这个团长心里都在滴血啊.
王奉思忖后点点头:“好。”
“给李团长拿把椅子。”
插曲过后,军事会议继续进行。
张虎接过指挥棒,在地图上划圈:“长官,参谋长,据我观察这一带的公路两侧,是倾斜的缓土坡,落差只有百余米,坡上长着树林。”
“正适合进行伏击作战。”
王奉欣然点头。
很难想象,在两三个月前,张虎的作战指挥能力一塌糊涂,脑子里的鬼子点倒是不少,可惜都不会用。
参谋官谢尔盖的将官培训班在非特殊情况下每周开课四次,所有的基干军官,都在肉眼可见的成长起来。
目前的陆军经验已经达到了94,距离解锁新的战术学说,仅有一步之遥。
期待新的教官。
张虎将附近的地理优势阐述的非常清晰,李云龙也在一旁附和着:“嗯,嗯是得这么打。”
“好想法”
当十分钟前第一眼看到张虎时,五大三粗的模样,让李云龙误以为他们俩是同类人。
结果万万没想到,这人外表看上去像个武夫。
背地里说不准还是个念过书的秀才!
张虎提出的伏击地点,得到了在场几人的一致同意。
敲定完诸多事宜后,赵方远站起身,对会议内容进行总结:“经我部与129师新一团联合商讨,对柏木井-东回镇阵地,做出如下部署调整。”
“一营于两地之间山脊公路处设防,伏击日寇,新一团绕敌人后侧断其退路。”
“二营于柏木井东南谷地处布防,阻击日寇来敌,为山脊战斗争取时间”
“三营作总预备队”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