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萧宇心中早就做好了清晰的规划,他的计划是在一年到两年后的时间借楚今梦之手实现重大技术突破,然后进入临床试验阶段,第三年左右的时间实现初步的临床应用。最多到第五年左右,开始对所有必须要移植器官才能活命的患者进行全面应用。
就算单体器官克隆的安全性和长期稳定性还没有得到验证,对于他们来说已经不重要了,因为这样的患者不进行器官移植就必定会死亡。
这种局面下,患者自身也会愿意赌一把争取活命的机会,因为别无选择了。
但是距离全面普及则不行,比如对于一般的器官损伤或病变,还不是到了非更换不可的程度,这样的患者就不能放开用,因为这要是放开了,整个群体的规模就会迅速呈现几何级数暴增。
说白话一点,就是五年后还是不能做到随便一点不大不小的病就能换克隆器官,也不是患者说换就能换的。
因为受众群体规模暴增了,对单体器官克隆的安全性、长期稳定性就必须要考虑在内,否则一旦有问题那就是牵涉到数千万乃至数以亿计的人数规模。
不出问题还好,真要出问题了,那后果绝对是不堪设想的。
而要检验单体器官克隆的安全性与稳定性是否足够可靠,这就不能投机取巧了,是必须要用实打实的时间去验证。
根本就急不来,途径只有一个,并且只需一个字就可以概括,那就是“等”,一天又一天等,一年又一年的等,一直等到过了几十年的时间,期间科学家们跟踪研究观察接受单体器官移植手术的患者的情况,得出最终的结论。
萧宇的计划是至少要在三十年后,实现全面普及的目标。
也就是到那个时候,限制就没有了,只要患者自己想换器官,并且愿意钱换,在产能允许的情况下,随便一点小病都可以做克隆器官的移植手术。
不用几十年的时间去验证,其安全性、与长期稳定性就站不住脚。
而三十年的时间,也差不多了,并且也有了足够的样本量支撑,具备统计学意义,因为三十年的时间,肯定会出现大量的必须要更换器官才能活命的患者,并因此形成海量的样本数据。
这也算是他们替其他人率先承担其中的潜在风险,并且为科学家们提供研究支持,而作为承担这一风险所带来的回报,他们获得了延续生命的机会,毕竟如果不接受单体器官克隆的移植,他们可能早就没命了。
足足三十年的时间周期,形成的样本量肯定是极为丰富的。
只有这样,得出了可靠的安全性和稳定性,才能站得住脚。
萧宇计划在三十年后实现单器官克隆移植技术的全民普及,算算时间已经是二十一世纪中叶去了,那时候的地球世界,跟今天相比起来,必定是迎来天翻地覆的巨变,说不定火星都有人类的建立起永久性基地科考站了。
……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