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书屋 > 玄幻奇幻 > 归义非唐 > 第121章 所求为何

第121章 所求为何(2 / 2)

“嗯!”曹茂笑着点点头,走出卧房的同时为刘继隆合上了门。一夜休息,等刘继隆再睁开眼睛时,屋内的夜漏已经来到了辰时(7点)。

曹茂早早起床开始练功,门口已经为刘继隆准备好了洗漱用的热水,旁边还放着刘继隆让人制作的牙刷和刷牙粉。

汉人虽然早就开始刷牙,但直到明朝弘治年间才在弘治皇帝的吩咐下发明出了猪鬃牙刷。

刘继隆在山丹安定后,便让人收集了猪鬃,将短硬的猪鬃毛插进木质把手内,由此提前六百多年弄出了牙刷。

至于刷牙粉则是以煮汤过后的牛骨、猪骨等骨头所制成的骨粉。

骨粉掺和了一些草药后,味道也带着丝清香。

尽管比不上牙膏,却也能解决许多问题。

简单洗漱后,刘继隆开始在院内练功,如开弓、挽枪等等基本功是他休息时雷打不动的生活。

一直到他练功结束,曹茂为他端来了人脸大小的一碗面。

“折冲,这是今年新麦碾碎后弄出来的面条,您尝尝!”

曹茂说着,便将面放在了桌子上,招呼刘继隆前去吃。

刘继隆将铁枪放回兵器架上,擦了把汗后便回到内堂坐下。

一碗简单的韭菜鸡蛋面,倒是给刘继隆吃出了回家的味道。

他埋头吃着,曹茂也重新端来一碗,跟着埋头吃面。

二人连汤带面的吃干抹净,收拾好后曹茂便去军营学习去了,而刘继隆也准备去巡视一下城池。

不凑巧,他刚刚走出衙门,便见到了准备出门的悟真及两名直白。

“大德!”

“折冲……”

二人见面相互行礼,起身后刘继隆才继续问道:“大德这是准备出门?”

“昨日没好好看看山丹,准备好好看看这座被节度使几次夸赞的城池。”

悟真如实回答,刘继隆闻言颔首道:“我也要巡视一下城池,若是大德愿意,可以随我一同巡视城池,我也可以为大德讲解。”

“那就劳烦折冲了。”悟真没有拒绝。

见状,刘继隆开始带着悟真及两名直白用双脚在城内闲逛。

山丹城经过了刘继隆一年的治理,其城内的各种事物都能令山丹以外的官员、百姓产生好奇。

例如小型的水转翻车,以及经留刘继隆设计的净水设施和排污清理设施,还有如河西犁、耧锄、露锄、虫梳、除虫滑车等等农具。

刘继隆本想弄出有转向架的四轮马车,但木质的板簧承受不住压力容易损坏,而金属的板簧,以山丹的冶金技术又无法批量生产,所以这个计划就搁置了。

反正北方都是平原,多轮马车有没有转向架都问题不大。

“折冲,我发现山丹的百姓基本都是用铁质的农具,这是折冲您吩咐的吗?”

走上城墙,悟真看着城外开荒的百姓,不免询问了起来。

刘继隆闻言也有些错愕,反应过来后才询问道:“大唐难道不是这样吗?”

刘继隆记得大唐每年产铁近千万斤,而大唐百姓数量不过才五六千万人。

虽说制作甲胄与兵器消耗铁料较多,但百姓也不至于用不起铁制农具吧。

“关中百姓自然是在用铁质的农具,不过许多百姓所用的铁质农具,质量往往不能长久。”

“反倒是山丹百姓所用的农具质量上佳,便是用上五六年都不成问题。”

悟真说着关中百姓所用农具和山丹百姓所用农具的不同,刘继隆听后点头表示了解,而悟真则是继续在观察山丹城。

不得不说,山丹城的干净整洁程度远超他所见的任何城池,而百姓的面貌也是他走过那么多城池中精神、状态最好的,便是长安百姓都不如山丹百姓的精神、状态好。

在山丹,悟真可以时不时瞧见一些有赘肉的农户,但在其他地方却见不到。

正因如此,他在与刘继隆散步时,特意询问了刘继隆治理山丹的章程。

其实刘继隆也没有什么章程,在今年秋收之前,山丹要么就是军管,要么就是半军管,所有粮食基本都是上交后再按劳分配,亦或者是五五分后按劳分配。

因为是按劳分配,因此就不存在让百姓自费服徭役的情况,保障了每个百姓每天都能有足够的粮食吃。

这种做法在刘继隆看来是十分正常的,将资源按劳分配,这才能调动百姓的积极性。

正因如此,山丹的耕地才能在不到一年的时间,增长到如今的九万亩。

如果崔恕能接任刘继隆,将章程丝毫不改的继续下去,那山丹顶多五年后就能成为河西粮仓。

至于为什么要说是五年后,这主要是因为凉州收复后,山丹的军事地位也将下降。

加上刘继隆率军东进,到时候山丹自然就不太可能获得张掖和其他几个州的支援了。

没有了其他几个州的支援,即便明年之后的山丹拥田十余万亩,可荒田变成熟田需要三年时间。

以河西熟田的粮产,养活一个人起码要四亩熟田才行。

没了其它几个州的支援,就山丹这十余万亩生、熟田,想要养活山丹两万人,起码要到两年后。

不过等到三年后,山丹的百姓就会成为河西最滋润的一批百姓,因为到时候就是七亩田养一个人,不仅可以吃饱饭,还能养牲畜和家禽。

到时候,山丹衙门即便按照十税一的税率,也能从山丹收到近两万石的税粮,一跃成为河西纳粮大户。

只要崔恕再坚持几年章程,以山丹百姓几乎每户都有耕牛、挽马的情况,山丹百姓起码能开垦二十余万亩耕地。

到这里,便是山丹两万多百姓耕作的上限了。

届时,山丹的粮食除了百姓自己吃以外,还能向外输出不低于八万石粮食,河西粮仓名副其实……

只是不知道到了那个时候,山丹的百姓是否还会记得自己。

不过不记得也没事,至少自己来过,让他们过上了对比这个时代其他地方百姓而言的好日子。

想到这里,刘继隆就不免嘴角一挑。

又有哪个少年不曾幻想过治理一方,让百姓安居乐业,衣食充足呢。

如今他实现了自己曾经的幻想,这就足够了。

“若是天下官员都能如折冲般,想来也不会有那么多蝇头苟利的事情了。”

听完了刘继隆对山丹方方面面的治理,悟真忍不住感叹一声,看向刘继隆的目光也越发柔和。

“在其位谋其政,我刘继隆所吃粮米,虽说是衙门发的,可也是百姓耕作出来的。”

“我吃着老百姓种出的粮食,若是还要苛责盘剥他们,良心如何过得去?”

刘继隆笑着解释,悟真却摇摇头:“如折冲这般说的官员不少,可真正能做到的又有几个?”

“非是我等瞧不起布衣出身的官员,只是这群人一旦得了势,立马便会忘记曾经所有,只忙着填饱自己的胃口。”

悟真也是豪强出身,尽管他没有那种优越感,但他也见过不少布衣出身,被人举荐做官的官员。

这些人上了位,盘剥百姓的手段可一点不输豪强出身的官员,甚至隐隐有所超出,因为他们更清楚百姓的底线在哪。

闻言,刘继隆只是轻笑:“我管不了旁人,我只能管好自己和我下面的人。”

他双手扶在女墙上,目光望着城外劳作的百姓,笑容灿烂。

“我想要做的,无非就是让百姓能吃饱饭,孩子有书读,将士们能安居乐业!”

他说出了曾经与张淮深所说的话,而悟真也受到了同样的震撼。

他与刘继隆向外看去,望着田间劳作的百姓,不由低声质疑:“真有那样的世道吗?”

“当然!”刘继隆笃定回应,同时看向悟真:

“只要努力,迟早能做到!”

明明只是简简单单一句话,却瞬间让悟真动容起来。

他这一路走来见到太多的恶事,但他都是对身边人说管不了。

然而在刘继隆这里,刘继隆却给了他相反的答案。

一时间,悟真脑中闪过那些恶事的画面,最后破碎,再呈现在眼前的,是山丹城的刘继隆望着百姓们的笑容。

不对……不止是他的笑脸,还有山丹城内学堂中学子的笑脸,城外耕种百姓的笑脸,兵卒直白的笑脸。

想着那一张张笑脸,就连悟真脸上也不免渐渐浮现笑容,目光向城外百姓看去。

“旁人我不信,但折冲说这话……我信!”

(本章完)

最新小说: 我未来无敌? 让你入赘76号,你都升主任了? 归义非唐 亮剑:从晋西北打到上甘岭 我成了女魔头的心魔 低等雌性爆红全星际 从俯卧撑开始肝经验 山河等你归 红龙之下 卸任后还能留在我身边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