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谢书友“小猪341622”的1张月票,5张推荐票,“魂醉湘西”、“生机无限天空蓝”的2张推荐票,“超级果子狸”的3张推荐票。)
星星之火,可以燎原,这批武艺高强,懂战术小计谋的小将带领下,如小狼群一般的放了出去。
原来一时应付不过来的北辽精骑打草谷行为,不但被制止住了,甚至有反击之势。
这倒真让北辽大军不敢擅动了。
北辽朝中,还是有很多主和派的,这两军对持时间一长,在他们的撮合下。
北辽还是派出了使臣,出使汴京。
闻主帅王禀相招,谢玉自然不敢怠慢,军中规矩和朝堂是不一样的。
五律十七斩,限时不到,会真杀头的。
当然了,这招主要也是威吓,目的是让下属不要违抗自己的军令。
毕竟从古至今,大军作战,不管好坏,军令能上下统一最是重要。
当然了,这也就有一将无能累死三军的说法,所以在士卒心里,上了战场,已经是豁出性命了,要是能跟上一个好主帅,不但立功受奖机会多,危险性也更小,自然是愿意的很。
所以这五律十七斩,其实是如同法律条文一样是最后的选择。
而谢玉在文官体系和夏部严重,是负能量的代名词。
但在朝廷武勋人家和边疆士卒眼中,可是立功受奖,封妻荫子的代名词。
就如这次派遣谢玉入河北道边帅,也是仁德帝综合许久的选择。
本来以仁德帝的天性,谢玉突造如此恶业,加上朝中文官老臣的纷纷谏书,本心生厌恶的仁德帝打算把谢玉一撸到底,贬为庶人的。
但太子联合不少出征夏部,获得不少功绩的武勋,也联合求情谏言。
毕竟,谢玉虽然手段狠戾恶毒,但毕竟解救主力,力王狂澜,为朝立下大功。
这情况下,有功不赏,反被贬为庶人,会大伤军心的。
最后,为了安抚军心,仁德帝给谢玉了一个什么都不能干的贵职,象征性的挂了起来。
但在仁德帝的心中,在他这一朝是不想再启用谢玉,三观不合,就留给太子算了。
当然了,对于谢玉的医术,仁德帝的还是入眼的。
然后,仁德帝对谢玉判罚下来后,朝中武勋立刻转变立场,和文臣朝官一起,一边纷纷斥责谢玉,表示不屑与伍的样子。
一边暗中派遣家中有出息的子弟,表示愿意和谢玉学习兵法。
其实也不是真的想学,毕竟谢玉那一招,早就在回朝大军中传遍了,只要心够狠,够没下限就行了。
而是用军思路也没什么特殊的,还不如自己的家传兵法秘本。
他们这样做无外乎,两头下注,既不想得罪文臣,又想烧烧谢玉这个冷灶。
毕竟仁德帝的年岁在这里放着呢,天下早晚是太子的,而这几年的监国理事自然知道当今太子是一个有进取心,有心收复燕云十六州的开拓皇帝。
而不是仁德帝这样的守成之君,而收复燕云十六州,以谢玉在军中的名望,至少会成为一路收复大军的主帅。
现在烧烧谢玉的冷灶,结下香火情,到时调遣到谢玉麾下停用,也不至于被当成炮灰了。
不过,谢玉明白自己的做法,确实太酷烈了,被仁德帝召唤时,那三观不合镜头,不说也罢。
谢玉甚至觉得,会不会被推出午门斩首了。
好在太子来的及时,谢玉只是被幽禁府中,这下正好可以和妻妾们好好玩耍了。
对于武勋豪贵的暗中示好,谢玉只是以仁德帝的禁令为理由都给推脱了。
毕竟要是一些风言风语再传到仁德帝口中,平起波澜,安稳的日子就真的没了。
低调,低调!
只是这样想,但大环境的条件不允许了。
北辽突然犯边,这是多少年也没有过的事了。
朝中文臣武将,纷纷有些惊慌,在派谁先去稳边时。
在朝论时,推了几个都不和大家心意,不过有武勋突然提到谢玉时,仁德帝大为不悦。
武勋纷纷闭,倒是文臣三三两两后,迅速综合统一,想要推荐谢玉先去稳边。
毕竟谢玉做事太过狠厉,很是违背儒家仁恕之风。
这是当时大军归朝时,所有文臣一体讨伐谢玉的主要原因。
但为国来说,谢玉确实有大功,那些在汴京城中做生意的夏人,原来嚣张的厉害,现在用谢玉的名头恐吓,特别好使。
更别说,夏使入朝求和,第一要求就是杀掉谢玉。
这反而激发了文臣的书生意气,杀不杀谢玉是他们说了算了,但敌人若想杀,文臣们自然就想保。
后一事,仁德帝做了判罚后,文臣发现利用谢玉的名头,恐吓夏使好像特别管用。
不止朝中,就是民间也是如此。
如此,这次北辽南犯,在文臣的眼中,谢玉也不是不能用。
文臣们都这样说了,又见其他武勋推诿,仁德帝也只得点了谢玉的将。
其实,仁德心里确实认可谢玉的。
让侍卫在账外等候,谢玉解剑入账。
正见主帅王禀在饮酒,谢玉赶紧行了一个军礼。
王禀:“谢玉,若我大周文臣都有你这本事,何愁不能收复燕云十六州,以至于有今日。”
因为早年盟约,辽周约为兄弟之国,燕云十六州之事,为了和平在周朝内部,文官们自觉默契不提。
倒是武将们常提这个,既然主帅王禀说起这个。
谢玉也只能附和道:“王帅说的是,若真有燕云十六州天然地势作为防线,北辽尽管骑兵精锐,也是不敢随意发起南征的。”
想想前朝,总是以幽云十六州为屏账,反攻草原的。
王禀听谢玉这样说,一拍桌桉道:“谢玉,你果非一般文臣,是个有见识,本帅愿与你约为儿女亲家,你当如何?”
谢玉:“儿女亲家?”
王禀:“听说你有一养女,也到及笄的年岁了,本帅家中也就几个年龄适宜的小子。”
“你若是觉得合适,当下咱们就写下婚书,等来日回京,让你家养女相看一番,选中那个是那个。”
“提前说好,你那养女的陪嫁,可是不能少了的。”
见谢玉态度迟疑,王禀脸色一正道:“怎么,谢大人难道是不愿意?”
谢玉:“还请王帅海涵,只是突然说起这个,让职下一时有些想不到。”
“但既然王帅这样说,职下也就大胆一问。”
王禀:“你问!”
谢玉:“王家乃二品将门世家,职下的出身,王帅自该知道,再说还只是家中一养女,职下怕有高攀的嫌疑。”
王禀:“哎,高不高攀本帅自然清楚,你就说同不同意!”
谢玉:“王帅没意见,职下自然也是没意见的。”
王禀:“那好,咱们就做了婚书。”
谢玉也只得如此了!
谢玉一时没想到这是为什么,等和王禀婚书做好了。
居然其他将门世家,又想和谢玉的第二个养女,结下婚书。
谢玉终于是有点反应过来了,以第二个养女还年幼为由,给拒绝了。
果然,隔日,朝中传信。
大周已经和北辽使臣,商谈好,新的约书。
同时安排使臣出使北辽,而谢玉被点为副使。
按文臣惯例,出使北辽要升官,能从北辽安全回来,也要升官的。
以谢玉的年龄和能力,前途……。
怪不得大家都说,朝中亲贵都是盘根错节的。
看到有人发迹,赶紧仗些自己家大势众的,送儿子,送女儿,约为亲家。
有好事一家人,共享荣耀,没好事,踢出族谱,或者敢出家人,不认识。
让成功,也化为自家势力,果然世家能在封建王朝占这么大幅篇章,果然是有道理的。
北辽使臣出使成功,又让大周朝多交了不少岁币,听说还要送一位公主到北辽和亲。
而北辽大军自认为占不到便宜,相反还吃了不少亏,战场上没有拿到的,谈判桌上拿到了。
自然没有什么理由,在发大兵。
双方边境形势立马好转,而谢玉也跟着使臣到了辽境,在王帅安排下,谢玉在辽境待了半年,看了不少风土人情。
嘉佑十八年,时年三十四岁的谢玉终于返回汴京。
等到汴京把这一路上的画画写写,送到枢密院交差,往宫中递了帖子,这才返回府中。
看着风姿更胜往昔的八女,各个抱着自己的娃娃,等待谢玉,场面还有些壮观。
赶紧上去欢喜宽慰后,谢玉决定,一定要把这个名场面给画下来,留做纪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