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声鹤唳,杯弓蛇影,蜀犬吴牛。水印广告测试水印广告测试
羡游鱼飞鸟,不知荣辱;落叶飘花,忘却喜忧。
波浪千层,云霄万里,也曾秉笔写春秋。
失足恨,惜金冠玉带,凤阁龙楼。
大谬谁人似我,只落得新愁叠旧愁。
忆曲水流觞,离心缱绻;分曹射覆,别意绸缪。
莺懒燕忙,蛩摧蝉退,绿水青山岁岁幽。
争甚地,皇陵高几许,白骨黄丘。
李承乾一直低着头,听父皇点了李泰的名字,他扭头看向李泰,莫非他真的要替自己说情?
李承乾这会儿真的是百感入怀,一方面悟尽兰因,什么都看开看淡了,一方面又怕死贪生,明知道非死不可,又十分强烈的渴望能活下去,什么都不要,能活着就行。
李承乾很明白,杀父弑君的罪行,是不容许原谅和同情的,李泰只要说出一个为他求情的字,对他的太子之位都是一种极大的冲击。
李承乾瞪大眼睛盯着李泰,李泰局促不安的站了起来,下意识的看了李承乾一眼,李承乾急忙冲他摇头。
尽管自己万分的想求一个活命的机会,但是李承乾不希望李泰冒这么大的风险,不值得、没必要。
而且李承乾知道李泰开口求了情,就等把太子之位塞到了李治的手里,那这江山有一少半都要姓长孙了,长孙无忌是盯着李治,时刻准备拿捏呢。
李承乾宁可死,也不想让长孙无忌得逞。
李承乾也知道只要李泰替自己求个情,父皇铁定会饶自己一命,因为他知道父皇特别想饶自己一命,缺的就是一个理由。
李世民刚才直接下令赦免李元昌的死罪就是探探群臣的态度,结果行不通,现在他正是心急如火的时候,便把希望都押在了李泰的身上。
李泰朝上一揖,说道:“儿并无话说,儿只是想看看别人有没有话说。”
李世民把李泰早上跟他说的话,给忘到脑后去了,这会儿他才后知后觉的觉得有点不对劲了。
李泰早上无缘无故、没头没脑的跟他说什么“食君之禄,担君之忧”,让他有什么疑难之事便问问文武公卿。
看来李泰很有可能是暗中搞什么小动作了,如果真是这样,那可太好了,这欺君之罪,朕定重重有赏。
只是不知道有谁愿意把九族押上,担这天大的风险,出来替叛臣逆子求情,这得许给人家多大的愿啊?
“嗯。”李世民正襟危坐,缓缓的向下扫视了一圈,开口说道:“众位爱卿,你们看看如何处置承乾是好?”
李世民也不似说了一句话,倒好似施了个定身法,满大殿上上下下没有一点声息,群臣大眼瞪大小眼,谁也不肯开口说话。
李承乾是造反案的主犯,从犯都杀光了,你说主犯该如何处置?这问题有必要问吗?
皇帝问出来了,没有人敢回答,因为说赦免李承乾死罪,就跟李承乾同罪,你为什么替他求情?你是同情他还是认同他?
说不能赦免,就是逼皇帝对自己的嫡长子下杀手,你猜皇帝能不能找个后账什么的?所以这是一个死结,最好的解法就是装聋作哑。
李泰扭头向后看,目光冷冷的在群臣中扫视,不一会儿通事舍人来济站了出来,他躬身朝上一揖。
李世民看到来济,就想起李泰曾特意去找过来济,当时以为他是去报复来济的,现在看来不是,难道是他安排来济替李承乾求情的?
来济的袍子底襟直颤,他说出话来倒很是清楚,声音很稳也很大:“陛下,臣以为上不失为慈父,下得尽天年,则善矣!”
来济没有多说,就这么一句,我不是替太子求情,我只是觉得亲爹杀自己亲儿子有失仁慈,太过残暴了。
你别杀他,就把他贬为庶人,让他活到自然死,对国家也没什么伤害,这岂不是一个很好的结局?
心软善良的来济,他这点仁德之心估计是刚长出来的,早上陛下杀李佑那会儿,他还没有这心呢,那时候他悄眯眯的一声不吱。818小说
“准奏!”李世民从没有这么速度的准过奏,来济都还在怀疑自己的话说完了么?
“废太子李承乾为庶人,暂且幽禁于右领军府。”
李世民把所有参与谋反的人全都杀了,连无辜的太子太师都罢职赶出京城了,所有被牵连在内的犯人家属全都流放岭南了。
岭南,顾名思义就是五岭之南,大唐时的岭南道相当于现在广东、广西、海南全境,也包括越南红河三角洲一带。
李世民可舍不得把李承乾流放到岭南去,那跟杀了区别不是很大,于是他嘴角抿了抿,说道:“流放黔州,限月内离京。”
黔州离长安大约有个六七百公里,跟长安和洛阳比确实是差了很多。
“谢父皇不杀之恩。”李承乾浑身哆嗦的磕了个头,冷汗浸透了中衣,他全然感觉不到难受。
群臣依然如聋似哑,没一个人敢出声,眼见着皇帝都要疯了,谁这时候坚持要弄死李承乾,谁就得做好把全家脑袋都押上的心理准备。
除非是跟李承乾有私仇,不然谁能豁出命去跟皇帝较这个真?
趁着没人说话,李世民得赶紧说话,把这个事定死,李承乾就不用死了。他抓起一封诏书,举手递给齐公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