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6章攻守异位
刘母和管妍连襄平城“慈幼局”还没有办起了呢,其他各县就已经选好址了,甚至钱粮都提前准备好了,就等刘母与管妍派人接手。
没办法,这种既能积攒善名,又能和魏哲搭上关系的机会实在少见。
并且费不多,各路豪强脑袋傻了才会无动于衷。
可好心归好心,但刘氏也不是寻常夫人,并没有真的放手不管了。
她操持玄莬魏氏多年,知道很多阴私算计都是看不见的。
也幸好有刘氏在旁,善良的管妍才没有好心办坏事。
不过话又说回来,魏哲虽然将此命名为“慈幼局”,但这种形式的孤儿院并不是宋代才有。
比如在南北朝时期梁武帝萧衍就专门下诏,在金陵建“孤独园”。
据说由官府负责,“赡给衣食,每令周足”。
至于隋朝和唐朝也有“悲田养病坊”,即将养老院和孤儿院合在了一起,救治所有的老弱病残,但后来随着收养范围的逐渐扩大,就多数逐渐转移到了寺庙之中。
当然,无论是南北朝的“孤独园”,还是宋代的“慈幼局”,其实能辐射的范围都不大,往往仅仅局限在城池之中。
毕竟社会生产力上限摆在那里,善心也不能当饭吃。没有足够的粮食,就算是有菩萨心肠也没用。
所以魏哲让管妍“慈幼局”的初心其实非常功利。
他不过是想找一个合适的由头邀名养望,只是恰好能救些可怜人罢了。
但别人却不知道,至少并不这样看他。
……
翌日,辽东太守府。
“恭喜明公治经有成!”只见戏志才笑吟吟道:“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明公当真是学以致用呀!”
毕竟辽东俱知魏哲以《礼经》治学,而来已有数年矣。
国渊闻言亦是面带笑意道:“君侯此举实乃大仁,吾师亦是赞赏不已。”
要知道戏志才方才所言可是出自《礼记》中的《礼运》一篇,正是古文经学推崇的《三礼》。
尤其《礼记》四十九篇古文选篇能得以独立成书,也始自郑玄,由其开创。
魏哲如此践行,国渊认为这显然是认同他们古文经学一派的理念。
这也是国渊听说此事之后,为什么专门写信向郑玄告知的原因。
所谓“名士”其实就是在这一封封书信中扬名的。
比如如今在青徐地界,再提起魏哲便不仅仅是善战之名了。
好学知礼,仁义无双,已然成为了魏哲的新标签!
说罢国渊还从袖中掏出一卷书籍献到魏哲面前。
“吾师听闻君侯专治《礼经》,故令卑职献上此物,还望君侯笑纳。”
魏哲打开只是略微一扫,便忍不住感慨道:“郑公厚爱,某实在愧不敢当呐!”
魏哲面前的书籍和郡学中的《三礼注》相比,显然要更精深一些。
简单来说,郡学中的就是记名弟子版,而魏哲手中的则是入室高足版本。
虽不是传承衣钵,但依旧十分珍贵。
说句毫不夸张的话,若是大汉不亡,这种经义足以当做传家宝了。
就如传承《孟氏易》的汝南袁氏一样,说不定日后玄莬魏氏就成了传承《郑氏礼》的辽东士族了。
不过国渊却没有一点收回去的意思,反而坚持表示是老师的意思。
毕竟古文经学的支持者越多,他们才越有可能干翻今文经学。
魏哲见状这才收下,不过还是令人准备一份回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