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其让下一代来做这道两难的选择题,倒不如现在就把规矩立好
我曾经和兵部长侯德富说过,要建立一个秩序。楚风望着天空,白云在海风下聚散无常,世事亦如云卷云舒。这个制度,
守规则的善良人获得利益,让破坏规则的人失去利益
文天祥何等样人,他立刻明白了楚风的意思,接着追问道: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然则陛下的秩序,全然以利益的失与得来驱动,岂不是和顺我者昌逆我者亡一个意思
不,义和利不是相分离,而是互为表里。在目前的汉国,遵守制度就是义,遵守制度亦能得利,义和利相统一。
义利统一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已然把义和利对立;存天理灭人欲,更是把天理之义和人欲之利彻底的针锋相对。义和利能统一吗文天祥努力的思考着,陈宜中则皱着眉头冥思苦想,他似乎隐隐约约的抓住了什么,然而每触到深处,那个闪着金光的东西又溜远了。
试问,天下是君子多还是小人多小人是对还是错楚风微微笑着,他面前是熙熙攘攘的人群,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人们讨价还价你买我卖,不过是为了让自己吃得更饱,让妻儿穿得更暖,让年迈的父母老有所养,这绝对不是一种错误。
文天祥的后背,立时就有冷汗的流了下来,他是儒学名家,他是大宋的状元,然而此刻,他忽然现儒家所提倡的克己复礼,让人们抛弃利追求义建设一个大同君子国的理想,和现实简直背道而驰
叩齿作猿鹤,摇唇动山河的陈宜中,比文天祥更为能言善辩,他很快想到了破绽:和平情况下,义利统一似乎不难。但在战场上,勇士们舍生取义,有何利可图难道陛下能用利益来驱使人去死吗
这个问题,赵筠早就和楚风互相辩难过,楚风示意她回答。
第一层,勇士们不为利,我们作为制度的制订者却不能不为他们考虑利。难道让身受残疾的退伍兵自生自灭,让牺牲者的家属贫困生活,才能更显出勇士的义薄云天断无此理
第二层,人为财死鸟为食亡,有纯粹的精神意义上的勇士,但无可否认,金钱也能激起一部分勇气。
第三层,便是纯粹的为民族大义牺牲之勇士,也是有利的。他后方的妻儿父母能因为他的牺牲而得到安全,即或是没有直系亲人,他的牺牲利于整个民族的存续,牺牲之义,和民族大利互相统一。
子贡赎人子路受牛,文天祥和陈宜中同时叫起来,智慧的火光在他们深邃的眼睛里闪动,仿佛穿越了千年的时空回到了春秋时代他们已然全盘接受了楚风的理论。
赵筠笑了,当初她和楚风辩难,最终通解的时候,也是叫出这两个故事。
前一个故事,鲁国的法律规定,如果鲁国人在外国沦为奴隶,有人出钱把他们赎出来,可以到国库中报销赎金。子贡有次赎了一名奴隶,回来后拒绝了国家赔偿给他的赎金,他认为自己出钱显得更高尚。但孔子很不高兴:端木赐子贡的名字,你这样做就不对了。你开了一个坏的先例,因为不会每个人都像你这么有钱,赎了人,如果到国库报销,和你比就显得不那么高尚,甚至有点小心眼;不报销,自己出这笔钱又实在舍不得。那么干脆装聋作哑,当没看到那些奴隶算了。唉从今以后,鲁国人就不肯再替沦为奴隶的本国同胞赎身了。
第二个故事,子路救起了一个落水者,人家送给他一头牛,他收下了。孔子高兴的说:好,救人有回报,今后鲁国见义勇为的人会越来越多。
孔子的本意,正是把义和利相统一的呀
楚风,就是要在华夏文明的基础上,建立义利统一的社会秩序:清正廉洁的官吏不会受到排挤,而会得到晋升,获得更多的薪俸;辛勤劳作的农夫,不用受小吏的盘剥,而得到衣食保暖;诚信经营的商家,没有被官府敲诈勒索的危险,且能获得丰厚的利润;奋勇杀敌的战士,会升为排长连长乃至将军,即使不幸牺牲,他们的妻儿也会生活富足,在忠烈祠中感受父兄的荣光。
这是一个建设的秩序,和兴起于北方草原上代表破坏的秩序,是两个背道而驰的极端。我们要安宁生活,敌人要战争和破坏;我们要辛勤耕,敌人却要抢走我们的最后一粒粮食;我们要自由和平等,敌人要我们匍匐在大汗脚下做第四等奴隶我们要义利统一,敌人却越是杀人盈野流血漂橹的屠夫,越是得到高官显爵功名富贵,越是不义者,越是身居高位,汗八里王座上那个瘸腿的屠夫,便是这一切不义的罪恶魁
两种制度的碰撞,文明和野蛮的对决,我们会成功吗楚风抬头问苍天。
白云散开,金色的阳光普照着大地。未完待续,如欲知后事如何,请登陆,章节更多,支持作者,支持正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