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71章(1 / 1)

两人跟着流水,走进隧道,萤火般的光芒萦绕在身边,明明灭灭、闪闪烁烁,使得这条冗长路并不孤寂。

但当隧道进入山脚后,繁星花逐渐稀疏,只剩顶端还开着花。

“墙上有刻字。”原泽说道。

沈嚣已经注意到了,他走到石壁前,伸手抚摸墙上的痕迹,是他熟悉的文字。

这些文字和星际目前的通用语差别不大,原泽也能读的出来。

“末日新历1年,蓝星第六次物种大灭绝爆发,除人类外,所有物种步入进化狂潮……”

原泽念完,抬头看向沈嚣。

沈嚣点头:“这里刻印着末日的历史。”

他继续往前走。

末日新历10年,为抵御异变生物入侵,人类割让领土,筑起高墙,于方寸之中修养生息,等待进化到来,但神明并未光临高墙。

末日新历20年,异变生物占领全球,人类居地犹如孤岛,在呼啸的海浪中,岌岌可危。

末日日新历21年,高墙开始崩塌……

末日新历23年,非洲大陆沦陷……

末日新历25年,大洋洲大陆沦陷……

末日新历27年,南美洲大陆沦陷……

末日新历29年,亚洲大陆东部沦陷、北美洲大陆东部沦陷、欧洲大陆东部相机沦陷……幸存人类被迫迁徙,好向极圈靠近,在茫茫荒芜与苍白中,苟延生机。

至此,人类彻底从高等生物沦为阶下囚,开始最后的自救。

末日新历39年,第一座地下堡垒于北亚冰原上建立,以此为中心,多座地下堡垒得以建成。

末日新历45年,六十一座地下堡垒陆续在北美洲大陆北部、欧洲大陆北部与南极洲上建成,人类暂得喘息。

末日新历50年,堡垒因资源短缺,不得不成立探索队进入冰原,寻找资源与事物,这一趟出行注定九死一生,但为求得生机,所有人不得退缩。

末日新历60年,地堡人数锐减至十年前的一半,但文明的脚步并未停止,新式装备的发明,使人类获得了短暂离开地堡的机会。

龟缩于地下的这20年并没有白费,但平原上的进化速度远超乎他们的计算。

末日新历63年,第一座守望哨塔于第一座地下堡垒附近建立,人类向东大陆平原发送探测器,希望能从观测中找到破局的办法……但看到的却是如地狱一般的场景。

绝大多数人放弃了回到家园的想法,决定将自己与后代永远留在冰天雪地之中,但还有一部分人并没有放弃。

末日新历65年,进化迎来了第二个高峰期,没能跟上节奏的平原异兽被迫离开自己的栖息地,进入冰原。

二十一座地下堡垒接连失守,所有努力仿佛变成了笑话。

末日新历66年,剩下的25位地下堡垒决策者,决定实施‘留存计划’,将基地无限期封锁,放弃对于陆地的探寻,于地下繁衍生息。

决策一出,遭到了一部分人的激烈反对,我们认为,留在地下不仅是放弃了对于陆地的追寻,也相当于主动从进化狂潮中退出,人类将被永久遗弃,这是一条走向自我灭亡的路。

但很可惜,相较于看得见的死亡,大多数人自愿走上这条漫长的自我毁灭之路。

于此,幸存人类分裂为‘留存派’与‘探寻派’。

到这里为止,石壁上刻着的内容都对得上史书里的记载,但往后是被隐藏的记忆。

……

末日新历70年,‘留存派’在经历过五年暗不见天日的生活后,终于还是不甘心放弃陆地,于是‘猎杀者’计划正式投入实施,五年之后取得了突破性的进展。

末日新历78年,第一只猎杀者小队代替人类,走入荒芜的冰原,以保卫之名开启掠夺,抢占雪原上为数不多的资源与生机。

末日新历80年,地下堡垒建起白塔,“白塔制度”正式取代“留存条约”,一切决策都需以人类繁衍为先,人类是希望的火苗,也是高塔的工具,指令将覆盖人性,而我们不愿坐以待毙。

文字到此便断了。

但从中可以得知,这些文字是“探寻派”刻下的,而属于他们的记忆就在前方的基地。

沈嚣和原泽继续向黑暗中前行。

沈嚣走到隧道尽头,面前是一面机械墙,看不出是基地的哪个部分,只能把墙壁破开,才能进去。

体力活原泽来做,他掏出腰间的刀,劈开老旧的机械,造了一扇门出来。

两人戴上呼吸面罩,走入基地,。

番外

两人走到隧道尽头, 面前是一面机械墙,看不出具体的位置,周围也找不到入口,只能把墙壁破开, 才能进去。

原泽掏出腰间的刀, 三两下劈开老旧的机械。

而就在墙壁破损的瞬间,一股能令所有探测仪瞬间爆表的辐射能, 从基地中涌来。

还不等两人释放精神力, 隐藏于沈嚣身体中的“创生之漩”先一步跑了出来, 吸收所有辐射, 充当照明灯,为他们指路。

“创生之漩”对他们所在世界而言, 是拥有毁灭力量的危险物,祂的进化力量也是基于破坏之上,这一点从“柱”的身上就能看出,而作为灵魂的“核”则拥有着更危险的力量。

沈嚣和原泽戴上呼吸面罩, 跟随祂走入基地。

沉睡千年的地下堡垒, 因为长时间与外界空气隔绝, 本体依旧维持完好, 合金钢材没有生锈破损, 甚至供能室里残存的能量还能驱动电力系统。

最新小说: 啊?这不是恋爱游戏? 大型网恋翻车现场[电竞] 心动逢时 谁家打野搞纯爱啊 天降女友 请温柔地杀死我 女生和朋友 你比AKM还难压[电竞] 惊!榜一他隐身了[网游] LOL:那年十七,世界第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