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辰进申出,这是内阁铁打不动的办公时间。辰时不到,十几天来终于回了趟家的张四维,便出现在文渊阁中。
“子维,来得真早啊。”开战前夕,高拱不能离开阵地,昨晚还在内阁坚守,看到张四维一脸倦容,lu出会心的一笑道:“春宵一刻值千金,晚来一会儿也无妨嘛。”
“岂敢耽误了正辜儿”张四维脸一红,赶紧岔开话题道:“元翁,张相家人托下官给您告个假,他病了,下不来g,这几日不能来阁。”
“哦………
高拱有些意外道:“什么病?”
“说是热伤凡……”张四维说着回到自己的座位上。
“热伤风?少不了虚乏盗汗。”高拱哂笑一声,暗道,你以为躲在家里,我就能放过你?休想!等着挨弹吧,小子!
虽然一下子就剩两个人,但高拱不在乎,没了国丧和登极大礼的负担,内阁就剩他一个人也没问题。人虽少,规矩不可废,于是按时开会,“其实就是高拱一条条布置任务,张四维认真记录而已。
正当高拱在那里发号施令,有司直郎进来通禀:“元翁,有皇上圣旨川“哦?圣旨?”高拱登时满腹疑huo,竟然脱口问道:“哪个皇帝的圣旨?”
中书暗暗咋舌,小声道:“昨儿新登极的皇上啊。”
“十岁天子,会发什么圣旨?”高拱眉头拧成个川字,但多年养成的条件反射,还是让他赶紧出去接旨。
“高老先生接旨。”来传旨的太监打开手中的明黄诏书,高拱只好跪下接旨,听他拖着长调念道:“皇帝手谕:好使内阁知道,尊先帝遗训,自即日起,罢免孟和司礼监掌印太监一职,着原首席秉笔冯保接任”仍提督东厂。钦此。”
听了这道旨意”高拱就像吃了一百只苍蝇一样浑身难受。如果说这世上,还有比太监批红更让他痛恨的事,就是这皇帝手谕了。自古以来,皇帝并不是人们想象的那样,可以随意下达旨意。事实上他的一切诏令,都要经过中书机构的附署……有宰相的年代,诏令要经过中书省和门下省才能颁布。唐朝武后在位,为了绕开那些和她作对的大臣,试图绕开他们,直接发布旨意…………却被大臣不经凤阁鸾台”何名为诏,的为由硬顶了回去……当时武后改中书省为凤阁,门下省为鸾台。
到子本朝改为内阁制,便要经过内阁,按照成宪,皇帝的诏令都应经过内阁票拟。除了内阁之外,通政司和六科,对于皇帝的诏令,也都有随时复奏封驳之权。这是大明开国皇帝朱元璋钦定的章程,为的就是一旦子孙不肖”放旨有乖于政令,做臣子的能有个纠偏谏直的机会。算是老朱皇帝为他的江山筑下的一道防bo堤。然而这对后世的皇帝来说,却不啻于紧箍咒。在经历了几任皇帝,政事日渐糜烂,对于皇权的监察,并不能认真履行。有时候碰到棘手的事,皇上不想让内阁掣肘,便直接下达手谕到内阁。
大臣也不是拿这种手谕没有办法。本朝在内阁以外,还有通政司和六科,对于皇帝的诏令,都有随时复奏封驳之权,因此皇帝随时颁布手谕的〖自〗由”更受到重重的约束。不过法制是法制,事实是事实,在藐视法制、人治为大的政治状况中,手谕仍旧不免出来,成为史册所记的“斜封墨敕,和1中旨,。这正是负责任的大臣所最痛恨的事。
十分看重权力与责任,希望君臣合道的高拱”对绕过内间的中旨一向不满。
何况皇帝才十岁,这道中旨显然是冯保自封自赏的无法无天之举,这又是一条不可饶恕的罪状。
此例万万不能开”不然日后还不得让冯保骑在脖子上屙屎撤尿?但这种关系到大内总管更替的事情,背后肯定要李娘娘点头。这新君登基头一道旨意”自己要是公然驳回的话,肯定惹得凤颜大怒,岂不就违背了1宫府和睦,的既定方针?
跪在地上的高拱,又是恼火又是纠结,竟忘了去接那道圣旨。
“高老先生,接旨啊……,
……”那太监只好催促道。
1也罢,先给李娘娘这个面子……,那太监又催促一声,高拱这才不情愿地伸手接过那道手谕,然后便站起来。众人登时傻了眼,因为就算平头百姓也知道,你得答复一声1臣遵旨,啊!但他没有说这三个字,便随手拿着那黄绫揭帖,转身就往屋里走。
1这,这算怎么回事儿啊?到底是接不接旨呀?,那传旨太监傻了眼,只好追上问一句道:“老先生,您看小人如何回去复命?”
“爱怎么复命怎么复命。”高拱满肚子邪火没处发泄,正好拿他出气,便对他咆哮道:“你回去问问冯保!这中旨到底是谁的旨意?
老夫倒要弄个明白!皇上才十岁,他知道什么叫中旨,嗯?还不是你们这些阉货在里面捣鬼,早晚要你们拉清单!还不给我滚蛋!”
一阵劈头盖脸的詈骂,把那自以为新君登基、翻身做主的冯保心腹,骂得脸se苍白,也不敢再多嘴了,连滚带爬地逃出文渊阁,一刻也不敢停留。