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止是墙,家家户户的屋顶也能看到被雨水浸泡过的痕迹。
“这蓄水池啥时候挖啊?”
迈进村长办公室的门,比起外面的积水,屋里的六七层砖块勉强能让众人感受到一些干燥。
水利局的同志为难地把裤腿放下来,想了想,还是又重新编了起来:“恐怕不行啊,你们村子这水,就算是挖三十个蓄水池也承不下,挖了也是白挖。”
村长脸上的笑容顿时僵住了,急切地问道:“啥?咋会呢?别的村都能挖蓄水池,为啥我们村不行?”
程功解释道:“地势不行,而且这水真的太多了,小雨或许还行,真要下一场大雨,恐怕……”
村长办公室的窗户满是水纹,袁奕走到办公室的另一侧看了出去,进村了这么久,终于在屋顶之中看到了一片茂盛的绿色。
那是村里的老槐树,据说长了有二百多年,保佑了村子里好几代的子孙。
仔细一看,还能看到那树上挂着的小木牌和红绳,只是不知道,槐树有灵,成全了他们多少的愿望。
窗外,有不少人都聚集在办公室外朝里面张望,他们希望能听到有好的消息。
“村子四面环山,山上植被还少,水土保持能力差,村子有涝灾是早晚会发生的事,”袁奕接上了程功的话,一本正经地说道,“更何况你们村离雅尔河最近,若是暴雨连天,河水漫出来,别说是蓄水池,重新挖一条河出来也难救。”
本想着他们来能解决村子的水患,这下可好,听他们这一番话,村长非但没了希望,眉头也皱得更紧了。
“那怎么办?我们村就真的没救了吗?”村长的声音透着一丝绝望。
袁奕提议道:“其实除了建蓄水池外,还有另一个可行的办法,能够彻底解决村里的水患问题。”
“啥?”
袁奕:“迁村。”
第12章农业工程专家和水利工程师(12)
三天的时间,袁奕跟着水利局的工作人员去了十几个村子。
地势较低且离水源近的村子修建了蓄水池,地势高不会发生涝灾但却会积水的村子挖了排水沟。经过大家的共同努力,乡里所有的村子都得到了合适的解决方案。
唯独枝阳村……
回来三四天了,她一直惦记着枝阳村的情况。
利用系统登录论文网站,她试着搜索关于枝阳村的消息,不知道是不是七十年代的事情对网站而言太久远,她去了五个论文网站,都没有找到“枝阳村”的历史文献。
最后她找到了一篇关于九十年代水利工程的论文,放大其中的一张配图:一条蓝色的线从雅尔河蔓延出来,在地图上汇聚成了一小片不规则的圆形。
那应该是河水改道形成一片水库,但枝阳村的位置,就在那处水库的正中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