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启明这个人,尽管做生意的时候手段无所不用其极,但对于自己的合作伙伴以及帮过自己的人,还是很大方的,该别人拿的他从不吝啬。钱是要靠本事挣的,不是占便宜占来的。
杨君筱这下子成了赵启明的代理人,和刘光伟留在了上海邮票交易所,衣食住行一切费用都由赵启明负担。事后杨君筱打了个电话给赵启明的老爸,说自己在上海的一位朋友这住些日子,救命之恩今后定当厚报之类的话。
对于杨君筱,赵启明还是非常放心的,他不是那种见利忘义的人,更何况自己对他还有救命之恩。再说活在这世上要是谁都信不过,又有什么意思呢?
赵启明把连本带利的331万块还给陈法林的时候,对方又提了9万当成他的酬劳付给了他,这样一来,加上大别山的王所长给他创造的效益,他的个人资产已经累积到了约200万。
当这笔钱挣到手的时候,赵启明已经兴奋不起来了,眼下他最希望的是找机会把齐雅婷一脚踩扁。
上海遭遇战就此结束了,这天中午吃完饭,怀圣堂药业公司办公楼的会议室里,正召开管理层会议,这是公司成立以来第一次正式会议,预混料、制粒、压片、包装、待检等各个车间主任都到齐了,包括董事长陈法林和他从香港请来的总经理张廷。
今天这个会议是工厂投入运行之前的一个总结会,各部门的负责人是从其他企业高薪聘请来的,很多都是工作经验丰富专业人员,大部分还是外地人,虽然在平时在筹备工作当中打过交道,但互相之间还都不太熟悉,再加上进公司的时间不同,这次的会议也算是见面会了。
“我们制粒车间的设备已经提前安装完了,明天可以投入试运行……”制粒车间何主任把工作进展情况向陈法林和张廷进行了详细的汇报,其他人都在作着笔录。各个车间的工作环环相扣,任何车间的工作进展都直接影响到其它车间,所有人都不敢马虎,更何况是老板和总负责人同时在场。
只有赵启明坐在会议桌旁边跟没事人似的一动不动,陈致远却连坐在会议桌上的资格都没有,墙边的沙发才是他的位置。这家伙也是第一次接触这么重要而严肃的场合,态度非常认真。
刚开始大家不知道总经理为什么要把开会时间定在午饭时间之后,直到进了会场,董事长陈法林向大家进行介绍的时候才知道,原来是为了等这两个十几岁的小鬼头放学。
陈致远还比较容易理解,从小进行培养,将来子承父业那是天经地义的事。但大家谁也不知道陈董事长为什么要请赵启明参加会议,而且竟然和各位管理人员坐在一起。据介绍他并不是董事长的儿子或直系亲属,这就使所有人更觉得奇怪了,大家都在心里暗自思量,什么样的猜测都有,甚至还有人认为这是陈董事长的私生子……。
但有一点是所有人都明白的,这个半大小子肯定不是一般人。
陈法林之所以让赵启明从一开始就介入公司的上层会议,就是因为他了解中国人的特点。如果等这些中层管理人员全都混熟了再让赵启明进公司,必定会因为年龄因素遭到排斥,而目前在大家相互之间都不了解的情况下,对这件事谁也不也不敢乱说话。
赵启明是硬着头皮来的,从上海回来没两天就接到陈法林的通知,让他今天中午放学后参加怀圣堂药业的管理层会议。说要参加这个会他心里直打鼓,和这么多成年人坐在一起,他知道这不是件轻松的事。
刚坐下来的时候,周围这帮三四十岁的人投过来的眼神啥样的都有:质疑、迷惑、轻视、藐视……,赵启明面对着这些人,心态反而平稳下来了。对他们一概视而不见,心里暗道:年纪小又怎么样?还不是跟你们坐在一起开会!
不过生产上的事他是一概不懂,陈法林专门请来的老师,在前两堂辅导课上教过他一些相关知识,但他和陈致远对这些兴趣并不大,倒是对有关销售的东西赵启明倒是比较喜欢听。都是国外一些成功的营销个案,非常有代表性,尤其他听到关于如何创造和培养市场的故事,更是感到暗自得意。
在现在看来这些个故事很老,其中一个很有代表性,是说某跨国制鞋企业准备开发非洲市场,派了两个市场调研员去了解当地的情况,不久之后两个人回来了,第一个人报告公司后说那里无法开发,原因是当地人都不穿鞋。第二个人却说那里是个很有前途的市场,原因也是当地人不穿鞋,但他说了一个道理:正是因为当地人不穿鞋,反而说明这个市场有着极大的潜力可挖。他还附了一份可行性报告,提出了开发市场的详细思路。
赵启明想想自己当初在学校里带领广大同学们集邮,最后不但使学生群体成为了自己的市场,还为自己赚了不少钱,岂不是跟这个创造市场的主意不谋而合?
会议还在继续,不管懂不懂那些专业术语,赵启明还是一字不拉地听着每个人的工作汇报,他觉得这些人说的虽然都是些专业性的东西,但既然参与了,就不能像上课一样混过去。
在去上海之前他问过教自己营销的老师,为什么市场营销要懂得与生产相关的知识?老师向他做了详细的解释,归纳到一起就是:对自己产品、工艺流程以及企业文化的了解,要尽量做到专业,这样在进行销售的过程中,才能做到让客户信服。
他说的这是真理,赵启明信服地把这句话印在了脑子里,这种专业人士的水平,他还是看得出来的。今天到厂里开会他才知道,这位老师就是公司的总经理张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