至少阎柔觉得,这比朝堂每年直接将海量财货赏赐给胡人强。
说起来本朝自光武帝开始对草原胡人实行的就是朝贡制度。比如在明章二世,塞外鲜卑部落往往诣辽东郡受赏,青徐二州每岁给钱二亿七千万,以此为常,而边塞也一度平静。
除此之外,洛阳朝堂每年还会赏赐南匈奴南单于一亿九十余万钱,西域各国每岁也会赏赐七千四百八十万钱。
汉朝赏赐匈奴南单于和西域各国金额的总数尚不及二亿,可见朝堂对鲜卑有多重视。
不过随着朝廷财政每况愈下,这种浩大的朝贡赏赐洛阳也维持不了了。
这也算是自桓帝之后胡人频频寇边的原因之一吧!
说白了,以前朝廷就是钱消灾,用岁赐来诱惑胡人听话。
现在大汉没钱了,塞外的各族胡虏自然也就不再听话了。
……
且不说阎柔回去后如何斗志昂扬。
魏哲在视察完襄平城外的新建的鞍山铁官后便回到了太守府。
随着玄莬郡的煤一船船运到襄平,鞍山铁官也逐渐进入正轨。
由于全铁所制耕犁只需一体浇铸,对铁匠的要求顿时降低了许多,很多学徒甚至都可以轻松完成整个流程。
于是一个有意思的情况便在辽东发生了,木匠竟然被铁匠比下去了。
当工匠所那边还在辛辛苦苦的组装耧车的时候,鞍山铁官制作的铁犁已经直接装车装船,在侯府的调配下向着整个辽东扩散。
不得不说,完全体的不夜侯府执行力简直不要太高。
而国渊的表现也让魏哲见识到了,一个顶级的内政人才是怎样的。
论计谋军略国渊或许比不上戏志才,但论治国理政他却比戏志才强多了!
关于这一点,连戏志才自己都心服口服。
甚至私下里戏志才还曾与魏哲感慨,直言国渊有萧何之才!
当然,这个自恋的家伙也没忘记自比张良。
翌日,西安平县。
在巡视完此处的边防之后,魏哲这才松了口气。
毕竟西安平县的位置实在太紧要了,这里可以说是辽东的腰眼。
如果西安平县被高句丽人攻破了,辽东郡与乐浪郡的联系也就被切断了。
实际上近百年来高句丽一直在往西安平方向蚕食,为的就是吞下此地。
因为一旦拿下此处,高句丽不但能将辽东的汉人势力一分为二,还能直接掌握马訾水(鸭绿江)入海口,从而将势力渗透进渤海。
别看高句丽东边直接与鲸海接壤,但那里实在太寒冷了。就凭高句丽造的几艘小船,压根就不可能绕到朝鲜半岛的另一侧来了。
故此进入渤海一直都是高句丽人的念想。
然而在回程的路上,戏志才沉思良久却忽然露出了一个玩味的笑容。
“明公,听说慕华手下有一帮儿郎十分擅长操船?”
“嗯~怎么,你想要见识一下?”
“不不不~”戏志才闻言笑着道:“某只是觉得高句丽人想法很好。”
说罢不待魏哲追问,他便指着不远处宽广的马訾水,狡黠一笑道:“不如让慕华带着手下儿郎去高句丽逛逛如何?”
“某听闻青州海贼来去如风,常常劫掠沿岸郡县,不知慕华能有他们几分功力?哈哈哈~”
此言一出,魏哲顿时忍不住点了点头。
确实,这倒是个不错的想法,颇有后世倭寇的无赖风范。
当然,说他们像维京海盗也行,反正都是从水路抢劫,本质没什么区别。
虽然从马訾水逆流而上有点辛苦,但回程的时候方便呀。
以高句丽人的水军势力,压根不可能拦得住魏慕华的船队。
不对,高句丽压根就没有水军。
如此一来,即便辽东汉军不出动,魏哲也能保持对高句丽围剿的态势,使得高句丽时时处于骚扰之中,无法专心的发展生产。
念及此处,魏哲当即命人召魏慕华来襄平城议事……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