轻微的呼吸声响起。原来是皇帝已经睡着了。
……
次日早朝,一直争论不休的山东之事突然出现了转机。
不知道为什么,一直身为主战派的忠顺王突然转变阵营,投身到了主和派的怀抱。
而一直默默支持孔派的郭白也变得模棱两可,隐隐有为主和派说话的趋势。
这一转变直接让主和派在朝堂中占据了上风。
隆庆帝有些疑惑的询问忠顺王,道:“皇兄,为何之前言战,如今言和呢?”
忠顺王恭敬的道:
“陛下,臣昨日赴酒楼饮宴,忽忆陛下昔日之训诫,遂舍酒楼而往民间,以探百姓生计。所见百姓生活艰辛,家家食糠噙菜,幼童羸弱,老者饥馁。询其故,皆因朝廷穷兵黩武,征战不息,赋税繁重所致。圣人云,民为贵,岂忍视此惨状?故今日臣赞同和谈。”
隆庆帝听了,十分感慨,道:
“皇兄亲身下访,体察民情,朕不如也!”
忠顺王道:
“陛下日理万机,有国家机要待理,自无暇亲临。臣平日多暇,无所冗事,乃有时间探访民情。”
隆庆帝道:“此言虽不错,可到底……”
二人你一言我一语,相互吹捧了起来。
百官中的孔派官员不屑的撇了撇嘴,忠顺王什么货色,他们还不知道吗?
晋贼都快要打进京城的时候,忠顺王也才捐献了2500两报国,还不如他几天前在聚仙楼购买头牌的零头多,现在说什么体察民情,简直是滑天下之大稽。
可尽管如此,孔派的官员也不敢上前揭发,因为他们害怕忠顺王被揭发后狗急跳墙,把山东的实情抖搂出来。
不管怎么说,忠顺王也是一位亲王。
只要其不犯下谋反大罪,再怎么荒唐也能免除一死。
而他们可就……
说完忠顺王,隆庆帝又问向郭白。
郭白和忠顺王说辞类似,都道是见到了百姓困苦,故而支持和谈。
同时郭白还提道,听闻淮阴贼派遣使者,欲臣服于大熙,诚心求和,如今已到馆驿,何不召见?
隆庆帝听了觉得有理。
遂命人准备,定在不久后大朝会时召见淮阴使者。
不久后,大朝会之日来临,文武百官都来参加,阴郦带着汪伦踏上金銮。
阴郦昂首阔步,神态自若。
作为一名曾经以当代技术绘制古代书画的艺术家,没有一个良好的心态是断然不行的。
而且阴郦随淮阴军经历过多次征战,还担任使者进行过劝降等工作,见多识广,也就没多大畏惧。
而汪伦则十分不同。
汪伦一直待在洪泽水寨,从没见过什么大世面,如今突然进入金銮宝殿,面见皇帝,心情不由得十分紧张。
尤其是他现在的身份还是逆贼方永的大哥……
两人往前走着,周边是文武百官,各个身穿朝服,威武不凡,汪伦低着头,悄悄的朝上瞥了一眼。
只见隆庆帝身穿龙袍,高高的坐在上面,冕旒挡住了样貌,看不真切,只觉得颇为威武。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